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懂发改委发布会:加大助企纾困力度、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

坚决守好民生底线、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切实保障市场供应、加快优质产能释放。

4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4月新闻发布会。

据发改委官网消息,下一步将加大助企纾困力度。在精准落实疫情防控举措的基础上,全力做好物流保通保畅工作。此外还将坚决守好民生底线,重点是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切实加强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保障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后续,将密切跟踪研判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针对可能遇到的各种不确定性,制定完善各类应对预案,加强政策储备,及时出台有力措施,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并且下一步将全力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密切跟踪大宗商品市场和价格走势,持续加强监测分析,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研判形势、及早应对处置。切实保障市场供应,加快优质产能释放,加强价格和储备政策协调联动,发挥储备调节作用,强化储备和进出口调节。强化市场预期引导,及时发布市场信息,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价格、散布虚假信息等违法违规行为,坚决遏制过度投机炒作。

以下为发布会全文:

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 孟玮: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国家发展改革委4月份新闻发布会。按照惯例,我先通报4方面情况,之后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第一方面,关于发用电情况

从发电看,今年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发电1992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1%。其中,火电同比增长1.3%、水电增长12.7%、核电增长6.9%、风电增长3.3%、太阳能发电增长10.3%。从用电看,一季度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5.0%。其中,一产、二产、三产和居民生活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12.6%、3.0%、6.2%和11.8%。分地区看,全国17个省(区、市)用电增速超过5%,其中西藏、江西、安徽、湖北、海南5个省(区)增速超过10%。

第二方面,关于共建“一带一路”进展情况

今年以来,我国先后与尼加拉瓜、叙利亚、阿根廷、马拉维等四国签署政府间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截至目前,我已与149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共建“一带一路”朋友圈继续扩大。

面对更趋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中欧班列国内重点铁路口岸及境外主要运输通道保持安全畅通,总体运行平稳高效,展现出强大发展韧性。一季度,中欧班列共开行3630列、运送35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7%、9%,综合重箱率97.7%,单月开行量连续23个月保持千列以上,有效保障了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外交部、生态环境部、商务部共同印发《关于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意见》,部署了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3方面15项重点任务,概括为“三个统筹”。一是统筹推进绿色发展重点领域合作。包括加强绿色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绿色能源合作、绿色交通合作、绿色产业合作、绿色贸易合作、绿色金融合作、绿色科技合作、绿色标准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合作等9项重点任务。二是统筹推进境外项目绿色发展。包括规范企业境外环境行为、促进煤电等“两高”项目绿色发展等举措。三是统筹完善绿色发展支撑保障体系。包括资金、绿色发展合作平台、绿色发展能力建设、境外项目环境风险防控等支撑保障。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统筹协调和系统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工作,加强宣传引导,适时组织开展评估,确保相关重点任务及时落地见效。4月份,我委将与国开行、UNDP(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举行三方协调委员会会议,深化“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方面的合作。

第三方面,关于开展2022年废旧家电回收目标责任制行动

为完善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体系,推动家电更新消费,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今年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印发通知,按照“企业自愿、政府支持、示范引领、有序推进”的原则,组织开展2022年家电生产企业回收目标责任制行动,鼓励企业积极履行生产者责任,发挥销售网络优势,通过自建回收体系,或与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平台企业合作等方式,进一步拓展回收渠道、畅通回收网络、创新回收模式。

近日,已有海尔、格力、TCL、长虹、美的、海信6家龙头企业自愿申报参加2022年回收目标责任制行动,共申报“四机”(电视机、电冰箱、空调、洗衣机)规范回收目标约1700万台,占我国全年报废拆解量的20%。

下一步,我委将会同有关部门,指导企业完善行动方案、优化回收路径,并对参加行动的企业及其回收目标予以公布,发挥行业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带动更多生产企业主动履行回收责任。明年初,我们还将组织专家对企业回收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估公示,宣传推广企业的好经验好做法。

