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值,其完整名称为Cycle Threshold Value,中文翻译为循环数阈值。在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中,Ct值越小,代表病毒浓度越高;Ct值越大,则表示病毒浓度越低。
在核酸检测过程中,影响Ct值的因素众多,下面就按照医学实验室检验前、检验中和检验后的三个阶段,简要探讨一下影响因素。
一、检验前阶段
1 患者准备
在采鼻咽拭子之前,未先去除鼻腔中的多余分泌物;或在进食之后未漱口就立刻采集口咽拭子,粘液和食物残渣均有可能抑制PCR反应,导致Ct值结果不准确;
2 标本采集时间
受检者在感染初期就采集标本;无防护措施直接暴露在病毒污染的环境中;与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密切接触的1—2天内;在恢复期采集标本,例如已经发生症状超过7天,则可能发生病毒检测不出。
3 标本采集手法
标本采集人员手法不熟练,未采到或者采集量很少,Ct值就会出现偏差;
4 生物差异
同一个体的左右鼻孔,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段;不同年龄段会影响结果。
5 标本保存介质
不同品牌、不同批次的采样管中的保存液均有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也会对结果产生干扰;
6 标本类型
即使是同一个体,不同的标本类型,例如鼻咽拭子、口咽拭子及粪便,也会得到不同的Ct值结果。
7 运输和储存环节
样本在转运过程中的运输条件、温度等也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8 标本的稳定性
标本采集之后如果无法立即进行检测,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毒核酸会发生一定程度地降解,从而也会对Ct值产生影响。
二、分析中阶段
核酸提取效率
不同品牌提取试剂盒、提取仪采用的原理并不一致,提取效率也有差别,会对最终结果造成影响;
2 试剂盒设计靶点
Ct值可能因不同品牌试剂盒针对病毒基因靶点的不同,而在扩增效率上出现差别,导致同一或不同标本的结果差异较大;
3 病毒变异的影响
一般来说PCR引物设计时会选取病毒序列保守且特异性高的区域,但引物/探针的结合仍可能会受到病毒变异的干扰,从而导致Ct值发生变化;
4 阈值
结果判读过程中,使用软件自动设置阈值线和手动设置阈值线,会得到不同的Ct值,甚至可能出现截然不同的结果;
5 质控品
试剂盒中自带的阳性质控品,一般均无法溯源,这就给确认结果的准确性带来了挑战;
6 检出限差异
不同品牌的检测试剂有不同的检测下限,结果无法跨平台标准化;
7 Ct值报告范围
一般来说试剂盒都明确规定了判定为阳性的Ct值范围,而不宜报告处于灰区之中的数值;
8 试剂批间差
使用新批次试剂与旧批次同时检测同一阳性样本,Ct值也会存在差异;
9 人员操作
同一样本的Ct值会因操作人员不同、甚至一天中的不同操作时间而出现较大差异,特别是采用手工方法。
三、分析后阶段
Ct值结果报告目前服务于不同的检测目的,如筛查、监测、诊断、出院标准、传染性等,对Ct值的解释和使用也不尽相同。
1 筛查与出院标准
方舱医院的出院标准为Ct值两次≥35且中间间隔24小时,而筛查时检测实验室判定阳性的标准为Ct值≤40;
2 监测
对于同一患者进行病情变化的监测,应当使用同一套检测系统,此时报告Ct值才有一定参考价值;
3 诊断与传染性
核酸检测阳性可作为诊断无症状感染者或确诊病例的依据之一。但阳性不等于具有传染性,出舱康复患者“复阳”就是一个例子。导致阳性的可能仅仅是一些病毒RNA片段,样本中未能分离出活病毒,相关密切接触者也未出现被感染的情况;
4 被检测者的因素
免疫和/或接种疫苗情况可能会影响Ct值的效用。若受到病毒不同变异株的继发性感染,Ct值的解释尚不清楚;
5 可报告单位
例如实验室中常见的Ct值、ng/μL(纳克/微升),与报告单上的检出限copies/mL(基因组拷贝数/毫升)等之间缺乏相关性,若报告Ct值可能使结果解释复杂化。
可以明确的是,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中所涉及的实时荧光PCR仍然是按照定性要求建立的方法。
与新冠核酸检测不同,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核酸检测中,同样是实时荧光PCR,但方法学的建立和验证都是参照定量方法的参数,具有标准品、标准曲线,最终报告的也是具体浓度数值,该数值也可以溯源至国家标准。对于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目前尚不具备按照定量方法要求的前提条件。
本文来源: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原文标题:《影响新冠病毒核酸检测Ct值的因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