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不抱团!A股公募基金"十大孤勇者"

国金证券于子洋、高媛媛等
以“逆向”为投资风格的基金经理,大都潜心打磨投研能力,且能承受冷门的投资寂寞,静待机会花开。

基本结论 

一、 “逆向”风格具有哪些特征 

“传统逆向”投资风格主要具有三类特征:

1)相对低估值:擅长左侧逆向布局的基金经理往往带有一定的“价值”倾向,对个股的估值有较为严格的要求;2)分散:行业和个股的配置一般较为分散,从而降低由于“看错”失误或“过早”布局带来的回撤影响;3)基金经理往往具有自上而下的周期视角和宏观分析能力。

随着宏微观及市场结构变迁,“新逆向”风格并不拘泥于以上“传统”特征,基金经理适当改进方法论以提高逆向风格适应性,简单概括如下:

1)加入中观行业对比维度,通过对产业发展程度的考察,适度左侧进入,减小左侧布局可能存在的机会成本;2)更重视行业空间和公司质地,避免落入价值陷阱;

3)持仓风格或以均衡为基础,通过行业的适当偏离来捕捉左侧机会;4)提高策略的灵活度,投资中削峰填谷,进一步平滑波动。

二、 “逆向”风格市场适配性

“逆向”投资核心优势体现在:

1)产品在“大波动”面前表现的往往更为稳健,尤其是近几年随着机构抱团程度上升引发的市场风格剧烈切换的环境下,波动和最大回撤常小于同业。

2)风格分化显著的市场环境下,优秀逆向风格基金经理通过行业敏锐度提前布局潜力板块,取得不错收益表现。

3)逆向风格产品由于前瞻性和逆热点的特征,与其他产品以及逆向产品间业绩表现往往呈现相对弱相关性,适当配置可降低整体组合波动。

“逆向”风格劣势或不足体现在:

1)左侧布局的潜在机会成本。2)有可能陷入估值陷阱。3)在牛市中后期的过热行情中锐度不强。

三、 十大逆向优秀基金经理展示(排名不分先后)

李彦(华夏兴和):敏锐把握产业政策,善于中观行业周期判断

林英睿(广发多策略):中观入手挖掘困境反转机会,最大化风险调整后收益

王海峰(银华鑫盛灵活):灵活周期思维,行业总体均衡下的阶段适度偏离

莫海波(万家和谐增长):远离机构抱团,把握基本面拐点,调仓主动果敢

周海栋(华商新趋势):擅长左侧布局,兼顾周期、成长

周智硕(建信潜力新蓝筹):注重衡量个股的风险收益比,动态灵活组合管理

周思捷(国投瑞银境煊):长期维度下的个股逆向挖掘,追求景气底部机会,重估值、重品质

孟杰(泰达宏利睿智稳健):早+深是胜负手,追求业绩预期、股价、估值变动方向的一致性

正文

一、“逆向”风格概述

在投资中,有人以“顺势”乘风破浪,有人以“逆向”提前埋伏。著名的逆向风格投资人邓普顿有句经典名言:牛市生于悲观,长于怀疑,成于乐观,死于狂热。巴菲特也曾说过:别人恐惧时我贪婪。在投资操作中,逆向投资注重寻找非共识的“冷门”机会,并充分考验着基金经理的研究能力和投资胆识。因此,以“逆向”为投资风格的基金经理,大都潜心打磨投研能力,且能承受冷门的投资寂寞,静待机会花开。

传统的“逆向”风格往往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方面是市场情绪的逆向。在宏观环境发生变化,市场情绪过度演绎,估值显著偏离合理水平时,基金经理在市场的左侧进行止盈/减仓或者布局/加仓。

如2018年底在中美贸易,去杠杆等因素的影响下市场步入熊市,市场情绪降至冰点,王海峰2018年任职银华鑫盛灵活后,四季度基金股票仓位仅为38.64%,低仓配置在市场下跌时起到了减小产品回撤的效果。此外,莫海波管理的万家和谐增长在2019年二季度、2021年三季度,均有10%以上的调仓动作,从而在市场大幅下跌期间降低了造成的回撤影响。

