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One River Asset Management首席投资官Eric Peters撰文称,碍于经济的高度金融化,未来的经济周期可能是“我们从未经历过的”。
从宏观层面入手,通过今昔对比,这位对冲基金CIO阐明了支撑自己观点的理由。
首先,当美国经济处于债务、杠杆率较低、金融资产估值较低、财富集中度较低的时候,实体经济的起起伏伏驱动着金融市场的起起落落。此时,美联储很容易使用传统的利率政策来调控经济以实现其货币政策目标。
随着时间的推移与金融市场的发展,当传统的利率政策变得不那么奏效时,美联储又引入了非常规的政策来引导市场预期以实现其政策目标。不过,这一代价便是实体经济的高度金融化。
当债务、杠杆、估值及财富集中度都达到如今高位的时候,实体经济不再驱动金融市场。相反,金融市场推动着实体经济的走向。因此,Eric Peters 认为:“我们从未经历过这样的经济周期”。
联系当下,Eric Peters 引述了前纽约联储银行行长、FOMC副主席 Bill Dudley “直言不讳”的发言:
“为了有效控制通胀,美联储不得不给股票及债券投资者带来迄今为止最高的损失。”
接着,这位对冲基金CIO给 Dudley 的观点投了一张赞成票。Eric Peters 表示,事实证明,在去全球化和地缘政治冲突时期,不首先收紧金融政策就像给过热、产能受限、高度金融化的经济降温,是相当困难的。因此,他认为 Dudley 的“处方”可能是正确的。言而总之,未来经济周期的不确定性风险相当之高。他表示:
“我的‘巨大偏见’是相信一切总能顺利进行,但如今的感觉却很不一样。当我审视石油、谷物和金属商品的供需时,我也看到了'不可否认的'长尾风险。”
Eric Peters 的其他思考
(1)股市可能与通胀的变化率相关
Eric Peters 表示,回顾1970年代以来的三个通胀周期:1)1970年,通胀首次升至6%,随后下降;2)1975年,通胀攀至12%,然后下降;3)1980年通胀飙升至15%,可以发现一些很有意思的现象:
“在前两个周期,股市在通胀上升时下跌,在通胀下降时上涨。第三个周期,通胀上升,出于某种原因,股市也上升了。我不知道为什么。但这也许说明股市不仅与通胀相关,还与通货膨胀的变化率有关。
不过,文中 Eric Peters 仅给出了定性式的思考,并未对该猜想进行实证检验。
(2)全球化的“分裂”
Eric Peters 认为,未来几十年,各国可能都会朝向建设“自给自足、经济独立”国家的目标迈进。不过,由于并非每个国家都有能力实现这一目标,这一进程将变得十分缓慢。因此,更有可能的是“志同道合”的国家、盟友组成贸易集团,而这可能带来全球化一定程度上的“分裂”。
(3)日本市场将受到投资者关注?
聊回投资标的。Eric Peters 认为,由于“(效率)最优化与(利润)最大化的年代已经过去”,各国制造业复苏的时代即将到来。这一背景下,日本可能是会受到投资者关注。原因有三:
- 日本拥有大量制造业公司;
- 估值相对较低的日本股市;
- 较低的工资水平;
对于第三点,Eric Peters 补充解释称:
“随着日元贬值,日本以美元计价的最低工资是G7中最低的。同时,结构上看,日本劳动力接近最低工资的百分比很高。此外,日元的实际汇率又回到了1975年的水平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