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周一,A股三大股指均跌超5%,沪指失守3000点,两市超4500股飘绿。三大官方证券报纸均在周二刊发的头版文章中点评A股调整,认为市场已出现积极因素,投资者不应为短期走势而过度悲观,A股具有长期投资价值。
中证报头版发布题为《熬过春寒 播种未来》的“稳预期强信心——资本市场新动态新现象观察”系列报道首篇文章。文章指出,综合机构观点,A股大幅调整,短期而言,国内疫情散发加大了经济下行压力,导致风险偏好降低,市场信心严重不足,但中长期看,中国宏观经济运行、资本市场发展“稳、进”的逻辑并未改变。全文如下:
近期,疫情冲击、俄乌局势、美联储紧缩政策外溢影响加大,内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经济发展面临的“三重压力”有所加大,资本市场平稳运行也遭遇不小挑战。本报今起推出“稳预期强信心——资本市场新动态新现象观察”系列报道,多维度解析当前市场关注的重点、热点问题,以期理性、客观地“识变”“应变”,共同助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4月25日A股大幅调整,上证指数跌破3000点,创2020年7月以来新低。综合机构观点来看,短期而言,国内疫情散发加大了经济下行压力,放大了投资者关于经济增长前景、稳增长政策空间、地缘局势影响的“预期差”,风险偏好大幅降低,市场信心严重不足。但中长期来看,我国宏观经济运行、资本市场发展“稳、进”的逻辑并未改变。在A股估值已处于历史低位水平的情况下,投资者对当前市场不应过于悲观,中长线资金更宜熬春寒、谋未来。
“预期转弱”施压市场
国内疫情散发、俄乌冲突、美联储加息是今年以来影响经济、资本市场的主要因素。如果说年初的市场波动受外围因素冲击更大的话,那么最近的市场调整则更多源于投资者对国内疫情的担忧。投资者预期在经济基本面、政策面、资金面等交错碰撞中出现修正,加剧了市场波动。
从基本面看,国内疫情散发增加了投资者对今年经济预期目标能否实现的担忧,出现了“经济底”从一季度推迟到二季度的“预期差”。上周,在国家统计局等多个各部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提到,一些突发因素超出预期,经济运行面临的困难挑战明显增多。数据显示,一季度经济增速回升,但3月的外贸、消费等数据明显走弱。中银国际研报指出,经济回升势头还不稳固,今年二季度经济增长有二次探底的风险。这既来自因疫情而生的新一轮供给冲击,也来自于未能有效缓解的需求收缩和预期转弱的压力。
从政策面看,美联储加息的外溢影响超出了投资者预期,放大了投资者对中美政策周期背离的“预期差”。近期,美债收益率走高,10年期美债收益率逼近3%,中美利差收窄甚至倒挂,人民币汇率面临阶段性走低压力,股市、债市也出现了资金外流现象。机构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货币政策空间,4月降准幅度低于预期,市场期待的降息也需等待更合适的时间窗口。
从外围不确定性因素来看,俄乌冲突的直接、间接影响陆续发酵,逆全球化担忧升温,再加上国外主要经济体加快推进复工,放大了投资者对全球产业链重构的“预期差”。
机构人士认为,国内疫情仍是目前市场关注的焦点,短期市场信心严重不足。4月25日,上证指数跌破3000点,收报2928.51点。
积极因素逐步显现
“在此区域,对市场不应过于悲观。”接受采访的大多数机构人士认为,目前市场情绪已回落至2018年以来低点附近,主要指数的动态市盈率已跌至2010年以来低位水平,当前指数中长期配置性价值已经显现。
稳增长政策发力的预期再度升温。面对国内疫情防控带来的保障物流畅通、稳定供应链等难题,多部门联手出台多项措施。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王一鸣强调,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是当务之急,必须采取更有力的政策举措力保二季度经济增速重返5%以上,为实现全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奠定基础。中国政府网25日消息,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从提振需求端发力,保市场主体,稳住消费基本盘。
