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4月13日,总理召开国常会,提出“鼓励拨备水平较高的大型银行有序降低拨备率,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进一步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受疫情严重影响行业和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支持力度,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降低综合融资成本”。
核心观点
先了解下银行的拨备前利润怎么分配,去到4个方向:所得税、计提拨备、股利支付,其余留存到核心一级资本。拨备计提少了,净利润就会多。
拨备率=拨备额/不良额。为使拨备率下降,拨备额增速慢于不良额的增速即可。存在这样几种实现路径:
1)减少当期计提,释放更多利润,既可有更多股利支付,用于补充财政,也有更多的资本留存,增强放贷能力。
2)适度放宽对不良的容忍度,扭转银行在经济下行期不愿下沉投放的现状,使信贷扩张得以覆盖偏弱的地区和行业。
3)加快核销,以拖低拨备额的增速,核销意味着银行对坏账暂时放弃追索,也能减轻实体经济的偿债压力。
当然,以上推演仅作为参考,影响取决于具体实现路径,而这还有待监管部门进一步明确。
“大型银行”之外的银行将如何选择?会议仅提到“大型银行”,按央行标准,是6大行+国开行。按这个表述,应该不涉及其他银行。但其他银行在倡导拨备率下降的大环境下,也可能在拨备率提升上有所节制。
这种节制可能表现为2个方面:1)压实不良认定,适度加快不良生成;2)减少拨备计提,释放业绩,以增厚资本。无论是对于压实资产质量,还是提升业绩释放,或都偏正面。
这是一种让利吗?基本面指标怎么走?
大行的不良率的下降速度可能减慢,而利润中枢则可能略微提高;如果走适度放宽不良容忍度去下沉放贷的路线,则可以覆盖疫情之下经济的薄弱环节,也相当于一种“让利”。此外,为了看到拨备率有序下降,大行也可以通过做实不良认定来实现,也能提升报表透明度。
投资建议:一季报“稳稳的”,降拨备未必坏
引导大行降低拨备率,并提出“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意在呵护疫情下经济薄弱环节,有利于压实资产质量,且存在使业绩中枢略有抬高的可能性。
本文作者:余金鑫,来源:民生证券,原文标题:《如何降低拨备率?| 0413国常会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