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己复产,上海汽车供应链恢复样本

赶工交付。

作者 | 柴旭晨

编辑 | 张晓玲

智己的首款新车L7,赶在3月底“火线”上市后至今已过去2个多月,6月中旬将进入首批产品向用户交付的关键期。

而随着上海疫情平缓,全市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也在逐步恢复,这座汽车重镇生机重现,包括智己在内的本地车企产线也在提速运作。

智己方面表示,其生产制造基地 - 上汽临港工厂已于 5 月 27 日开启了双班生产,该工厂产能已恢复至 45JPH,同时仍在加速爬坡。据悉,同样位于上海的特斯拉工厂,也于5月23日由原来的单班制增至双班制,朝着满产目标努力。

其实早在4月18日,上汽集团就开始了复工复产压力测试,而在最关键的零部件供给方面,智己在集团的协助下,推动中小供应商复工复产,同时也解决了部分零件运输问题。为了进一步优化供应链能力,智己还引进一些低风险供应商。

进入5月后,随着更多的零部件进入厂区,“有米下锅”的智己产线在逐渐恢复,同时政策方面也开始予以全面支持。

5月29日,上海市政府发布《上海市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行动方案》称,将于6月1日起取消企业复工复产审批制度,建立长三角产业链供应链互保机制、畅通物流运输通道,全力推动行业复工复产。

这意味着,整个上海的汽车产业链被按下加速重启键,距离产能完全恢复又近了一步。

不过智己也指出,目前还需要时间来协调大量供应商和物流企业等资源,并要打通生产供应和物流运输的各个环节。

智己称,后续将着力推进产能恢复,力争用最短的时间将疫情造成的产能损失补回来。

作为上汽、阿里巴巴、张江高科联合打造的高端电动车品牌,喊着金汤勺出生的智己,打发售起就受到了业界广泛关注,也成功积累了数千份天使轮用户和A轮用户订单。

不过5月下旬部分用户反映天使轮用户权益受损、车辆减配以及电池缩水等问题,让智己面临一些信任危机。

5 月 27 日,智己汽车联席 CEO 刘涛对此表示,智己工作中存在不严谨,以后会接受用户建议,也会采用统一的数据口径并清晰公示相关测试标准及备注。

智己也向着用户型企业去努力,除了安抚消费者的情绪,更应该做的是要将车辆及时交付车主,并落实用户权益。

按照计划,智己L7的首批交付工作因疫情影响,已经从4月底延至6月中旬,智己表示,目前首批智己 L7 锁单用户的订单车辆,已经陆续在临港工厂下线,后续的订单正在加速生产下线和报交。

随着上海生产工作的恢复,智己等车企加快生产,上海及华东汽车产业链的恢复指日可待。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