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用债缘何越发越短?

中信证券明明、李晗、徐烨烽
债券市场平均期限走低,是发行端和投资端共同作用结果。通过债券融资难度越来越大,发行方为了可以取得融资,更多则选择流动性相对更优的短期限品种。对于投资端,购买短期债券可以提高配置灵活性,也可以最大限度避免估值损失。

观察到中国债券市场不同行业发行期限有持续缩短趋势,这点跟海外市场有较大差异。当然,中信证券认为中国债券市场期限结构偏短并非一日之寒,受市场、中介以及企业等多重因素影响,期间既有信用风险事件扰动,也有投资考核的避险情绪存在,因此需要客观对待。展望未来,在发行端自身需求和政策合理引导下,市场融资结构均衡是债市走向健康发展的必经之路。

  • 债券市场平均期限走低,是发行端和投资端共同作用结果。

2021年以来在疫情因素以及各类违约事件的影响下,市场对于发行端的担忧进一步增强,通过债券融资难度越来越大。发行方为了可以取得融资,一方面会主动溢价,但更多则选择流动性相对更优的短期限品种。对于投资端,购买短期债券可以提高配置灵活性,也可以最大限度避免估值损失。同时,也由于考核原因,短期债券具有较大市场。也促使更多短期债券发行,使得市场整体期限缩短。

  • 全球信用债市场结构区别较大,中国以短期债券为主,美国以长期债券为主。

由于融资环境和产品结构不同,国内企业为筹集短期资金、增加流动性,因此倾向于短债融资,但也更易在周期波动中产生风险。在当前市场的期限结构中,我们认为短、中、长期的融资结构需要更加均衡,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发行长期债券更能较好地匹配项目周期,且更有利于控制风险。

  • 不同行业的发行端的融资期限变化不尽相同,但总体来看,融资期限都在不断减小。

一些投资结构期限较长的公司,例如基建、交建等,理应发行中长期债券以符合自身企业的投资结构,规避市场风格切换所带来的风险。但是由于市场投资风格趋于短债且有一定的避险情绪,长期债券发行难度加大。

  • 短期融资会导致发行端更易受金融周期、政策周期冲击,产生再融资压力。

债券发行端进行短期融资虽可以获得价格优势,使融资过程相对便捷,但也会面临更多由于市场波动带来影响。当前金融周期、政策周期风格切换加速,每隔一年甚至半年可能会有截然不同的融资环境。发行端频繁的短期融资将面临市场波动所带来的融资难度的变化,从而导致再融资压力甚至舆情事件。

  • 中国债券市场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融资结构的调整,不同期限债券的配置也应更加合理。

当前我国债券市场融资结构偏向于短期融资,回顾而言发行端利益也会受到一定影响。在政策指引、债券市场长期规划以及发行端自身经营意愿的共同作用下,中长债债券产品也需要占有一席之地,而企业的融资结构将有必要更加符合自身项目期限,既降低周期风险也有利于市场健康发展。

本文作者:明明、李晗、徐烨烽,本文来源:中信证券研究,原文标题:《固收|中国信用债缘何越发越短?》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