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节攀升!全球粮食涨价蔓延,下一个是大米?

国际大米价格已经连续第5个月攀升,达到12个月来最高水平。尽管大米产量充足,但由于小麦价格上涨、能源价格飙升、粮食贸易保护主义激增等因素,可能需要对大米价格进行监测。

俄乌冲突爆发后,伴随着能源商品价格飙升、气候变化、金融投机等多重因素,全球粮食的生产与贸易皆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

近几个月,国际粮价高位运行,粮食贸易保护主义激增,新一轮粮食危机“来势汹汹”。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6月3日公布的最新5月食品价格指数显示,国际大米价格连续第5个月攀升,达到12个月来最高水平。这一背景下,全球粮食涨价大潮是否会蔓延至大米,引发各方关注。

业内人士表示,尽管大米产量充足,但由于小麦价格上涨、能源价格飙升、粮食贸易保护主义激增等因素,可能需要对大米价格进行监测。

“需求替代”、能源大涨推升米价?

由于俄乌并非大米主产地,故大米目前受地缘政治等因素冲击较小,国际大米市场供需仍较为充裕。据此前联合国粮农组织预测,本年度大米产量与消费量持平,库存也处于高位。

不过,考虑到俄乌冲突爆发后小麦等农产品价格迅速上涨,CBOT小麦期货持续维持在1000美分/蒲式耳上方的十年高位的背景,投资者担心粮食品种间价格波动传导会导致米价上升。日本野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Sonal Varma 表示:

“我们需要监控未来的大米价格,因为小麦价格上涨可能会导致各方寻求大米作为替代,增加大米需求并降低现有库存。”

能源上涨亦是刺激米价上行的潜在因素。国际水稻研究所南亚地区代表 Nafees Meah 表示,能源成本是水稻生产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能源成本正不断上涨。

RBC Wealth Management 董事总经理兼投资策略主管 Frederique Carrier 也表示,联合国的食品价格指数比疫情前水平高出75%,而大约三分之一的食品生产成本与能源有关。

更需警惕“出口禁令”

据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统计,全球已有20多个国家实施了粮食出口“禁令”。4月,全球最大棕榈油生产国印度尼西亚宣布暂停出口棕榈油。5月,全球第二大小麦生产国印度实施了小麦出口禁令,理由是需要“管理该国的整体粮食安全”。在小麦禁令几天后,印度还对糖出口进行了限制。

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David Laborde 表示:

“现在,我更担心印度在未来几周内对大米实施出口禁令——在他们禁掉了小麦和糖之后。”

日本野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Sonal Varma 也表示,粮食保护主义措施“实际上加剧了全球层面的价格压力”,未来可能有“来自各国的更多保护主义。”

对于进口依赖度低,国内产需缺口不大的产量大国而言,某些国家的粮食出口禁令对国内粮价影响可谓是“聊胜于无”。不过,对于众多人口众多且粮食安全存在隐患的国家来说,出口禁令造成国际粮价飞升的影响将非常之大。

来源:世界经济论坛

国际水稻研究所南亚地区代表 Nafees Meah 表示:

“在东南亚-太平洋地区,东帝汶、老挝、柬埔寨等国家,当然还有印尼等人口众多的国家,如假使价格继续上涨并保持在如此高的水平,许多人的粮食安全将受到严重影响。”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