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公司员工自购越多,基金业绩表现越佳?

招商证券包羽洁
基金公司员工自购对主动权益基金的业绩具有正向影响,基金公司的考核机制也越来越长期化。

基金公司员工自购基金与投资考核制度研究

2022年6月10日,中国基金业协会发布了《基金管理公司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指引》,旨在规范基金管理公司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行为,重点提出了鼓励基金管理公司采用股权等长效激励制度、应建立实施绩效薪酬递延支付制度、核心人员需将部分绩效薪酬用于购买本公司的基金产品、 需将长期投资业绩(3年或以上)纳入考核范畴、弱化相对排名等条款。

根据基金的中报和年报所披露的数据,本文将“基金管理人所有从业人员持有本基金比例”作为指标,来梳理市场上员工自购基金的情况,并研究基金公司员工自购对基金的业绩影响。

截至2021年底,全市场公募基金中,被自家基金公司的员工所持有的基金数量占比约62.8%,持有规模占比约0.09%

在500亿元管理规模以上的基金公司中,有13家公司的员工自购基金数量占比超80%,其中较多公司具有外资股东背景或具个人股东背景。 

通过历史数据统计,可以发现被员工自购的主动权益基金平均收益率/Jensen指标在大多数年份表现更佳;

通过实证研究,可以发现被基金公司员工自购的主动权益基金年度收益率/Jensen表现更佳;且员工自购比例越高年度收益率/Jensen表现越好;同时,基金的上一期员工自购比例同样对下一期业绩同样具有正向影响。

根据过往的调研和行业交流,本文整理了部分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考核制度。可以发现,目前市场上较多基金公司已将长期业绩(3年及以上)纳入考核范畴,不过仍有部分公司主要考核基金业绩的相对排名;大多数基金公司目前更关注基金的业绩表现,对规模不进行考核或规模对基金经理的影响较小。

总结来看,基金公司员工自购对主动权益基金的业绩具有正向影响,基金公司的考核机制也越来越长期化。《基金管理公司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指引》的出台符合目前市场发展的趋势,将进一步规范基金公司的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体系,优化基金份额持有人的持有体验,促进公募基金市场长期繁荣稳定发展。

I《基金管理公司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指引》发布

2022年6月10日,中国基金业协会发布了《基金管理公司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旨在规范基金管理公司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行为,以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优先和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为导向,健全长效激励约束机制,促进基金管理公司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该指引的主要内容如下:

1)  鼓励基金管理公司采用股权等长效激励制度鼓励基金管理公司采用股权、期权、限制性股权、分红权等与公司长期发展、持有人长期利益相绑定的多样化激励约束措施,建立长效激励约束机制;

2)  基金公司应建立实施绩效薪酬递延支付制度。基金管理公司应当建立实施绩效薪酬递延支付制度,明确适用人员范围、期限和比例等。绩效薪酬的递延支付期限、递延支付额度应当与基金份额持有人长期利益、业务风险情况保持一致,递延支付期限不少于3年,递延支付速度应当不快于等分比例。绩效薪酬递延支付制度适用人员范围包括但不限于董事长、高级管理人员、主要业务部门负责人、分支机构负责人和核心业务人员。其中,高级管理人员、基金经理等关键岗位人员递延支付的金额原则上不少于40%

3)基金管理公司应当建立严格的问责机制增强薪酬管理的约束力,包括但不限于薪酬止付、追索与扣回等。问责机制应当同样适用于离职人员。

4)基金公司核心人员需将部分绩效薪酬用于购买本公司的基金产品。基金管理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主要业务部门负责人、基金经理应当将一定比例的绩效薪酬购买本公司或者本人管理的公募基金,并需遵守基金从业人员投资基金的期限限制。

高级管理人员、主要业务部门负责人应当将不少于当年绩效薪酬的20%购买本公司管理的公募基金,其中购买权益类基金不得低于50%,但是公司无权益类基金等情形除外;基金经理应当将不少于当年绩效薪酬的30%购买本公司管理的公募基金,并应当优先购买本人管理的公募基金,但是由于其管理的基金处于封闭期等原因无法购买的除外。基金经理同时为高级管理人员、主要业务部门负责人的,应当同时符合前述要求。

5)基金管理公司应当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确定绩效考核指标绩效考核指标应当包括经济效益指标、合规风控指标和社会责任指标。经济效益指标应当体现3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情况、投资者实际盈利情况、投资研究等专业能力建设情况;合规风控指标应当包括合规及风险管理机制建设情况、合规事件或重大风险发生情况、信息系统安全运行情况、员工廉洁从业情况;社会责任指标应当包括道德标准、企业价值、客户满意度等。

