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胀、货币紧缩政策下,近期市场对美国经济衰退担忧不断加剧,令大宗商品需求承压。近期,大宗商品价格延续下跌趋势。
6月9日以来,近两年飙升200余点的全球主要大宗商品指数——CRB商品指数便开始了连续回调,近10个交易日下跌超20点。无独有偶,截至发稿,文华商品指数报207.17点,较6月9日高点下跌近10%。
这一背景下,有关“2022年或是大宗商品见顶之年”的观点不绝于耳。那么,自2020年开始的本轮大宗商品牛市,是否会在今年终结?
瑞士信贷股票衍生品策略师 Mandy Xu 表示,经济衰退的风险意味着能源行业的进一步上行空间可能相当有限,因而这个今年以来唯一上行的板块可能成为投资者的下一个“潜在痛点”。同时,近期衍生品市场对原油看跌期权需求的走高也表明,不断恶化的经济前景对需求端的冲击可能超过供应端的挑战:
“即便是石油等供应最受限的商品,我们也在衍生品市场看到人们开始更多地对冲其价格下行风险。”
澳大利亚联邦银行大宗商品分析师 Vivek Dhar 也表示:
“鉴于需求前景疲软,大多数矿业和能源大宗商品价格下跌是合理的。”
不过,市场上也不乏看多者。
英国能源和商品贸易公司首席执行官 Russell Hardy 表示,由于中国能源需求复苏,叠加市场担心能源商品生产商限制产能即将耗尽,油价不太可能下跌。
通胀交易
通常而言,温和的通胀是全球共振繁荣的前提,而恶性通胀会导致全球的基本面此起彼伏。
面对通胀威胁,投资者仍希望能采用一些投资策略来维持其资产组合的回报并对冲风险,这类策略时常被称作“通胀交易”。
通常而言,购入通货膨胀保值债券、价值股、黄金以及部分大宗商品是传统“通胀交易”的选择。本轮通胀周期中,在投资不足、疫情影响、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的影响下,原油、天然气等大宗商品,堪称对冲通胀的“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