第二方面,市场风格的逆向。基金经理具备全市场投资视野,不局限于价值或成长,大盘或中小盘,在市场某类风格过热偏离合理阈值时,提前转换持仓风格。

如2020年底市场对于核心资产极致的演绎后急速回落,风格下沉向中小市值风格,部分逆向风格的基金经理早于市场的纠偏,规避风险。如基金经理周智硕发现2020年中小市值公司的增速显著优于大市值公司,并具备较低的估值水平,他管理的建信新蓝筹等产品2021年整体持仓以中小盘股为主,契合了当年的市场风格,并收获了戴维斯双击。

第三方面,对于市场行业主题的逆向。

1)当某行业在短期风险事件的冲击下,市场恐慌抛盘后下跌行情中,部分逆向风格的基金经理在理性判断的基础上,擅长把握“误杀”行情,以低成本布局;

2)同时部分行业处于产业周期底部阶段时,基金经理能够提前进行布局,静待困境反转。如去年12月份基金经理李彦判断地产产业链出现拐点,他管理的华夏兴和提前布局了地产产业链,年初以来地产行业收益贡献显著。

第四方面,持仓标的方面的逆向。远离机构抱团股,偏好挖掘细分领域中的潜力黑马或灰马,以更低或更合理的价格买入持有。如本文后续列举的几位优秀基金经理,在不同阶段均有独到重仓股的成功挖掘案例。

通过梳理各投资风格基金经理的方法论,可以发现“传统逆向”风格的投资中往往具有三类要素:

1)相对低估值:估值是安全边际最基础和最重要的衡量标准之一,擅长左侧逆向布局的基金经理往往对个股的估值有严格要求,从而控制风控;

2)分散:在传统逆向风格中,行业和个股的配置一般较为分散,从而降低由于“看错”失误带来的回撤影响;

3)基金经理往往具有自上而下的周期视角和宏观分析能力:擅长逆向风格的基金经理通常具备宏观视角,从而把握经济、产业周期的兴衰。

在股市的磨砺中,当下的“新逆向”风格,并不拘泥于以上“传统”特征,基金经理在实战中逐步改进方法论从而提高逆向风格对于市场的适应性,减少逆向风格的劣势,简单概括如下:

1)加入中观行业对比维度,通过对产业发展程度的考察,适度左侧进入,从而减小逆向投资可能存在的机会成本(华夏李彦等);

2)重视行业空间和公司质地,避免落入价值陷阱(广发林英睿等);

3)持仓风格或以均衡为基础,通过行业的适当偏离来捕捉左侧机会(银华王海峰等);

4)提高策略的灵活度,投资中削峰填谷,进一步平滑波动(建信周智硕等)。

二、“逆向”风格市场适配性

上文所述四个方面的逆向特征中重仓抱团度往往较低,从数据来看,低抱团的产品对于估值审慎度常常较高,对于估值较低的容忍度也代表着具有较高的安全边际意识,产品在“大波动”面前表现的也往往更为稳健,这一特征在2021年以来以“茅指数”和“宁组合”为代表的机构抱团股快速、深幅调整中演绎的更为充分。

我们根据抱团程度从高到低分为四组(1/4组为抱团程度最高的产品,1组为抱团程度最低的产品),计算茅指数、宁组合下跌期间各组平均表现,从下表结果来看,抱团程度越低的产品,夏普比率更高,最大回撤更低,表现更稳健。

我们进一步考察了逆向风格产品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的表现,从而分析产品的适应性和特征。

1) 牛市中尤其是成长股为上涨主力的时间段,逆向风格的表现往往一般甚至不及同业,如2015年2月-2015年6月,2019年全年,成长风格显著占优,逆向风格的产品由于对于估值的要求和对于市场情绪的审慎,常常早于市场热度变的冷静,平均表现略低于同业平均水平;

但价值股牛市业绩排名往往靠前,如2014年7月-2015年1月领涨标的为估值较低的板块,而逆向风格的产品由于其对估值的审慎度,其关注的“非热点”标的,往往与“价值投资”中看重的低估值个股重合度较高,从而价值牛的行情与逆向风格的特征契合度较高。

2) 熊市以及结构性行情中更能发挥逆向风格优势。熊市中由于持仓标的估值安全性更高,有一定抗跌能力(擅长自上而下布局的产品更显著)。2015年6月-2015年8月股灾期间,逆向风格跌幅小于同业;2018年熊市,逆向风格的产品多数展现出抗跌能力;

