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春天,由于疫情的催化,在线文档成为日常办公、抗疫议工作的重要角色。
“上海某小区内,志愿者郑健玮用石墨文档设计制作了一份在线表格,用来记录、分类居民们的用药信息。有了这个智能化表格,志愿者每天能满足用药需求的住户从十几户提高到八十户。”
这是今年5月,出现在焦点访谈上的一幕。
好巧不巧,平时很少看电视的吴冰正好看到了这段。“那天正好在家,突然听到电视里在报道小区里搜集信息不方便,我就在想不会要提在线文档吧,结果就提到了石墨文档,还挺突然的。”
吴冰确认,这不是品牌同事给他的惊喜。他第一时间将这个消息分享在公司群内,很快,公司群被“与有荣焉”刷屏。那一刻吴冰感受到了这款产品的温度:“觉得我们确实还是帮助到了一些人,起到了一些作用。”
石墨文档由双胞胎兄弟吴冰、吴洁创立。2014年,这对双胞胎从美国归来,联合老同学陈旭,在他们土生土长的武汉,开始了创业之路。他们的故事从武汉光谷一间简陋的办公室开启。
他们曾多次对外宣称创业初心:“在中国做一款世界级的在线办公产品。”历经8年,这个“在中国做世界级在线办公产品”的故事有了新进展。
截至5月底,石墨文档拥有7500万注册用户,90万家注册企业;付费企业客户超过1w家;万人规模的大型企业客户超过20余家,这些大型企业客户中,每天约50w员工在用石墨文档。
疫情中,石墨文档被屡次用于武汉、郑州、西安、上海等多地的防疫工作中,为市民、志愿者搜集信息、统计数据提升了效率。
去年年底,石墨文档正式推出为企业和组织打造的企业级云端Office——石墨办公。目前,石墨文档不仅仅拥有文档产品,还拥有一整套包含文档、表格、幻灯片、表单、思维导图、白板、传统文档、团队空间、应用表格等9大套件的完整的云Office。
正如所有企业都需要Office来办公一样,吴冰认为,云Office也将成为企业数字化过程中的标配。石墨要做是专业、纵深。
“技术办公软件这个领域的技术门槛非常高,大家也觉得现在做的是一件很伟大的事情,当然它的难度也非常大,看到很多前辈和同行都在尝试,我们很幸运能进入这个领域。也很高兴做出来的产品被用户认可和喜爱。”吴冰说。
据第三方机构数据,2020年疫情爆发后,协同办公行业随即迎来井喷式增长。2020年中国协同办公市场规模达到440亿元,同比增长率为43.5%;2021年市场规模突破500亿元。
在线办公迎来爆发式增长的同时,国产化替代也被按下快进键,国内互联网巨头加码入局。作为国内在线文档的开创者之一,石墨文档将如何开拓“下一城”? 如何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针对一系列问题,我们与石墨文档创始人吴冰进行了对话。
以下为对话主要内容(经全天候科技编辑整理):
“给产品打90分”
问:你们怎么看待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吴:我们主要赢在产品,从功能、技术和性能角度,我们是最强大的,也是最领先的。在中大型企业客户里面,我们是比较有优势的,因为中大型企业对产品的功能厚度、性能、稳定性这些要求比较高,而我们的产品在这块深度做的比较好。国内最大的一些项目,基本上都是我们在做,这块是我们的优势。
问:最强大和最领先,是由谁来定义的?
吴:确实现在没有什么机构来评,但是我们有一个功能列表,我们对比了所有的竞品,对比了差不多上千项功能。从功能级上来讲,我们是最多的,每个功能还有更细分的类目,这个是能够看到的。
问:你们一直说以产品优先,如果现在让你给石墨的产品打分,满分一百,你会打多少分?
吴:我打90分。因为我们现在精力比较分散,有些事情没有做好,但很多事情我们做的还是不错。比如说在Office三件套上,从产品功能上来讲,我们其实跟Google已经不相上下了。在一些兼容性上,我们做的更多一些,这个方面其实是超出预期的。
当然,有些地方我们还可以做更好一些。比如说在商业化和面对To B企业客户时,要做很多事情,导致我们精力分散,有些东西做的不是那么完善,我希望以后能够有机会把产品做得更好。
问:另外十分扣在哪里?
吴:有些东西我们可以做得更好。比如说,在一些协同类的体验方面,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加细致一些,在这块下的功夫没有之前想象的那么多,但外界对协同体验的反馈还不错。Office三件套之外,应用表格做得不错。但对比海外的某些产品,我们还有一些距离。另外,由于Office套件比较强大,我们在PPT上面还有更多的空间,未来这些方面都可以补齐。本地客户端是我们这两年推出来的,还在不断完善,还有提升的空间。
问:去年腾讯文档有两次破圈传播,一个是河南雨灾,一个是双十一省钱攻略,友商的一次次破圈传播会给你们带来压力吗?
吴:其实还好,腾讯文档的破圈可能在活跃度或者声量上对它们会有些帮助,但我们最看重的还是办公领域。包括个人办公和企业级办公,这个是我们最关心的部分。但换句话来讲,我们其实更关心企业客户和政务客户对产品的看法。
所以腾讯文档的这些破圈肯定对它们有帮助,但它其实不会影响大客户的选购。一个中大型的企业客户,他在选购一款在线office或在线文档产品的时候,会有一套很专业的对产品的评估体系。
边“奔跑”便调整
问:从2014年成立至今,公司经历了哪些关键性时刻?
