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如何保住“一哥”的头衔?

英雄迟暮?

作者 | 柴旭晨

编辑 | 张晓玲

国内乘用车行业“一哥”上汽集团也在新能源汽车上发力了。

4月30日,上汽集团发布了2021年年报,去年整车终端零售 581.1 万辆,同比上浮5.5个百分点,整车销量连续16年保持全国第一。

值得关注的是,自主品牌和新能源车是拉动上汽销量增长的主要力量。其中,自主品牌销量 285.7 万辆,同比增长 10%,且占比首次过半达到 52.3%;新能源销量 73.3 万辆,同比猛涨128.9%。

与此对比,合资品牌的销售表现却在走弱,上汽大众与上汽通用的销量分别同比下滑了17.5%与9.3%。

两个合资品牌对集团的利润贡献占比也在不断降低,合计从2018年巅峰的60.59%降到去年的35.56%。

这样的情况并非上汽一家独有,同为合资集团的广汽,自主品牌以及新能源产品的地位也在日渐突出。

在销量提升的基础上,上汽全年营收升至7798.5 亿元,同比增长 5.1%;归母净利润为 245.3 亿元,同比增长 20.1%。

华泰证券认为,下游的需求回暖、自主品牌以及新能源车型的强势,是拉动业绩上行的重要因素。

上汽集团2021年的销量增长实属不易。因为自2018年销量攀上顶峰后,这家巨型车企就显出疲态,开始持续走下坡路,整车销量从2018-2020年三连降,分别录得705.17万辆、623.8万辆、560万辆;市场保有量也从2018年的29.8%下滑到去年的25.4%。

即使去年销量回升,上汽的压力也依然不小,增速放缓且追兵凶猛,要保持一哥的地位仍然得付出更大的努力。

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上,根据中汽协数据,今年一季度已停售燃油车的比亚迪同比销量增幅高达惊人的179.8%,而增幅排在其后的广汽集团也仅有22.5%,上汽的增幅则是个位数6.8%。

一位汽车行业资深人士认为,新能源品牌革了传统车企的命,也从其手里抢走了蛋糕,而身为国内汽车行业老大又兼国企身份的上汽集团,决策、执行的效率上有瑕疵,使“大象调头”的进程缓慢,将一部分份额“拱手送人”。

从资本市场的表现来看,5月6日集团的市净率仅有0.69,从去年2月底跌破净资产后就再也没能反弹,有不少人认为上汽已英雄迟暮。

关键时刻,上汽冀望自主品牌和新能源汽车,在2022年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上汽集团表示,将进一步做强自主品牌,全年自主品牌销量增速力争达到20%以上,占公司总销量的比重继续在 50%以上,并持续推进智己汽车、飞凡汽车、Robotaxi等重大项目落地见效。

华泰证券也认为,随着上汽集团持续加强自主品牌产品力,同时推进智己汽车、飞凡汽车、零束科技等项目落地,拓宽高端智能电动车赛道布局,公司有望实现销量和收入的快速增长。

但今年的疫情带来了不确定性,3月份,上汽集团整车产销同比下滑了16%和10%,间接导致一季度营收、盈利双双下降,分别跌去了4%和19%。

5月7日公布的4月份情况更糟糕,产销同比下滑均超过六成,今年前4个月的累计销量也从一季度的同比增长6.8%,变成了同比下滑11.2%。

好在在政府的指导下,上汽已经开始加速重启产线。在 5 月 5 日召开的年度业绩说明会上,上汽集团表示,截至 4 月底,整车企业上海基地已经基本恢复到单班生产,后续公司将继续着力推进产能恢复,力争用最短的时间将疫情造成的损失补回来。

2022年是上汽集团的新起点,虽然经历了黑天鹅事件,但随着其渐渐适应新能源行业的玩法,逐步加速转型,国内汽车行业一哥的位置或许不会轻易被人抢走。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