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了那么多,基金经理们的“身家”还好么?

白生玉
过去一年公募基金经理至少已自购近8000万元基金

随着又一批基金经理宣布自购,本年度内,公募基金经理购买基金的额度终于接近了8000万元。

在这个沉闷的市场时刻,基金经理们“排队”购买基金反倒成了一道风景线。

看好中长期后市,自购!

发行新基金,自购!

持续销售基金,自购!

发年终奖,自购!

一波波的基金自购,已经逐渐把相当比例的基金经理资产转移成了他们自己管理或所在公司管理的基金。

 

明星基金经理频频自购

5月份以来,最著名的两次自购都发生在明星基金经理身上。

一个是汇丰晋信投资总监陆彬拟于募集期内出资516万元认购自己将要管理的汇丰晋信时代先锋基金。公司同时以自有资金1000万元认购该基金。

另一个则是刚刚“奔私”的董承非宣布至少投入4000万元在新发型的睿郡承非系列产品上。

两位明星基金经理,展示都是对自己产品的信心,而且颇为强势。

去年陆彬已经投入了506万元在他的新发基金汇丰晋信核心成长上,此后包括他在内的汇丰晋信研究团队又投入了超过700万在汇丰晋信研究精选上。

短短一年多,陆彬在自己管理的基金上至少投入上千万元,以业界的工资观察,陆彬真是把“身家””投入到了自己管理的基金身上。

 

“真金白银”的信心

和陆彬类似,董承非也将至少4000万元投入到自己的私募基金产品上,这创下了目前为止,业内公开“自购”的基金经理的最高记录。

把特别巨大的资产投入自己基金,是一种非常强的“信号”,即公募基金经理对于自己产品的未来发展有很大的信心。

如果是一个不太大的数字,比如几十万,这有时候不排除是基金经理一种姿态的展示,即和投资者“共命运”的决心。

但如果敢于投资上千万在自己基金身上,一定是对这个产品有很大的认可度,且对未来长期的业绩有相当信心。

所以,大概率他们是真的觉得,把“身家”投在自己的基金上是最好的理财选择途径之一吧。

 

看金额也要看比例

当然,这种投资信心的衡量,有时候也不能完全从“金额”出发,看他占基金经理的比例也很重要。

比如五年前,基金经理薪酬平平时,一般上百万的自投就很能说明信心。而近一轮,随着管理规模上涨、薪资提高,这个信心的界限可能也要“水涨船高”。

此外,对于年轻的、任职没几年的基金经理而言,余钱有限,自投的金额不可能太大。毕竟,年轻时“支出大”,有家要养、有房贷要还,有娃要喂,余钱不多,且投且珍惜。

而对于管理多年基金,各方面支出都比较稳定的资深基金经理而言,他手头的可投资数额较多,这个时候买个车可能都投了上百万,那买自家的基金,信不信、愿不愿的标准就要高得多。

此外,大型基金公司的薪酬水平较高,其中的明星基金经理的奖金也可能较多,那么可能真正要昭示他的投资信心的话,那么可能也需要比较多的投入。

 

几种“例外”情况

另外,回顾过去多年,关于基金经理的自投资产,还有几个例外的情况。

其一、有些基金经理可能以“家人名义”投资。这可能导致他对自己产品的信心没有充分披露。

考虑到在中国许多地方,老婆管账是惯例,这样的操作似乎也是属于中国国情的具体实践。

其二、有些基金经理投入不多,是因为确实有额外的特别收益的产品在。

比如,多年前,笔者就知道一名基金经理几乎没有投自己的基金。但当时他重点投资了高收益的信托产品,公司内部募集的专户产品。

这种相对高收益的产品,相比当时的公募基金而言,确实有太大的吸引力,基金经理作此抉择似乎无可厚非。

不过,历史上看,也有基金经理在这类“高收益”产品上折戟过,上述基金经理最后“黯然奔私”,也另一角度印证了人“心不可二用”的说法。

其三、有些基金经理是固收基金经理,它们自投的额度不高似也情有可原。

 

通常,固收基金经理的薪酬结构和股票基金经理略有差异,一个是激励额度可能较低,一个是激励力度也不如股基强。

也因此,如果固收基金经理自购,其实展示信心的程度是更加明显的。类似的FOF基金经理,养老产品基金经理也有这个特点。

不过,近年不少基金公司开始重点推进FOF、固收+的业务,在这些公司里,相关基金经理的薪酬也是很好的。

 

“正面”声音越来越多

值得一提的是,近一年基金自购行为的出现越来越普遍,这总体来看是积极的表现。

据W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5月13日,今年至少有20位基金经理公告自购,涉及约24只产品,总金额达到5440万元。

其中,中庚基金的丘栋荣,是“出资”最多的一位,其个人自购金额就不低于1500万元。

 

而过去一年,自购的总金额更加推升到近8000万元,如果算上私募基金经理的自投额度,可能会超过1.5亿元。

而且,其中不少还承诺了1年~3年的持有期,充分显示了和基民共命运的决心。

越来越多的“身家”投入在自己的基金身上,总体来说仍是好事,但也希望不要变成一个基金发行的“规定动作”。

毕竟基金经理自己的“判断”才更有意义,另外,他们的家庭现金流,也是个重要的考虑,量力而行、勠力同心才是原则。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