吴:有些决定可能看起来很小、很简单,但是它确实改变了我们的一些路线。比如说早期我们入选氪空间第二期,现在看起来也不是什么大事,但对于当时的我们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节点。那时候我们还是一个10人的小团队,进入氪空间后我们接触到了很多投资人和其它互联网创业团队,这加速了我们的发展。
第二个是开始商业化,加速向企业级服务转型。其实我们从2017年开始就在尝试做商业化,但进展很慢,2019年我们觉得时机成熟了,就开始加速商业化的进程。那一年,我们企业级客户增长的非常快。但那一年,公司的动荡也比较大。因为一开始我们只是一个做产品的团队,开始商业化后,团队加入了销售和营销的基因,这对我们来讲,是非常大的变化。
问:刚才提到的动荡是什么?
吴:在做商业化之前,很多项目只是做工具,决定做To B商业化之后会有很多不适应,包括工作方式在内的很多方面都需要调整。比如研发人员没有直面客户的经验,客户提了很多需求,大家觉得也不是很合理,但要怎么协调,之前都没有经验,需要不断去调整。搭建售前团队、项目经理团队时,大家要做的事情比较杂,这个时候团队就会有一些不适应,因为之前不需要承担这些部分。
另外,销售团队文化和研发团队文化很不一样,当销售团队越来越壮大时,两支团队就会产生冲突,销售需要去满足客户的需求,研发会认为不能完全跟着客户的需求走。这两种文化在融合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矛盾。换句话说,怎么从一个纯To C基因的团队,变成一个To C加To B基因的团队,这个过程是比较动荡的。
问:这中间你们犯过错吗?
吴:其实有非常多,举个例子,比如说我们第一次组建销售团队的时候,一开始是尝试组建四个大区,到后来发现,这里面有三个大区都是不行的,不出业绩。可能这些错误会长达几个月,需要不停地更新,去提高团队。
我们一开始组建的销售团队,80%的人都不合适,出了很多问题,就要去换人,再去招我们认为是正确的人,这其实是一个煎熬、矛盾过程。可以想象吗?一开始团队搭建起来是很齐整的,结果在跑的过程中才发现有问题,而且大部分都是错的,需要重新组建、调整。
问:怎么调整的?
吴:我们经常去跟比较擅长商业化方向的投资人沟通,但这只是探索里面的一小部分。除此之外,我们去跟商业化做得比较好的创业团队去沟通,去跟他们的创始人或者负责销售的团队学习。在我们公司商业化0到1的过程中,我不敢说我见了所有中国最优秀的软件创业者,但至少一半是有的。
问:你们做商业化已经四年了,从目前的效果来看,是不是达到了你们的预期?
吴:从人才上来讲,我们基本上找到了可以接触范围内的优秀人才。当然不排除说在市面上没有更加优秀的人才,只是对于我们来讲是很难有机缘接触到另外一些,另外也不一定能够请得过来。所以人才方面,我觉得做的还不错。实际效果其实会有一些难度,一些预期还没有达到。
跟预期有差距的,比如在政府领域和超大型企业领域,我们其实还可以做得更好一些。不过这块主要还是跟市场相关,不能完全归结于客户拓展,不管是政府市场还是国、央企市场,其实是体系化的建设。
问:接下来会往政府和央企这块拓展吗?
吴:对,我们会关注一些国家层面的科技成果,提升我们在政府层面、专家层面的认知度。这个还是有很多事情可以去做的。
2022关键词:出海、部署生态
问:目前To B业务和To C业务的营收占比是什么样的?
吴:目前我们90%以上的业务都是To B。
问:今年在商业化方面有什么样的规划?
吴:我们今年会考虑做一些出海方面的尝试,在国产化这方面也会有部署。另外,我们也开始在生态、代理商进行部署。
问:出海的话,项目组成立了吗?
吴:项目组成立了。我们其实也准备了差不多半年时间了。
问:出海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
吴:其实海外的市场还是非常大的,我们觉得在线文档不仅仅只是中国的市场。
问:出海会考虑哪些区域?
吴:其实都会去做实验,比如欧美、东南亚我们都会考虑。
问:时间上有计划表吗?比如说先推进东南亚还是欧美?
吴:还没有很明确,但大概是同时的节奏。
问:在客户选择方面,是落地当地的企业,还是以国内出海企业为主?
吴:我们打算一开始还是主要做一些海外当地的中小企业。也可能会有一些产品的合作,这是有可能。
问:今年在出海方面有什么样的目标?
吴:首先是尝试,希望能先小试一下海外的市场,再远的目标我们还没有,希望今年能够先在海外上线。
问:生态方面的部署会有哪些?
吴:生态方面主要还是正版化的布局,因为石墨是自主知识产权Office软件,我们的软件就在本地端,所以希望能够做本地客户端,类似WPS传统单机Office的功能,换句话说是正版化和国产化替代。当然,我们在云端是做的最好的。我们也在陆续跟各地的版权局、相关正版授权单位进行沟通,希望在国产替代方面有所推进。
问:从成立至今你们融了五轮资了,今年会有融资的打算吗?
吴:近期会有融资计划,目前在准备阶段。
问:你怎么看协同办公软件行业的未来趋势?
吴:目前来看,中国在这个领域跟欧美的距离还是比较大的。但我觉得未来的空间也是很大的,所以市场的增长和提升空间还是值得期待的。
对于我们来说,基础办公软件是长期的追求。当然这不仅是技术产品,也是商业产品。不仅在中国,在全世界也是比较罕见的,这个产品和方向是值得投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