第四方面,关于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工作进展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加快健全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政策体系,近期,经国务院批复同意,我委印发了《赣州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两个《方案》按照新发展理念谋篇布局,对红色文化传承单设篇章,提出了在六大方面为全国革命老区振兴作示范,并明确了支持赣州、龙岩、三明等地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和支持举措。《方案》的制定印发,有利于推动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迈上新台阶,有利于支持赣州、闽西老区为全国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近日,我委还印发了《革命老区振兴发展2022年工作要点》,《要点》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建设、传承弘扬红色文化、促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支持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发展、加大政策支持等六个方面,以12个革命老区和20个重点城市为重点,明确了58条年度重点任务和具体举措。下一步,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有关省区,抓好《要点》落实工作,积极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

我先介绍到这里,下面欢迎记者朋友们提问。

央视财经记者:

近期,全国多地出现聚集性疫情,如何评估对一季度带来的影响?是否会抑制短期内消费和投资反弹?为实现稳增长,国家发改委将采取哪些应对措施?

孟玮:

谢谢您的问题。大家都注意到,昨天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一季度的经济数据,各方面都高度关注。今年以来,面对更为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发展环境,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一些超预期因素的出现,一季度GDP同比增长4.8%,经济运行保持了总体平稳,发展质量效益有所提高,实属不易。

关于消费和投资领域,一季度居民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3%,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3%,从数据来看,前2个月的消费、投资增速均有所加快,但3月份以来,由于国内疫情多发,特别是有些突发因素超出预期,给经济平稳运行带来更大不确定性和挑战,消费特别是接触性聚集性消费以及一些投资项目都受到了较大影响,3月当月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由增长转为下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比前2个月明显回落,消费、投资出现了较大波动。

但同时要看到的是,疫情对国内需求的影响是阶段性的。随着疫情得到有效管控、政策效应逐步显现,正常经济秩序将快速恢复,经济运行会回归正常轨道。我们可以看到,前期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深圳等地,目前已陆续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消费、投资需求都在逐步回升,这说明,企业适应形势变化的能力很强,我国经济发展的韧性很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会同有关方面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政策举措靠前发力、适度加力,并积极谋划更大力度的政策举措,强化政策协调联动,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具体有下面几项措施。

一是着力扩消费促投资。消费方面,重点是推动出台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政策文件,努力稳定当前消费,综合施策释放消费潜力。落实好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铁路运输等特困行业纾困扶持措施,鼓励地方加大帮扶力度,稳住更多消费服务市场主体。要扩大重点领域消费,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鼓励地方开展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要促进新型消费,推动线上线下消费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消费新业态。要挖掘县乡消费潜力,引导商贸流通企业、电商平台等向农村延伸。引导金融机构丰富大宗消费金融产品。投资方面,上周五我委已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下一步将积极促进有效投资,力争在上半年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二是加大助企纾困力度。重点是加快落实好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18条政策、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43条政策,有针对性地加大对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强化中小企业减负纾困政策落实督查,持续开展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专项行动。认真落实4月18日全国保障物流畅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在精准落实疫情防控举措的基础上,全力做好物流保通保畅工作。

三是坚决守好民生底线。重点是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农民工外出务工和就近就地就业,鼓励返乡创业带动就业,继续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持续提升就业服务质量。切实加强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保障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后续,我们将密切跟踪研判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针对可能遇到的各种不确定性,制定完善各类应对预案,加强政策储备,及时出台有力措施,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谢谢!

第一财经电视记者:

地缘政治冲突导致国际大宗商品市场波动,如何看待输入性通胀对PPI的影响?将采取哪些措施缓解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来的影响?