稳市场的政策合力正在增强。“促进资本市场平稳运行的政策信号很强烈。”业内人士不约而同地指出,从3月中旬国务院常务会议、国务院金融委的研究部署,到金融监管部门的落实,再到4月22日证监会等部门再落实、再推动,护航资本市场“稳”的政策力度不断升级。其中,投资者关注的一大重点是推动长线资金积极入市。证监会释放了鼓励、支持机构投资者用好用足权益投资额度,进一步扩大权益投资比例的信号。
对于中美利差带来的资本流出压力,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近日表示,3月下旬,债券和股票项下外资净流出较中旬环比下降39%和44%,流出规模下降,4月以来进一步缓和且部分交易日恢复流入。
在不少基金、券商看来,中长期市场机会大于风险。华夏基金认为,在情绪化主导的市场波动中,指数难免出现超调。从估值水平来看,当前中证全指市盈率为15.3倍,处于历史相对较低区间,甚至已低于2016年初市场低点估值(17倍PE),距2018年末13倍左右估值相差不多。当前时点,投资者不宜过度悲观。
短期波动不改长期投资价值
“跨境证券投资短期波动不代表外资流动的总体格局,更不能代表外资的长期投资意愿。”王春英强调,随着市场对短期因素的消化,境外机构对中国证券投资将会回归稳态,长期价值投资仍然是主要的考虑因素。
中长期来看,人民币资产投资的性价比较高,优质公司仍是非常稀缺的资产,有利于境外投资者分散风险。而且,当前外资在中国股市、债市中的占比为3%至5%,进一步增配的潜力较大。“一季度美债收益率快速上行对权益资产构成压力,当前市场整体估值水平已显著回落。外部环境变化只是阶段性扰动,对公司的合理定价影响不大。随着外部环境回归常态,股票定价终将回归合理水平。”景顺长城基金经理刘彦春认为。
机构认为,尽管短期面临多重挑战,但支持经济基本面长期向好的逻辑没有变。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更大力度稳增长政策靠前发力,经济底有望在二季度筑实,A股盈利底也大概率在二季度出现。星石投资认为,目前市场情绪处于悲观状态,对利空信息尤为敏感,但需看到政策呵护的强烈信号。
从投资者担忧的俄乌冲突加剧逆全球化风险来看,我国持续扩大对外开放的方向没有改变,且一直在稳妥推进中。在债券市场方面,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陆磊表示,近期外汇管理局将会同相关部门,统一外资投资境内债券市场资金管理规则,优化境外机构境内发行债券资金管理,进一步提升我国债券市场整体对外开放程度。在跨境监管合作方面,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透露,中美审计监管合作谈判进展顺利,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达成合作协议。
从资本市场改革发展来看,吸引长期资金入市的制度建设正加速推进,个人养老金制度落地将助力构建长期资金与资本市场良性互动的市场格局。证监会表示,将抓紧出台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募基金的相关制度规则。目前,公募基金规模已超过25万亿元,服务5.4亿个人投资者。此外,证监会加快完善有利于长期机构投资者参与资本市场的制度机制,鼓励和支持社保、养老金、信托、保险和理财机构将更多资金配置于权益类资产。
“我自己没那么悲观。”睿郡资产首席研究官董承非25日称,市场估值已在合理偏低水平,股价会在业绩底之前企稳。“现在市场处于‘春寒’,但春天是播种的季节。”
上证报头版文章《积极的市场因素不容忽视》称,机构普遍认为,随着负面因子与积极因素的此消彼长,股市将逐步企稳并重回轨道。研究机构提示应以中期视角寻找“大概率”积极因素,疫情将改善、稳增长大概率还会加码。全文如下:
受悲观情绪扰动,A股市场昨日大幅下挫,作为重要“心理关口”的沪指3000点告破。而就在市场为悲观和恐慌的迷雾所笼罩、一些投资者不知何去何从之时,研究机构提示了一组“路标”,即应以中期视角寻找“大概率”积极因素:疫情将得到改善是第一大概率的事件、稳增长还会加码也是大概率事件、当前市场大概率处在中期底部区间……机构普遍认为,随着负面因子与积极因素的此消彼长,股市将逐步企稳并重回轨道。