今年以来,市场大幅回调,逆向风格产品整体表现稳健于同业。与此同时,结构市或震荡市中逆向风格产品获利能力更强。2017年分化行情、2021年成长加周期风格下的结构市中,逆向风格的产品显著跑赢权益基金平均水平。

3) 风格转换的市场环境中,逆向风格的基金经理往往也是市场中较早调仓和布局的人。如2020年底是白马股阶段落幕前的演绎,2021年市场风格由价值白马切换至中小市值股,行业由原来的消费、医药生物占优转为周期、成长。

逆向风格基金经理较早“回避”抱团股,2020年四季度减仓核心资产,转头布局低估值板块,或风格进一步下沉向细分行业和中小市值股,在2021年初的杀估值中明哲保身,并于此后取得较好收益。

市场在2021年底再次上演了一波风格转换,前期涨幅较高的新能源等大盘成长遭遇杀估值,今年持仓提前调整至价值及周期的逆向风格产品再次受益。从区间收益来看,2021年2月-2021年12月,逆向风格基金的超额收益达18.6%,2021年12月-2022年4月,超额收益约达10%。

从业绩表现来看,一方面,再次印证以上情景分析结论,逆向特征的产品在2016年、2018年、今年以来的跌幅更小,且最大回撤、波动率、下行风险等指标更优,整体表现出优秀的抗跌能力;

另一方面,产品在近一年、近两年、近三年的收益表现竞争力均较为突出;此外,从夏普指标来看,逆向风格在不错的收益和风险控制下的收益风险性价比较高。当然,样本筛选方法及覆盖率或带来逆向策略平均业绩统计上的正向偏离。

逆向风格受其前瞻性和逆热点的特征影响,与市场上其他产品以及逆向产品间往往呈现弱相关性,从代表产品2021年以来与普通股票型基金指数、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的相关性来看,逆向风格产品呈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弱相关特点。这一特征也利于逆向风格的产品有效降低投资组合整体的波动和回撤。

综合以上特征,“逆向”投资的核心优势体现在:

1)产品在“大波动”面前表现的往往更为稳健,尤其是近几年随着机构抱团程度上升引发的市场风格剧烈切换的环境下,波动和最大回撤常小于同业。2)熊市中,逆向风格的产品在其前瞻性布局、尤其是对安全边际较高的要求下,防御能力表现的往往较强。

3)市场风格分化显著的市场环境,部分优秀的逆向风格基金经理通过对于行业敏锐度提前布局潜力板块,从而取得不错收益表现。4)逆向风格的产品由于其前瞻性和逆热点的特征,与市场上其他产品业绩表现呈现弱相关性,可降低整体组合波动。

与之相对应,“逆向”风格劣势或不足体现在:

1)左侧布局往往要求在市场反应之前提前买入,可能具有一定甚至较高的机会成本。2)投资中对于估值的过于重视,有可能陷入估值陷阱。3)牛市中,由于对于安全边际的要求,在牛市中后期的过热行情中的进攻性和产品锐度往往会显得不足。

三、“逆向”风格的产品(基金经理)筛选

在筛选逆向风格的产品过程中,我们着重考察:

1、市场、行业、风格“过热/冷时”的风险规避能力和拐点把握情况;2、基金持仓的低估值特征。从抱团程度、基金持仓的估值情况、重仓股买入时的股价及估值分位、产品的选股能力进行综合考察。

1、产品筛选方案

样本:产品类型为普通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灵活配置型基金、股债平衡型基金;剔除最新(2022Q1)规模不足2亿的产品、剔除近4个季度股票平均仓位不足60%的产品。

考察以下角度进行筛选:

1、2017Q1-2022Q1基金重仓股抱团程度;

2、通过计算估值因子(PE、PB、PCF、股息率),选取相关特征指数(申万高市盈率指数、申万中市盈率指数、申万低市盈率指数、中债新综合财富指数)进行回归分析,构建产品低估值指标;

3、2018Q4/2020Q4/2022Q1三期针对每只基金抱团程度低的个股,分别计算首次买入股价、估值位于历史(近10年)分位值的算数平均值;

4、近一年、近两年、近三年选股能力、行业选择能力和阿尔法。

反向印证:

1、重点行业拐点前是否有明显加仓;