孟玮:

近一段时间,受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国际大宗商品市场波动加剧、价格明显上涨。中国经济已深度融入世界经济,部分大宗商品外采比例比较高,国际价格上涨客观上会带来输入性影响,加大国内PPI上行的压力。

去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底线思维,密切跟踪研判部分原材料供应和价格运行情况,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大宗商品保供稳价。从当前情况看,3月份,PPI同比上涨8.3%,涨幅较上月收窄0.5个百分点,连续5个月回落,与主要发达经济体PPI高位持续攀升形成鲜明对比。关于后期走势,尽管国际输入性因素增加了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不确定性,但随着保供稳价政策效果持续显现,叠加高基数效应,预计年内PPI总体回落的态势不会改变。

下一步,我们将会同有关方面综合施策、精准调控,以国内保供稳价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全力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一是密切跟踪大宗商品市场和价格走势,持续加强监测分析,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研判形势、及早应对处置。二是切实保障市场供应,加快优质产能释放,加强价格和储备政策协调联动,发挥储备调节作用,强化储备和进出口调节。三是强化市场预期引导,及时发布市场信息,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价格、散布虚假信息等违法违规行为,坚决遏制过度投机炒作。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记者: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国多地多点散发,给不少市场主体尤其是服务业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带来困难。前期,发改委印发了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请问落地实施的效果如何?后续还会有哪些新的举措?

孟玮:

确如这位记者朋友所说,近期疫情多点散发,给市场主体特别是服务业相关行业带来不小困难。为推动服务业渡过难关、稳定恢复,经国务院批准,今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13个部门,集中出台了纾困服务业43条政策措施,并持续推动政策落地。我们可以把最新的进展情况向大家作一通报。部门层面,各领域配套政策陆续发布。比如,财政部、税务总局密集发布10项减税降费政策公告,国资委、文化和旅游部、人民银行等部门出台了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房租减免、促进旅游业恢复发展、规范银行服务市场调节价管理等系列政策措施。地方层面,各地加速推动政策落地。截至目前,已有20多个省份制定出台了具体实施办法,并结合实际提出相关创新支持举措。比如,山东明确一半以上纾困政策可以“免申即享”、浙江构建“1+5”服务业纾困政策体系等。企业层面,相关企业积极响应号召,相关外卖平台企业、支付结算企业先后减免困难商户佣金、降低小微商户支付手续费等。

总的看,各项纾困政策措施正在逐步落地,成效初步显现。但进入3月以来,我国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多发,疫情的反复蔓延扩散,对服务业恢复发展造成更大困难挑战,各方对纾困措施更好更快落地见效有着更高的期盼。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的同时,巩固和拓展各项政策成效,继续加大对市场主体的支持力度。一方面,着力打通难点堵点问题。坚持上下联动、部门协同,加大重点措施协调督导力度,及时有力解决落实过程中的难点、堵点问题。比如,针对人民群众关注高的房租减免、防疫消杀补贴等扶持措施,有些措施可能在一些地方没有落实到位,我们将进一步发挥各方合力,确保政策有效传导至市场主体。针对一些企业反映的物流不畅问题,积极加强与交通运输等有关部门协调配合,会同有关行业协会和重点企业持续做好物流运行跟踪监测,努力推动物流畅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另一方面,强化政策落实情况跟踪问效。持续深化政策宣传指导,让更多市场主体知晓政策、用好政策。指导各部门、各地区主动对接市场主体,推动政策尽快落地执行,对落实不到位的部门或地方,加强督促指导和通报。此外,我们还将加强国内外形势跟踪研判,做好政策储备,进一步充实政策工具箱,有效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不断增强市场主体信心。

南华早报记者:

全球范围内的粮食危机风险在增加,中国将如何应对?是否会增加国家储备?