6)需将长期投资业绩(3年或以上)纳入考核范畴,弱化相对排名。董事会对经理层的考核,公司对投研、销售等关键岗位的考核,应当结合长期投资业绩、投资者长期投资收益、合规与风险管理、职业道德水平等情况,不得将规模排名、管理费收入、短期业绩等作为薪酬考核的主要依据。长期投资业绩是指最近3年或以上的投资收益情况。

基金管理公司应当根据投资目标、投资范围、投资策略等,并结合业绩比较基准,综合考量风险收益情况。相关考核应当避免使用单一指标,且应当弱化相对排名。基金经理管理基金年限不满3年的,可以通过适当降低相关业绩权重等方式弱化该基金投资业绩在考核中的影响。

7)基金管理公司应当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组织架构,董事会对薪酬管理负主体责任。基金管理公司董事会应当通过薪酬委员会或经董事会授权的其他委员会(以下统称薪酬委员会),对薪酬政策与方案等董事会议案进行充分研究讨论,提出专业意见和建议。同时建立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制度执行的监督机制,明确制度实施的监督部门或机构。

点评:从指引内容来看,中国基金业协会旨在推动基金行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通过长效股权激励、绩效薪酬递延、自购公司产品等方式,来促使基金公司核心人员与广大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一致。同时通过拉长考核期限、综合考量风险收益情况、弱化相对排名等措施,来建立更加科学长效的考核机制,提升基民持有体验。

那么,基金公司的员工投资自己公司旗下产品的行为是否会促进基金的业绩表现呢?在基金的中报和年报中,有一个指标:基金管理人所有从业人员持有本基金的份额和比例。该指标统计了基金管理公司中,具有从业资格的员工投资该基金的份额和比例,可以较好地反映基金公司员工投资自家公司旗下产品的情况。下文将通过该指标,来研究基金公司员工投资自家产品的情况。

II 公募基金“员工自购”情况概览

1、不同类别基金“员工自购”情况概览

截至2021年底,全市场共有9,096只公募基金,其中有5,709只基金被自家基金公司的员工所持有(基金管理人所有从业人员持有本基金的份额和比例大于0,以下简称“被公司员工自购的基金”、“员工自购基金”),占比约62.8%。全市场公募基金总规模为256,929.9亿元,其中基金公司员工自购总规模约224.3亿元,占比约0.09%;全市场非货币公募基金总规模为162,436.9亿元,其中基金公司员工自购总规模约118.9亿元,占比0.07%。

从员工自购的情况来看,全市场大部分基金均被对应的基金管理公司员工进行投资。其中,普通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灵活配置型基金、股票多空基金、增强指数型债券基金、国际(QDII)混合型基金、国际(QDII)债券型基金和国际(QDII)另类投资基金中,被员工自购的基金数量占比超过了80%。

但是,员工自购的规模占比整体均较小。其中,国际(QDII)混合型基金、FOF基金、灵活配置型基金和股票多空基金中,员工自购规模比例相对较高。

2、不同基金公司“员工自购”情况概览

从基金公司的角度来看,截至2021年底,全市场178家具有公募基金牌照且发行了公募基金产品的基金公司中,共有21家公司旗下员工自购的基金数量比例为100%。但是,这些公司大多为证券资产管理公司,旗下公募基金的数量较少,规模较小。其中,汇丰晋信基金的管理规模超过500亿元,旗下共有27只基金,均为“员工自购基金”。

在500亿元管理规模以上的基金公司中,有13家公司的员工自购基金数量占比超80%,其中较多公司具有外资股东背景或具有个人股东背景。其中,景顺长城基金、万家基金、招商基金的旗下基金总数均超过了100只,员工自购基金数量占比也都在80%以上;中金基金、鹏扬基金、万家基金、泓德基金、兴证全球基金的员工自购规模占比相对较高,均超过了0.1%。

可以发现,在这些员工自购基金数量占比较高的公司中,较多公司具有外资股东背景或具有个人股东背景。这些公司大多以“精品店”的模式运作,旗下基金数量与规模相对中等,整体投研能力较强,市场口碑较佳,企业文化影响力较强,或导致了公司员工对公司投资能力的信任度较高,故对公司产品进行投资。

III 员工自购的基金业绩表现更佳?

