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私募基金经理的市场“热度”,正发生着微妙变化。
2019年以来,“量贩式”发行成为中国资管行业的主流,“明星+好业绩+强渠道=爆款”的成功模式横扫市场。
尤其是银行理财启动净值化转型后,普通投资人逐步开始接手净值波动,绩优的权益基金经理更加成为市场风口所向。
“秒光基”、“一日售罄”、“配售比例创新低”频现,甚至在抱团股逐步解体的2021年,公募和私募界依然可以不断出现打破募资预期的爆款产品。
但这个风头在今年1月戛然而止。
甚至以往颇受资金“维护”的大牌私募基金经理也开始遭遇挑战。
一时间,“聪明钱”突然不见踪影。
融资低于预期
来自代销渠道的信息显示:一度被视为“募资热门”的聚鸣投资创始人刘晓龙的私募产品悄然在渠道延长募集期。
这意味着相关产品发行不及预期。
要知道,刘晓龙新产品已经囊括了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嘉实财富等销售平台,这样的搭配已经是银行和第三方机构里的顶配了。
然而,渠道反馈的信息是,刘晓龙新产品发行并不如预期,募资结束时间或延后至3月底。
还有渠道信息显示:目前招商银行渠道前期募集量可能刚超5亿,而另一些重要渠道的前期融资规模或还在向1亿努力。
渠道关注历史业绩
刘晓龙的聚鸣投资之所以前期被渠道看重,可能和它招牌产品过去四年的业绩有关。
2018年为例,该私募的代表产品年度收益为7.60%,同期不少多头私募平均净值跌幅25%左右。
2019年、2020年和2021年,聚鸣投资代表产品收益率分别为65%、97%、20.5%,也都超越行业中位数明显。
加之,聚鸣投资的核心团队有公募、社保基金的管理背景,让不少投资者产生了向往之心。 聚鸣创始人刘晓龙,曾任广发基金投资总监。聚鸣副总经理王文祥,曾任大成基金社保基金及机构投资部总监。
投资风格有争议
社保基金管理的管理背景,无疑是聚鸣团队吸引外界的一个光环,也令渠道热情大增。
但其实对于该基金的业绩归因和投资风格的讨论乃至争议其实一直未断。
该公司官网首页的突出位置载明的“守正出奇”就很值得端详。在投资业界标注这个风格的基金经理常常是风格灵活乃至激进者。聚鸣自己对投资理念讲述也颇多类似的“让人参不透”之处。
比如,它投资哲学强调自我迭代,从另一个角度看,可以视之为投资体系包含积极变化之意,并不稳定。
但同时它又强调获取中长期价值和超额收益。以不断变动的灵活风格追求中长期收益,似乎不如巴菲特那样长期一致的投资框架追求长期收益更易被人理解。
灵活风格胜率能保持多久?
事实上,在聚鸣创始人刘晓龙的历次专访中也可发现,他对宏观、对策略其实很重视,在过去,他也有几次成功的调整资产配置比例,进而获得超额收益的表现。
(语出2021年5月专访)
但同时,他又强调自己“从下至上”,“纯从个股出发做研究”。但又说自己“从中观出发”、“做行业的比较”,接着又说决策也考虑“看大流动性拐点”。
甚至总结出了一个五成、三成、二成的“多策略”模式。看似全都考虑到了,其实反而让人难以琢磨,究竟是在挣什么钱。而众所周知,一个基金经理考虑因素越多,整个决策模型的“偶然性”就越强,而收益也越发依靠基金经理的“临场盘感”、“灵感”、“发挥”来决定。
低点融资又到“冰点”
按照巴菲特的名言,只有潮退时,才知道投资者到底穿没穿裤子。
从行业表现看,似乎私募领域里正处于潮退时分。
今年以来,在诸多募集的私募产品中,似乎只有三位基金经理发行规模相对可观。。
其一是,源乐晟创始人曾晓洁发行主观选股基金,募集规模超60亿元;
另一例是,王亚伟“关门大弟子”崔同魁,加盟盘京投资后发行首只产品,募集规模达到35亿元;
前两人的募集都在1月份,相对在一季度内还是过得去的规模。
再一例是2月份,盘京投资创始人庄涛募资35亿元,后者规模虽有所下降,但在2月份市场热度急冻时,反而是含金量十足。
从这个角度看,3月份募集的聚鸣新产品,发行在市场热度急速降温时,固然没能逆势而行,但其实也很不容易了。
想了解更多内容欢迎进入资管读者群内交流,加小编芝士糖好友入群(微信号:cpt2018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