孟玮:

我们注意到,近期,受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影响,全球粮食危机担忧加剧。联合国粮农组织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3月全球粮食价格再次跃升至历史新高。相较之下,我国粮食供应较为充足、价格平稳,粮食安全总体是有保障的。一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较强。自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八连丰”,2021年全国粮食产量再创新高,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二是粮食库存较为充足。36个大中城市主城区及市场易波动地区的地方成品粮油储备达到15天及以上,防范市场风险能力增强。三是粮食应急保供能力日益增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国内粮食市场始终保持了平稳运行的良好态势,这些都为应对全球粮食危机风险,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坚实基础和有利条件。

粮食安全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在当前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下,需要我们强化底线思维,增强风险意识,毫不松懈地做好相关工作。下一步,我委和国家粮食物资储备局将坚持综合施策、精准调控,有效保障国内粮食市场供应。一是稳定粮食生产。在稳口粮、稳玉米的同时,努力扩大大豆生产。二是精准安排政策性粮食销售。根据市场形势和调控需要,合理安排政策性粮食销售,确保形成有效供给。今年以来,已累计销售政策性粮食1190万吨,满足了市场消费需求。三是持续抓好粮食收购。督促各地坚决贯彻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积极引导种粮农民适时适价售粮、企业均衡有序收粮。目前,秋粮收购接近尾声,收购进度明显快于上年。四是强化市场监测预警。密切关注国内外粮食市场形势变化,加大对重点地区、品种和时段的监测力度,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置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五是加强粮食市场执法监管。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切实维护良好市场秩序。

中国县域经济报记者:

近期,海外市场钾肥流通受阻,而国内钾肥需求约有一半依赖进口。请问在外部较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如何保障化肥等农资供应和价格稳定?

孟玮:

化肥供应保障直接关系粮食等农业生产稳定。去年下半年特别是第四季度春耕备肥启动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密切研判供需形势,及时通过建机制、促生产、抓储备等措施,开展了一系列化肥保供稳价工作,支持春季农业生产,夯实夏粮丰收基础,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从当前来看,我国氮肥、磷肥供应总体有保障,钾肥需要部分进口以满足农业需求。

针对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影响我钾肥保供稳价问题,近期我委在前期工作基础上,通过引导重点钾肥生产企业增产增供、部署投放100万吨国家钾肥储备、积极组织扩大钾肥进口、畅通钾肥国内运输、推动降低铁路运输成本等一揽子措施,全力推动钾肥保供稳价。据监测,近期钾肥供应形势持续转好,全国氯化钾批发价格稳中有降。

下一步,我委将密切监测研判化肥供需及价格形势,充分发挥化肥保供稳价工作机制作用,推动各有关方面切实做好已出台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生产方面,切实增强国内化肥生产供应能力,推动停产企业尽快复产、达产,督促煤炭企业履行与化肥生产企业签订的煤炭供应中长期合同,能源企业要保障化肥生产企业天然气、硫磺稳定供应并合理确定价格,组织电力市场交易时,对化肥企业用电价格给予倾斜。运输方面,提高化肥及其生产原料运力保障水平,优先保障化肥国内运输,落实农用化肥铁路运价优惠政策,对进口到港化肥及硫磺等化肥生产原料优先接卸。储备方面,督促承储企业将到期储备化肥尽快向市场销售,加强国家钾肥储备前期竞拍投放后续监管工作,督促竞拍成交企业严格履约。流通方面,提高化肥流通效率,加快农资进店进村入户,确保不断档、不脱销、不误农时,保持农资进销合理价差,坚决让利于农民。监管方面,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协同配合,对特殊品种化肥生产流通企业开展监督检查,严厉查处化肥市场违法行为,继续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行动,促进钾肥等化肥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

东方卫视记者:

当前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中小微和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面临较大困难。我们注意到,国家发展改革委和银保监会刚刚下发了《关于加强信用信息共享应用推进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网络建设的通知》。请问《通知》在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融资方面能够发挥什么作用?

