3月18日晚,习近平主席应约同美国总统拜登视频通话,这是中美两国元首时隔四个月再次“云会晤”。在中美两国关系发展的关键时刻,在欧洲大陆重燃战火的危急关头,这次视频通话传递了哪些重要信息?《时政新闻眼》为你解读。
时隔四个月 再度“云会晤”
去年11月16日上午,经中美双方商定,习近平同拜登举行视频会晤,双方就事关中美关系发展的战略性、全局性、根本性问题以及共同关心的重要问题进行了充分、深入的沟通和交流。
今年3月18日晚上,习近平应约同拜登视频通话,两国元首就中美关系和乌克兰局势等共同关心的问题坦诚深入交换了意见。
再次隔屏相见,习近平说,去年11月我们首次“云会晤”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新的重大变化。目前仍在不断发展的乌克兰危机,当属这“新的重大变化”之一。而这也正是当晚两国元首谈及的重点。
两次“云会晤”,从“天下并不太平”到“世界既不太平也不安宁”,局势更加令人忧心。
习近平曾对拜登说,中美合作可以办成许多有利于两国和世界的大事,中美对抗对两国和世界肯定是一场灾难。中美能否处理好彼此关系,攸关世界前途命运,是两国必须回答好的世纪之问。
回望历史,或许可以找到解决当代问题的钥匙。
首次“云会晤”的去年,是中美双边关系“破冰”50周年。习近平在会晤时说,过去50年,国际关系中一个最重要的事件就是中美关系恢复和发展,造福了两国和世界。未来50年,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中美必须找到正确的相处之道。
再次“云会晤”的今年,是中美发表“上海公报”50周年。上月底,纪念大会在上海举行,总结历史经验,启迪前行之路。在这次视频通话中,拜登表示,50年后的今天,美中关系再次处于关键时刻,美中关系如何发展将塑造21世纪的世界格局。
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只有从大历史观出发,才能进一步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牢牢掌握历史主动。
中美关系:把稳舵
在4个月前的中美元首视频会晤中,习近平打了一个比喻:“中美两国是两艘在大海中航行的巨轮,我们要把稳舵,使中美两艘巨轮迎着风浪共同前行,不偏航、不失速,更不能相撞。”
中美两国关系发展,把稳舵至关重要。在这次视频通话中,习近平分别用“十分重视”和“十分危险”谈到两个重要议题。
十分重视的,是拜登关于“四不一无意”的重申——美国不寻求同中国打“新冷战”,不寻求改变中国体制,不寻求通过强化同盟关系反对中国,不支持“台独”,无意同中国发生冲突。习近平说,“对于你的这些表态,我是十分重视的。”他也一针见血地指出,中美关系之所以出现目前的局面,直接原因是,美方一些人没有落实我们两人达成的重要共识,也没有把总统先生的积极表态落到实处。
十分危险的,是美国一些人向“台独”势力发出错误信号。台湾问题事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始终是中美关系中最核心、最敏感的问题。习近平在这次视频通话中指出,台湾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将会对两国关系造成颠覆性影响,“希望美方予以足够重视。”在上次视频会晤中,习近平曾指出,如果“台独”分裂势力挑衅逼迫,甚至突破红线,我们将不得不采取断然措施。
中美两国关系发展之所以要把稳舵,还在于这是“两艘巨轮”。习近平在这次视频通话中谈到,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世界前两大经济体,我们不仅要引领中美关系沿着正确轨道向前发展,而且要承担应尽的国际责任,为世界的和平与安宁作出努力。拜登也表示,愿同习近平主席保持密切沟通,为美中关系把舵定向。
战略意图:不能误判
事实不断证明,目前中美关系还没有走出美国上一届政府制造的困境,反而遭遇了越来越多的挑战。在这次视频通话中,习近平指出,美方对中方的战略意图作出了误读误判。
在上次视频会晤中,习近平曾经详细介绍了中国发展道路和战略意图。他说,中国无意满世界推销自己的道路,相反我们一直鼓励各国找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之路。他还指出,中华民族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王称霸的基因。