被员工自购的基金在业绩表现方面是否会有所不同呢?由于不同类别的基金业绩范畴差距较大,故在此仅讨论关注度相对更高、代表性相对更强的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的业绩表现。

注:本文所讨论的“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包括投资类型为普通股票型和偏股混合型的基金。

1、数据统计:被员工自购的主动权益基金平均收益率/Jensen指标在大多数年份表现更佳

从历年的基金业绩统计数据来看,在大多数年份,被员工自购的主动权益基金整体收益率较未被员工自购的主动权益基金表现更佳,且超额收益较为明显。

从风险收益的角度来看,2011年-2021年中的每一个自然年度,被员工自购的主动权益基金年度Jensen均值均高于未被员工自购的主动权益基金的Jensen均值。

2、实证研究:员工自购比例越高,年度收益率/Jensen表现越好

下文将通过实证方法来检验“员工自购”对主动权益基金收益率的影响。

实证结果1:被基金公司员工自购的基金年度收益率/Jensen表现更佳;自购比例越高,年度收益率/Jensen表现越好

样本的选取及数据处理:

样本基金:全市场普通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

时间区间:2011年-2021年;

年度收益率:基金在每一个自然年度中的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

年度年化Jensen:基金在每一个自然年度中的年化Jensen(基准为中证800指数);

基金公司员工自购比例:年度末,基金管理人所有从业人员持有本基金的比例;(根据基金的年报所得)

基金公司员工是否自购:哑变量,若基金公司员工自购比例大于0,则为1;若基金公司员工自购比例等于0,则为0;(根据基金的年报所得)

在控制了一些会对基金业绩产生影响的关键变量(规模、仓位、上期业绩等)后,“基金公司员工是否自购”和“基金公司员工自购比例”对于基金的年度收益率及年化Jensen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根据“基金公司员工是否自购”的回归结果,被基金公司员工自购的基金年度收益率/Jensen表现更佳。被基金公司员工自购的基金整体年度业绩比未被基金公司员工自购的基金高1.73%;被基金公司员工自购的基金整体年化Jensen比未被基金公司员工自购的基金高0.0122。以上两个结果均在95%的置信区间下显著。

根据“基金公司员工是否自购”的回归结果,基金公司员工自购比例越高,基金的年度收益率/Jensen越高。基金公司员工自购的比例提高1%,基金的年度收益率提高0.943%;基金公司员工自购的比例提高1%,基金的年度年化Jensen提高0.0054;。以上两个结果均在95%的置信区间下显著。

 实证结果2:基金上一期被员工自购的比例越高,下一期收益/Jensen表现越佳

上一年度末员工自购的比例更高,下一年度的基金业绩是否会表现更佳?为了验证这个想法,下文通过上一年度末基金公司员工自购比例来对基金下一年度的收益率/年化Jensen进行回归,所得实证结果如表6所示。

可以发现,上一年度末基金公司员工自购比例提高1%,基金的下一年度收益率将提高1.95%,年化Jensen将提高0.0151。以上两个结果均在95%的置信区间下显著。

3、长期业绩表现优秀的基金基金经理自购情况概览

上文主要从基金行业整体的情况来观测员工自购对基金业绩的影响。那么,对于长期业绩表现优秀的基金个体来说,基金经理是否进行了自购呢?

下表选取了2018-2022年,由同一位基金经理管理且每一个自然年度收益率均排名同类基金前50%的主动管理偏权益的基金(包括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较高股票仓位的灵活配置型基金),共18只。可以发现,这些基金均存在公司员工自购的情况。其中有8只基金的基金经理同样持有了自己所管理的该基金的份额,有12只基金所在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基金投资和研究部门负责人持有了该基金的份额。

Ⅳ 基金公司现有考核机制

除了对基金公司的薪酬体系进行规范化外,《基金管理公司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指引》还对基金公司的考核制度进行了规范,重点强调了考核长期化、和弱化规模、相对排名的影响,以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优先和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为导向。

根据过往的调研和行业交流,本文整理了部分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考核制度。可以发现,目前市场上较多基金公司已将长期业绩(3年及以上)纳入考核范畴,不过仍有部分公司主要考核基金业绩的相对排名;大多数基金公司目前更关注基金的业绩表现,对规模不进行考核或规模对基金经理的影响较小。

根据本次指引,未来基金公司或将进一步提高长期业绩的考核权重,弱化相对排名和管理规模的影响,这或将促进基金经理更加潜心投研,追求绝对收益,为基金份额持有人持续创造长期稳健收益,提供更好的持有体验。

 基金公司A:中长期考核,考核风格稳定性

考核长期化:中、长期业绩的考核权重较大,三年期考核权重至50%;

注重风格稳定:考核基金风格稳定性(区分行业基金和非行业基金的考核指标);

重视协同共享:考核对团队价值的贡献情况(含平台体系建设、管理工作等)、设投研团队贡献互评机制,研究员会对基金经理进行打分,评价其带来的帮助和影响。

基金公司B:长期考核,关注相对排名

3年考核期,关注相对排名;