“股市的大跌短期内更多是‘恐慌性踩踏’的连锁反应。”东北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付鹏表示,后续走势整体上要看内外两个层面,外部的海外大规模紧缩预计今年很难改变,但目前市场已比较充分地反映了相关预期;而内部主要是疫情对经济的影响能否较快消除。
关于外部因素,有市场人士担心,美联储5月议息会议临近,人民币汇率波动压力加大,或导致外资加速流出。对此,中信建投首席策略官陈果认为,“每朵乌云都有金边”,人民币汇率的下行,一方面有利于出口,另一方面有利于“宽松空间”的打开。
金融监管部门也在及时回应市场关切,引导市场预期。4月22日,人民银行、证监会、银保监会等分别传达学习贯彻国务院金融委专题会议精神,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进一步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维护市场稳定,维护经济稳定。4月21日,证监会召开机构投资者座谈会,提出专业机构投资者应充分发挥长期资金可以克服市场短期波动的优势,进一步扩大权益投资比例。
在市场层面,目前的数据也显示,虽然近5个交易日人民币汇率快速下行,但北向资金尚未出现大规模净流出,且4月21日、22日还呈净买入态势。即使是昨日市场大跌时,北向资金的净流出额亦未超过50亿元,其中,深股通逆势净买入4.5亿元。
疫情是当前影响市场的主要因素,陈果明确表示:“我认为第一大概率事件是疫情总会得到改善”,对疫情的预期及风险偏好边际改善也是大概率。国金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艾熊峰也认为,无须因疫情而过度担忧基本面,疫情或改变(增长)幅度,但不会改变趋势和节奏。
同时,“稳增长”力度加码是机构眼中的另一个大概率事件。“稳增长还会加码,尤其是在疫情被控制后,稳增长加码力度越大,则经济回升弹性就越大。”陈果说道。招商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夏也表示,重要地区的疫情防控开始出现好转迹象,有助于稳增长项目进入开工高峰,因而经济和企业盈利增速有望触底回升。
昨日盘后,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提出五大方面20条措施,综合施策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
对于当前股市正处于什么位置,机构的主流观点是“中期底部区间”。艾熊峰认为,如果企业盈利没问题,当前市场大概率处在中期底部区间,正孕育着明显的中期机遇。
从指数表现看,除“超大牛市”后的2008年曾出现深幅调整外,沪指年线历史调整幅度多在15%至25%区间,而目前,沪指年线跌幅已近20%。
机构仓位情况也显示,当前市场的悲观情绪甚至接近2018年下半年时的程度。从私募等绝对收益机构仓位来看,截至3月底,私募基金仓位低至59%,远低于2020年一季度水平,接近2018年年底的水平。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发布的基金季报研究称,经测算,近期公募基金最大可用于买入A股的资金约为6157亿元。
随着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跌出性价比”,产业资本也出现积极动向。
截至4月22日,今年以来已有逾400家上市公司宣布完成回购或发布回购预案,累计回购股份64.29亿股,总回购金额达566.16亿元,相比上年大幅增加。4月25日晚,沪深两市共有9家上市公司披露拟回购股份,或抛出“护盘”计划,以提振市场情绪、传递发展信心。
张夏研究发现,目前上市公司主要股东的“净减持规模”持续收敛,4月以来累计净减持规模仅75亿元,趋近“转正”(净增持)。此前,A股公司重要股东单月净增持出现于2017年5月、2018年10月。同时,以股份回购预案披露日统计,3月和4月(截至4月24日),上市公司发布的回购预案对应的拟回购规模分别达345亿元、122亿元,在历史上属于较高水平。上一次出现相当规模的回购还是在2018年末至2019年初。
