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摩:亚太科技股凛冬已至,还会再降温吗?

大摩认为,亚太科技股本轮的回撤周期情况比2018年那次更糟,主要由于美联储看跌期权退场。

股票都有周期,科技股也不例外。大摩在5月12日的研报中表示,亚太科技股正处于2021年第四季度开始的周期回撤阶段。展望未来,大摩认为下半年亚太科技股仍然存在下行空间,并且如果美联储持续激进加息,衰退预期还将会提前。

2022年的回撤周期情况更糟

从下面的走势图中可以看出,MSCI Asia Tech(明晟亚洲科技指数)在2022年拿的是和2018年相似的周期剧本,然而却有截然不同的外部宏观环境。大摩分析称:

2022年的本轮回撤可能比2018年的情况更糟,这主要由于美联储看跌期权(Fed put)的退场。

另外,本轮下行趋势可能与新冠疫情泡沫所产生的过度上涨成正比。

图源:大摩研报(下同)

大摩总结认为,本轮回撤可能比之前的周期更为糟糕的原因在于:

1、宽松货币周期结束(美联储看跌期权已退场);

2、新冠疫情主导的科技需求增长回归正常;

3、科技周期风险;

4、可能会出现更严重的情况,即经济衰退。

此外,大摩股票分析师Shawn Kim还在研报中为投资者指出了周期的规律:

到达周期峰值后,股价不再对好消息进行正向反馈,而且估值倍数会呈现下降。

而一旦市场走势见底,情况则恰恰相反,股价不再因坏消息而下跌,而且估值倍数将呈现上升。

这些通常表现为在两个方向上的过度反应。

下图数据显示,市盈率已在今年2月见顶,达到21.5倍,目前则已回落至低于疫情前水平,为13倍,而悲观情景下市盈率为10倍。因此大摩认为,估值已经变得正常化,但是盈利还没有恢复正常。

市场目前尚未出现恐慌,而这通常是在市场完全崩溃之前会发生的事情,我们认为市场还没有到此境地。

熊市中的大幅反弹以及空头回补主导的逆势反弹很常见,但在持续的趋势疲软中,所有这些都只是周期回撤阶段的一部分。

亚太科技股的风险

目前,亚太股市面临着具有挑战性的市场环境。比如:持续高企的通胀水平,全球主要央行尤其是美联储的激进加息措施,俄乌冲突对供应链造成的冲击,以及在全球范围内爆发的新一轮疫情给消费者支出带来的压力。

因此,大摩认为亚太科技股的风险在于,随着股票市场愈发不景气,潜在的负面反馈作用可能会破坏科技公司的盈利增长,而后导致预算重估,接着是裁员,最终导致消费减速和盈利放缓。

展望下半年的亚太科技股走势,Shawn Kim认为仍存在下行空间。他称:

衰退风险预期是针对2023年而非接下来的几个季度,但是如果紧缩的金融状况(股票下跌、利率上升、美元上涨至20年高位)持续的话,则衰退情景可能会在几个季度之后成为现实。

如果盈利下降5-10%,估值将定在10-13倍,这在市场回撤时期较为合理。

Shawn Kim表示,在整体低迷的市场环境中,表现相对没那么差的就是好的。他指出:

科技股第一季度的众多企业盈利表现良好,但是业绩指引在许多方面打击了科技股的表现。

股价是盈利与估值共同作用的体现,每股收益不太可能对下半年和2023年的股价带来积极的抵消作用。

本文主要引用了摩根士丹利于5月12日发表的研报《科技凛冬已至——未来何去何从?》,作者:Shawn Kim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