拜登也表示,双方应通过开诚布公和坦率对话,增进对彼此意图的了解,确保两国竞争是公平、健康的,而不会演变成为冲突。
人们已经越来越看清楚这一点:对战略意图作出误读误判,进而搞意识形态划线、阵营分割、集团对抗,结局必然是世界遭殃。
至于中美之间存在分歧,这很自然,关键是做好管控,避免扩大化、激烈化。在这次视频通话中,习近平表示,中美过去和现在都有分歧,将来还会有分歧。关键是管控好分歧。一个稳定发展的中美关系,对双方都是有利的。
乌克兰危机:劝和促谈
乌克兰局势,是这次视频通话谈到的重点问题。
习近平鲜明表示,乌克兰危机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有关事态再次表明,国家关系不能走到兵戎相向这一步,冲突对抗不符合任何人的利益,和平安全才是国际社会最应珍惜的财富。
在乌克兰问题上,中国的立场是一贯的。在这次视频通话中,习近平表示,我们向来从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出发,独立自主作出判断,倡导维护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坚持按照联合国宪章办事,主张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这些大的原则是中方处理乌克兰危机的立足点。
在乌克兰问题上,中国也一直呼吁国际社会要聚焦劝和促谈、防止大规模人道主义危机两件事,并为此付出了大量努力。冲突发生第二天,习近平主席同普京总统通话时就提出希望看到俄乌双方尽早和谈,并得到了积极回应。本月8日,习主席同法德两国领导人举行视频峰会时提出,我们要共同支持俄乌和谈,推动双方维护谈判势头,克服困难谈下去,谈出结果、谈出和平。
就在3月18日晚这次视频通话之前几个小时,习近平分别同南非总统拉马福萨、柬埔寨首相洪森通电话,在谈到乌克兰局势时,一致认为要为劝和促谈作出积极努力,通过对话谈判解决争端。
在同美国总统拜登的视频通话中,习近平再次强调,各方应该共同支持俄乌对话谈判,谈出结果、谈出和平。他还指出,美国和北约也应该同俄罗斯开展对话,解开乌克兰危机的背后症结,化解俄乌双方的安全忧虑。
“当务之急”与“长久之道”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乌克兰局势发展到今天,原因错综复杂。
在本月8日的中法德领导人视频峰会上,习近平指出,当务之急是避免紧张局势升级,甚至失控。在18日这次视频通话中,他再次谈到“当务之急”:继续对话谈判,避免平民伤亡,防止出现人道主义危机,早日停火止战。
习近平还谈到“长久之道”:大国相互尊重、摒弃冷战思维、不搞阵营对抗,逐步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全球和地区安全架构。
在4个月前的视频会晤中,习近平讲了意味深长的一句话:“历史是公正的,一个政治家的所作所为,无论是非功过,历史都要记上一笔。”
在这次视频通话中,他的一席话同样引人深思:形势越是复杂,越需要保持冷静和理性。任何情况下都要拿出政治勇气,为和平创造空间,为政治解决留有余地。
比如,动辄挥舞制裁大棒,既不合理,也不合情。习近平说,实施全方位、无差别制裁,受罪的还是老百姓。
最终如何找到解决办法?习近平引用了中国的两句老话,一句是“一个巴掌拍不响”,另一句是“解铃还须系铃人”。他说,关键是当事方要展现政治意愿,着眼当下,面向未来,找到妥善解决办法,其他方面可以也应当为此创造条件。
习近平表示,中国一直在为和平尽力,将继续发挥建设性作用。
在评价这次视频通话时,两国元首也用了“建设性”一词。只有付出更多建设性的努力和实实在在的行动,才能争取中美关系重返稳定发展的轨道,才能更好造福两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
本文来源:央视新闻,原文标题:《中美元首再次“云会晤”,传递了哪些重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