国海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胡国鹏表示,目前A股各主要指数已逐步进入“价值区间”,投资者不必过度悲观。
证券时报头版文章《A股市场“深蹲” 指数渐入价值区间》称,股市“深蹲”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不过在调整之余,一些积极因素也开始浮现。有机构认为,市场估值调整或已接近极限,未来更重要的是盈利预期。随着市场大幅调整,各指数逐步进入价值区间,投资者不应过度悲观。全文如下:
昨日A股市场大幅调整,上证指数失守3000点,下跌5.13%,创出近两年多来最大单日跌幅。
当天市场“深蹲”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不过在调整之余,一些积极因素也开始浮现。比如有机构就认为,市场估值调整或已接近极限,未来更重要的是盈利预期。随着市场大幅调整,各指数逐步进入价值区间,投资者不应过度悲观。
沪指创两年多最大跌幅
4月25日,A股市场大幅下挫,上证指数跌破3000点整数关口,下跌5.13%,创出自2020年2月3日之后,最近两年多来最大单日跌幅,各大行业板块全线下挫。
据证券时报记者统计,当天收盘合计超过700只股票跌停,跌幅在10%及以上的股票超过800只,跌幅在8%以上的股票超过2500只,这样的个股大面积深跌情形在最近几年比较少见。
资深市场人士桂浩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包括上周五海外市场大幅下挫、人民币贬值、疫情反复,以及近期新股大面积破发等因素叠加,使得市场出现了大幅度调整。
华安证券也列举了导致当天市场大幅下跌的一些主要原因,包括美联储议息会议在即,货币紧缩预期不断强化,美股大幅回调对A股形成外部风险偏好掣肘;市场对未来经济前景担忧加剧;部分代表性个股负面消息增多,投资者对业绩预期下修;人民币汇率持续快速贬值,资金外流担忧升温等。
华安证券认为,内外部重要会议召开在即,弱势磨底或渐近尾声,等待超跌反弹信号。国海证券策略观点认为,随着市场大幅调整,各指数逐步进入价值区间,不应过度悲观。
权益资产投资价值凸显
随着市场调整,机构和专家对后市的看法仍存在一些分歧。
桂浩明认为,目前市场尚未看到止跌迹象,对于投资者而言,或需等待市场真正企稳之后再做定夺。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可能会影响市场的积极因素也在逐渐浮现。从估值上看,A股市场的估值逐渐低于近年平均水平,甚至已明显趋于低估。西部证券的策略观点认为,整体来看,当前的市场估值调整已经接近历史极限水平,从股债间的比价关系来看,当前A股隐含收益率与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差值也创下了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新高,显示权益资产的投资价值凸显。随着疫情政策的推进,以及5月美联储加息靴子落地,未来市场有望迎来反弹窗口期。中期来看,投资者需要关注的是在盈利预期下修周期下,市场投资风格由基于PEG(市盈率相对盈利增长比率)的行业轮动逐步转向基于PB-ROE(市净率-净资产收益率)的价值投资风格的变化。
渤海证券也认为,展望来看,短期A股仍将面对疫情、业绩发布的最后阶段、美联储加息靴子落地等风险,负面因素仍待出清。不过从当前风险溢价看,上证指数超过无风险收益率的风险回报达6.0%,接近2015年以来的历史极值水平。
部分上市公司或重要股东在股价低迷之际进行回购、增持,彰显对后市的信心。比如就在周一股价大跌之际,医药龙头公司恒瑞医药进行了回购。恒瑞医药发布的首次回购股份公告显示,4月25日,恒瑞医药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首次回购股份75万股,已支付的总金额为2238.52万元(不含交易费用)。当天恒瑞医药跌停,年初至今公司股价累计跌幅超过40%。
当晚,包括东方通、川能动力、晶丰明源、齐鲁华信在内的多家A股公司,披露了重要股东或董监高增持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