孟玮:

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是国民经济的生力军。长期以来,有效抵质押担保匮乏和生产经营信息缺失,是制约中小微企业获取融资的重要因素。去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文件,要求加强部门间涉企信用信息共享,提升银行服务中小微企业能力。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工作部署要求,特别是针对当前国际国内环境出现一些超预期变化、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中小微和个体工商户遇到较大困难,帮助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获得迫切需要的贷款资金,就显得更加重要、更加紧迫。

为此,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银保监会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信用信息共享应用推进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网络建设的通知》,对各地方、各金融机构落实有关工作作出具体安排,重点是推动做到“四有”。一是有载体。加快建设全国一体化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网络,各省要依托省级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立省级节点,与国家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和省内各级融资信用服务平台互联互通,为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提供有利载体。二是有数据。加大力度推进涉企信用信息共享,在加快国家层面数据“总对总”对接的同时,推动各省加快本辖区信息共享,并鼓励各地结合实际依法依规扩大信息归集范围,拓展共享的广度和深度,为中小微企业融资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三是有产品。推动各级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着力提升服务质量,持续优化数据质量和产品服务。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积极对接平台,针对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有针对性地创新信贷产品,努力提高信用贷和首贷占比。四是有支持。推动各地积极出台务实管用的支持政策,比如建立中小微企业信用贷款市场化风险分担补偿机制、给予贷款贴息和融资担保补贴等优惠政策,通过平台落实落地。

后续,我们将抓好文件的贯彻落实工作,助力中小微企业可持续发展。谢谢!

澎湃新闻记者:

国家发改委近期监测到猪粮比价持续低于5:1,处于过度下跌一级预警区间,并启动了收储工作。请问目前我国是否会迎来新一轮的“超级猪周期”?猪肉价格触底后回弹是否会导致猪肉在更长时间里维持价格高位?

孟玮:

今年以来,因生猪产能充裕、需求偏弱,国内生猪价格持续低位运行,4月11日—15日当周,全国平均猪粮比价为4.63:1,连续8周处于过度下跌一级预警区间。为有效稳定生猪市场价格,我委会同有关部门连续发布预警信息,多次开展中央冻猪肉储备收储工作,今年以来累计挂牌四批次收储近16万吨储备;各地也积极开展收储工作。如果后期生猪价格继续低位运行,国家将持续收储并指导地方开展收储,推动价格尽快回归合理区间。

对于下一步生猪市场和价格的走势,要综合考虑两方面因素:一方面,国内生猪产能自去年7月份以来逐步下降,今年3月底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185万头,处于生猪产能调控的绿色区间,加之生猪价格已低位运行较长时间,进一步大幅下跌的可能性较小,随着后期消费回暖,生猪价格有望逐步回升至合理区间。另一方面,近年来我国生猪疫病防控能力大大增强,母猪繁育效率也有所提升,特别是能繁母猪产能总体合理,后期生猪价格触底反弹后,出现2019年非洲猪瘟时期那样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也不大。从期货市场看,4月15日,9月份、11月份到期的期货合约价格分别为每斤8.3元、8.8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对下半年生猪价格回升至合理区间的预期。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持续加强生猪市场供需和价格形势跟踪监测和研判,做好生猪市场调控工作,推动生猪和猪肉市场价格在合理区间运行。

南方都市报记者: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意见》,请问发展改革委将如何推动落实这一文件?

孟玮:

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各地区、各有关部门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取得积极进展。目前,已经到了系统总结过去经验、全面部署未来工作的阶段。近期,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意见》,要求扎实推进信用理念、信用制度、信用手段与国民经济体系各方面各环节深度融合,并提出了具体工作部署,这是指导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下一步的落实工作,可以概括为“四个聚焦”。

一是聚焦难点堵点,促进经济循环高效畅通。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在科研学术、知识产权、产品质量、品牌建设、合同履约、纳税申报、社会保障、消费环境、生态环保、国际贸易、对外投资等领域,建立健全信用制度,依法依规运用信用措施解决突出问题,提高重点领域违法失信成本,运用信用理念和方式,解决制约经济社会运行的难点、堵点问题。

