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危机是指粮食短缺、产量锐减、价格涨幅过快等造成的粮食恐慌和危机。中泰证券整理了21世纪以来发生的几次“粮食危机”的背景、成因以及应对的策略。
中泰证券总结认为,全球粮食危机的成因主要可分为三类:自然因素、经济冲击以及地区冲突。这些因素改变了农产品的供需格局和贸易流,造成价格上涨,进而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近20年以来,天气变化及气候异常的概率增加,为粮食供给增加了不确定性。同时,生物能源的快速发展和推进,为诸多农产品如玉米、食糖、植物油等增加了大量的工业需求,未来生物能源话题将持续演进,并将是长期驱动农产品需求的利多因素。
细数历次“粮食危机”,2005-2008年因极端天气、工业“争”粮、人口增加、地区冲突、粮食政策、种植面积、金融危机等因素叠加,粮价波动大。2010年-2012年出现新一轮上涨且高位震荡。这两次粮价上涨阶段,农业板块,尤其种植产业链均获得不俗的市场超额收益。2020年至今,不确定因素增多,粮价上涨势头不减。
相对于国际粮价的“高歌猛进”,我国粮价波动幅度整体可控。随着我国农产品进口依赖度的上升,本次全球粮价对我国的影响将超过之前任何一次“粮食危机”,预计2022年粮价将持续走高。
一、2005年-2008年:粮价快速上涨且持续时间久
极端天气、工业“争”粮、人口增加、地区冲突、粮食政策、种植面积、金融危机等因素是加剧粮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叠加因素越多,粮价波动越大。
2005年至2008年上半年间,供给端,飓风、洪灾等极端天气频发,给主产国粮食生产带来挑战;地区冲突等导致能源价格上涨,进而导致粮食生产成本、运输成本等增加。需求方面,生物能源对粮食的使用大幅增加,以及人口增长带来的粮食需求增多。再加上金融投机以及流动性增加,综合导致本次粮价快速上涨且持续时间久。
随着各国粮食政策、贸易政策的调整,粮食产量增加,以及金融危机的到来,2008年下半年伊始,粮价迅速回落。
二、2010年-2012年:新一轮上涨且高位震荡
从影响因素来看,本轮波动的幅度及持续时间均低于前一轮,影响因素也较上次少,主要由于供给端的冲击---极端天气造成粮食减产,进而引发主产国粮食贸易政策调整,影响全球粮食贸易流。另外,金融危机时期的政策“余温”----量化宽松,也是推高粮价的重要因素。
三、2020年至今:不确定因素增多,粮价上涨势头不减
- 2020年以来,新冠疫情给全球多地农业生产造成了沉重打击,干旱、拉尼娜、火山喷发等极端天气频发,粮食重要出口国发生高烈度武装冲突等背景下,多个农产品价格已出现不同程度上涨。
- 2022年伊始,在俄乌冲突的影响扩散前,豆油、豆粕等农产品价格的涨幅已在10%以上,除国际局势影响外,南美持续干旱、东南亚劳动力短缺等因素本身就制约农产品供需基本面的变化。
- 俄乌谈判进展依然是短期影响商品价格的关键因素,预计在局势尚未完全明朗前,商品价格中枢或普遍上移。俄罗斯、乌克兰作为全球两个重要农产品出口国,市场担忧其中断输出,卡住全球口粮供应的脖子,尤以乌克兰为重。近日乌克兰内阁称,乌克兰取消了葵花籽油和玉米的出口许可证。粮食贸易政策的转头已然是多次粮价上涨的助推器。
- 乌克兰,被称为“欧洲粮仓”,农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70%。截止2021年,乌克兰出口大麦占全球出口份额超过17%;油菜籽、玉米、小麦出口份额占全球的20%、16.5%和11.6%。未来乌克兰春播的动态将扰动全球谷物市场,一旦战线拉长对种植产生实质影响,将是一轮更大、更久的价格上涨。
- 相对于国际粮价的“高歌猛进”,我国粮价波动幅度整体可控。随着我国农产品进口依赖度的上升,本次全球粮价对我国的影响将超过之前任何一次“粮食危机”。
原文作者:中泰证券范劲松、王佳博、严瑾,文章来源:农业前研俱乐部,原文标题:《【中泰农业/专题】细数历次“粮食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