如果市场风格非常不适合某位基金经理,会再追加2年考核期;

基本不考核产品规模。

基金公司C:1/3/5年业绩等权考核,管理规模或影响职级

1/3/5年业绩均纳入考核:业绩考核标准中,一年期、三年期、五年期业绩各占三分之一的权重;

管理规模或影响职级:基金经理的管理规模对其职级有一定的正向影响。

 基金公司D:主要考核超额收益,短期长期考核权重各占一半

主要考核超额收益,也会参考全市场排名;

短期长期考核权重各占一半:考核分短期和长期,各占一半的权重。

基金公司E:同时考核短期和长期业绩,综合业绩规模进行考量

短期业绩、长期业绩均占有一定的权重;

会综合业绩规模进行考量。

基金公司F:考核一年期和三年期业绩,综合业绩规模进行考量,但规模权重不断下降

考核一年期和三年期业绩:考核一年期和三年期业绩,其中,三年期业绩考核所占比重更高,且公司愈发关注长期业绩;关注相对排名;

综合业绩规模进行考量,但是规模在考核中的比重不断下降。 

基金公司G:一年期业绩和三年期业绩等权重考核,规模对薪酬有一定影响

一年期业绩和三年期业绩等权重考核:考核中近三年累计业绩的考核权重为50%,当年业绩权重为50%;

对规模没有考核,但基金经理的薪酬和规模会有一定的关联。

Ⅴ 总结

2022年6月10日,中国基金业协会发布了《基金管理公司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指引》,旨在规范基金管理公司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行为,重点提出了鼓励基金管理公司采用股权等长效激励制度、应建立实施绩效薪酬递延支付制度、核心人员需将部分绩效薪酬用于购买本公司的基金产品、需将长期投资业绩(3年或以上)纳入考核范畴、弱化相对排名等条款。

根据基金的中报和年报所披露的数据,本文将“基金管理人所有从业人员持有本基金比例”作为指标,来梳理市场上员工自购基金的情况,并研究基金公司员工自购对基金的业绩影响。

截至2021年底,全市场共有9,096只公募基金,其中有5,709只基金被自家基金公司的员工所持有,占比约62.8%。全市场公募基金总规模为256,929.9亿元,其中基金公司员工自购总规模约224.3亿元,占比约0.09%;全市场非货币公募基金总规模为162,436.9亿元,其中基金公司员工自购总规模约118.9亿元,占比0.07%。全市场大部分基金均被对应的基金管理公司员工进行投资。但是,员工自购的规模占比整体均较小。

从基金公司的角度来看, 在500亿元管理规模以上的基金公司中,有13家公司的员工自购基金数量占比超80%,其中较多公司具有外资股东背景或具有个人股东背景。这些公司大多以“精品店”的模式运作,旗下基金数量与规模相对中等,整体投研能力较强,市场口碑较佳,企业文化影响力较强,或导致了公司员工对公司投资能力的信任度较高,故对公司产品进行投资。

通过历史数据统计和实证研究,我们发现:

被员工自购的主动权益基金平均收益率/Jensen指标在大多数年份表现更佳;

被基金公司员工自购的主动权益基金年度收益率/Jensen表现更佳;且自购比例越高,年度收益率/Jensen表现越好;

基金的上一期员工自购比例对下一期业绩具有正向影响:基金上一期被员工自购的比例越高,下一期收益率/Jensen表现越佳。

2018-2022年,由同一位基金经理管理且每一个自然年度收益率均排名同类基金前50%的主动管理偏权益的基金(包括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较高股票仓位的灵活配置型基金),共18只。这些基金均存在公司员工自购的情况,其中有8只基金的基金经理同样持有了自己所管理的该基金的份额,有12只基金所在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基金投资和研究部门负责人持有了该基金的份额。

根据过往的调研和行业交流,本文整理了部分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考核制度。可以发现,目前市场上较多基金公司已将长期业绩(3年及以上)纳入考核范畴,不过仍有部分公司主要考核基金业绩的相对排名;大多数基金公司目前更关注基金的业绩表现,对规模不进行考核或规模对基金经理的影响较小。

总结来看,基金公司员工自购对主动权益基金的业绩具有正向影响,基金公司的考核机制也越来越长期化。《基金管理公司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指引》的出台符合目前市场发展的趋势,将进一步规范基金公司的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体系,优化基金份额持有人的持有体验,促进公募基金市场长期繁荣稳定发展。

本文作者:包羽洁,本文来源:招商证券 原文标题:《基金公司员工自购越多,基金业绩表现越佳?》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