2、结合基金经理主观投资策略。

2、产品筛选结果

基于以上的筛选方案,考虑到基金经理方法论以及投资角度仍具有较大差异。我们把“逆向”风格再次分类为:左侧布局型和企业挖掘型。

左侧布局型:基金经理的方法论具有自上而下投资视角,或以中观视野对风格和行业进行把握为先,投资中注重安全边际,看重估值。

企业挖掘型:基金经理的方法论以自下而上选股为主,不排除在选股的过程中对行业进行把握,重仓股中抱团度低,鲜少被市场挖掘的潜力企业较多,投资中注重安全边际,看重估值。

结合产品的收益、波动、夏普指标,以及选股能力,行业选择能力,我们筛选了老、中、青三代共计十位优秀的逆向基金(及代表产品),并做进一步细致分析【按自然顺序排列,排名不分先后】。

四、十大逆向基金经理(排名不分先后)

考虑到与主题的一致性,接下来的基金经理分析,本文将主要突出基金经理画像中重点与“逆向”投资相关的元素。

1、左侧布局型

李彦(华夏兴和):敏锐把握产业政策,善于中观行业周期判断

方法论概述

李彦是典型的从中观行业入手布局的基金经理。他的核心投资框架是基于政治经济学的跨周期行业比较框架,整体偏左侧。行业比较过程中重点涉及五点:1)小周期3-5年具体产业周期的位置;2)行业未来5年的成长空间;3)行业的竞争格局;4)估值水平;5)股价相对位置。在确定投资方向后,进一步去挖掘行业内的阿尔法。

在回撤控制方面,李彦表示:一方面去投资在一到两年维度里面,产业政策明确支持的产业,系统性风险是较低的;第二,组合投资内部会进行动态优化,如果某些个股涨幅特别大或成长空间与它的估值情况不匹配,会做出适度减持。

逆向分析

具有相对全面的能力圈,在行业比较过程中游刃有余。李彦近9年的投研经历中,不断拓展其能力圈。整体来看,主要覆盖了十多个“消费”属性的行业,包括汽车、食品饮料、农业、家电、交运、医药、传媒、建材等;新能源车、动力电池、光伏、风电、储能、化工等新能源产业相关的行业;军工、半导体、汽车零部件等高端制造行业;以及地产、金融行业等。

对行业或产业周期的把握敏锐、果断、准确李彦从接手华夏兴和开始重仓新能源汽车;从21年二季度逐步重仓切换到军工;去年四季度判断地产产业链出现了历史性拐点,又相对前瞻布局了地产产业链。

这三次布局较好把握了新能源、军工行业机会,并在今年地产布局中有效缓冲了年初以来的下跌行情。值得一提的是,李彦表示:他没有选择产业以预期为主导的投资阶段(比如新能源车19年底和军工20年下半年),更看重业绩要进入快速兑现阶段的布局。这样的投资策略也有效的减小了逆向投资中提前布局带来的机会成本。

寻求高安全边际。李彦在投资中重视对估值的考量,会在不同时间节点去考察标的绝对或相对估值水平,也会从中长期(3-5年)的维度把握市值复合增长的空间。

从其持仓标的来看,整体呈现低市盈率、低市净率占比较高的特点,且持仓中高ROE特征显著,持股质量较高。从重仓股持有期收益来看,多只个股收益贡献显著,基金经理任职以来重仓股季度胜率(相对中证全指)均值达64%。

敏锐把握产业政策。调研信息了解,李彦认为国内政策具有一致性和连贯性的特点,宏观经济政策也基本上是一个相机决策的过程,因此会基于政治经济学做投资。

例如,2019年三季度新能源汽车销售数据持续环比下降,悲观情绪蔓延之时,他关注到一方面政策还在持续支持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而且出台了包括双积分制度和新能源汽车的中长期规划,于是在当时就对汽车渗透率将大幅提升充满信心;另外一方面,李彦基于产业基本面的长期理解和研究,在世界范围内比较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对其判断形成了支撑。

业绩表现

李彦任职以来(2020-6-12),华夏兴和取得124.73%收益率,在1070只产品中位列第10。从风险衡量指标来看,任职以来最大回撤为20.8%,在同业中排名前10%水平(由低到高)。与此同时,任职以来夏普比率为1.5,位于同业前3%。产品在收益、风控、风险收益比方面均展现出优秀竞争力。



