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威120亿项目落地,电池技术竞争进入砸钱终局丨见智研究

通威斥资120亿建年产32GW高效晶硅电池项目,布局背后有何缘由?

3月31日通威股份官宣其旗下通威太阳能与四川天府新区眉山管理委员会签署《投资协议》,在眉山天府新区青龙街道投资建设年产32GW高效晶硅电池项目项目总计金额120亿,其中一期16GW电池项目投资约60亿,力争在2023年12月底前投产,二期16GW电池项目将根据协议约定择机启动。早在3月14日隆基股份也宣布了195亿的重大投资协议公告,其中对于电池项目斥资比例最高。光伏巨头纷纷在电池片领域摩拳擦掌扩大规模,背后有哪些原因?华尔街见闻·见智研究来为大家进行解读:

通威是做饲料起家,2006年布局多晶硅,2013年进军光伏电池片。目前在光伏领域已实现硅料和电池双龙头。从3月28日公司公布的2022年一季度业绩预告可以看出,其一季度业绩预计49-52亿元,同比大增478%-514%。归母净利润增加40.04-43.04亿元,同比增长503%-541%。虽然通威是硅料和电池双龙头,但可以看出硅料持续高价徘徊是业绩大增的主要原因。电池环节由于受硅片涨价影响,成本升高后又难以顺利转嫁至组件环节,所以利润在近一年一直受到挤压。

见智研究认为,无论是隆基此前加大对电池业务的投资还是通威本次对电池的扩产,本质是对加速电池布局的认同一方面就硅料业务而言,因为硅料是周期行业,2021年由于供不应求所以价格一路飙升,给硅料企业带来不菲的利润;而今年由于硅料降价不及预期,即使业内都清楚明后年将伴随大量产能过剩的风险,但对于今年而言,高价给企业带来的利润仍十分可观,但是从长期看,硅料必然不会一直维持高毛利的态势,所以即使成本管控非常好的通威股份,也不会只押宝硅料。另一方面,光伏的本质诉求是降本增效,也是其得以快速发展的原因,而光伏产业链中电池环节对增效至关重要,掌握领先电池片技术的企业便有望在此轮技术变革中获得更多红利,此环节大概率是头部厂商未来几年实现差异化竞争的关键环节。

通威股份在2021年电池产能预计在50GW,按此扩产进度,预计2023年公司单晶电池片产能将超80GW。目前公司在TOPCon和HJT等N型电池领域均有布局,公司目前有500MW的TOPCon产能,其TOPCon的中试线嫁接在眉山210的产线上,其金堂(一期)7.5GW高效太阳能电池项目和眉山(二期)7.5GW高效太阳能电池项目均为升级成TOPCon预留了技术升级空间。HJT方面,目前公司已建成1.4GW中试线。

整体而言,见智研究认为,公司此次新上的32GW高效晶硅电池项目符合公司发展逻辑。就目前N型电池进展看,业内普遍采取的方式是多条路线并行的方式,至于TOPCon和HJT未来谁是主流,仍需技术发展来给出答案。但是就目前而言HJT降本速度还是较慢,TOPCon现阶段成本相对较低,故今年有望大规模放量。所以此次通威布局电池既利于巩固公司电池龙头地位,也是重要的战略布局。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