二是聚焦小微融资,增强金融服务实体能力。关键是要解决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难以获取的问题。刚才也介绍了相关的举措,通过搭建平台、共享信息、创新产品、政策激励等方式,推广基于信息共享和大数据开发利用的“信易贷”模式,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三是聚焦承诺评价,提升信用监管综合效能。建立健全信用承诺制度,在更大范围推广和使用信用承诺,逐步形成履约践诺的闭环跟踪机制。下一步,我们将在更大范围内推进这项工作,建立以企业公共信用综合评价为基础、以行业和地方政府信用评价为补充的企业信用状况综合评价体系,根据信用评价状况优化配置监管资源,推进信用分级分类监管。

四是聚焦法治规范,夯实信用体系制度基础。加快推动出台信用建设相关法规,提升信用建设法治化水平。编制出台全国公共信用信息基础目录(2022年版)和全国失信惩戒措施基础清单(2022年版),确保各种信用措施的使用依法合规。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我们了解到,粗钢产量压减工作在持续推进,请问今年工作的重点是什么,如何推进?

孟玮: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2021年,在各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全国粗钢产量同比减少近3000万吨,粗钢产量压减任务全面完成。为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巩固好粗钢产量压减成果,202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国家统计局将继续开展全国粗钢产量压减工作,引导钢铁企业摒弃以量取胜的粗放发展方式,促进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

在粗钢产量压减过程中,我们将坚持“一个总原则,突出两个重点”。一个总原则就是牢牢把握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总基调,在保持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激发企业积极性,严格执行环保、能耗、安全、用地等相关法律法规。突出两个重点就是坚持区分情况,有保有压,避免“一刀切”,在重点区域上突出压减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等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粗钢产量,在重点对象上突出压减环保绩效水平差、耗能高、工艺装备水平相对落后的粗钢产量,目标就是确保实现2022年全国粗钢产量同比下降。

深圳卫视记者: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已经一年多了,请问最新进展如何?

孟玮:

谢谢你的问题,谢谢你对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的关注。2020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宣布,支持深圳实施综合改革试点。一年多来,首批40条授权事项全面落地实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成效持续显现,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一是要素市场化配置方面,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注册制改革以来,新增上市公司302家,累计股票融资5439亿元。率先开展契约型基金商事登记试点,一批优质私募管理机构落户深圳。

二是营商环境优化方面,破产制度改革成效显著,收到个人破产申请1084件,审理终结个人破产案件89宗,在一批企业破产程序中与香港法院实现互认。新型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改革有序推进,全国首例“知识产权行政禁令”落地实施,首次通过司法认定人工智能生成文章构成作品、权利人享有著作权。

三是科技创新环境方面,出台外籍“高精尖缺”人才认定标准,已为符合条件的人才签发《外国高端人才确认函》440余份。在37家科研机构开展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完成职务科技成果分割确权160多件。

四是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方面,在税务、建筑、规划、旅游服业等领域,实现港澳专业人才免试跨境执业,截至目前,69位港澳涉税专业人士、6家合资税务师事务所完成行政登记,324名香港建筑和29名规划专业人士办理执业登记。首单国际航行船舶保税燃料油在深圳盐田港加注成功。

五是民生服务供给方面,稳步推进国际前沿药品应用试点,13种临床急需药品和3种医疗器械获批使用。118名港澳籍医师在深取得医师执业证书,37位港籍顾问医生在深圳获得正高级职称证书。

六是生态环境和城市空间治理方面,气候投融资改革制度框架下第一批入库项目成功融资,深圳首宗二三产业混合用地挂牌成交,有效提升土地利用综合效益。

同时,改革与立法实现有效联动。国务院批复同意在深圳市暂时调整实施4部行政法规的相关规定,为游艇自由行实行免担保、国际船舶登记改革等提供重要法治保障。新制定个人破产条例、数据条例等7部经济特区法规,人工智能等一批新兴领域立法加快推进,有效填补相关领域制度空白。

后续,我们将会同有关方面,指导深圳对综合改革试点进行全面总结,推动改革不断深化,取得更多成果。谢谢!

孟玮: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记者朋友,再会!

作者:国家发改委,来源:国家发改委,原文标题:《国家发展改革委4月新闻发布会通知》。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