林英睿(广发多策略):中观入手挖掘困境反转的机会,最大化风险调整后收益

方法论概述

林英睿采用的策略是困境反转,其特点是从中观入手选择基本面和估值均在底部、下跌空间小、波动小的行业,并在选定的行业中分散配置一篮子股票,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个体性的风险。他的目标是追求最大化风险调整后收益,每一笔投资决策都会综合考量收益背后所承担的波动和回撤,从而构建长期来看低波动、低回撤、收益较好的净值曲线。林英睿认为做困境反转策略的优点是

1)安全边际足够高。由于过去几年行业周期下行、股价不断下跌,当它的基本面出现持续性利好时,向下的可能性以及幅度就会较小,安全边际较高;2)赔率(即向上的空间)也比较高。因为这个策略的特点是“左进左出”,布局时的估值处于历史估值较低分位,如果能恢复到50%的均值水平,就能获得不错的回报;3)估值处于底部区间的板块,关注度低,从而波动较低。

结合逆向投资中存在的价值陷阱和效率成本问题,林英睿不断改进自己的方法论:依次引入行业边际信息、企业个体ESG信息、公司治理信息、行业动量信息(量价信息),以更好地辨别市场对于基本面反转认知的程度。

在卖出方面,林英睿的重要标准概括下来有以下3点:1)如果基本面判断错了,会果断卖出;2)基本面判断正确,且持有期收益率超过50%,会考虑进行止盈;3)基本面超预期,保留所有仓位。

逆向分析

仓位择时:从广发多策略的权益仓位来看,林英睿会进行必要的仓位择时。他表示,他会根据市场情况做一些非常低频的择时,比如以一两年甚至更长时间维度来考虑。当判断市场可能有系统性风险,比如整体高估时,会把仓位降低,尽力规避大的净值波动。例如2020年年一季度,考虑到疫情对经济基本面的影响,将股票仓位降至71.7%;2021年一季度,基于股市结构性高估、波动加大的考虑,将仓位降至不足六成;2022年一季度,经济处于下行周期,市场的不确定性因素也在增多,广发多策略权益仓位再次降至七成仓。

低估值:林英睿表示会从多个维度去衡量低估与否。他曾在公开访谈中表示“从市场情绪出发,如果这个板块是低估值的,它一定经过了比较漫长的下跌过程,在市场上暂时不被关注。同时,关注现在的低估和未来一两年的估值,其中隐含了反转或者未来一两年的成长。”从2021年年报持仓来看,平均市盈率仅10倍,低市盈率个股占比达78%。

挖掘底部反转机会林英睿从中观入手,跟踪过去3-5年持续下滑或者不景气的行业,寻找景气反转的拐点,深入研究细分行业数据和行业逻辑,挖掘持续性和弹性足够的方向,重点选择5-7个行业分散投资。2018年,他逐步重仓当时的“冷门”养殖业,并在当年的熊市收获超额收益。

而在2020年下半年,他在季报中分析市场可能出现经济复苏以及货币政策宽松的环境,低估值行业有望获得较好的表现,于是从2020年三季度着手配置低估值的顺周期板块,并较好的把握了周期板块行情。2022年,以消费、医药为代表的白马龙头出现回调,价值风格占优,从2021年底的配置来看,林英睿在金融板块显著超配,再次发挥了逆向风格的优势。

业绩表现

与投资目标一致,广发多策略的业绩展现了优秀的风险收益比,基金经理任职以来夏普比率为0.7,处于同业前30%。从年度表现来看,产品体现了在熊市中的防御能力,以及结构市中的收益捕获能力,在2018年、2021年、2022年业绩排名靠前;2019和2020年绝对收益优秀。从最大回撤等风险指标来看,在注重安全边际及逆向投资的风格基础上,产品的波动率和最大回撤长期处于同业前列。



王海峰(银华鑫盛灵活):灵活周期思维,总体均衡下的阶段适度偏离

方法论概述

王海峰的主要投资策略分为自上而下选行业和自下而上选个股两个方面。在行业的配置上,首先确定大类资产的比例,再确定行业和子行业的配置;在个股的选择上,主要考虑个股的安全边际和风险收益指标。在行业和个股上偏左侧买卖,自下而上选个股服从于自上而下选行业。

行业层面,王海峰跟踪市场环境和行业的风险收益比,在相对均衡的配置基础上做适度的偏离。个股层面,周期研究出身的王海峰把对产业的深刻理解和周期性思维带到个股的投资决策中来,认为均值回归是资本市场永远的主题,股价会围绕价值做周期性波动。估值是其个股选择中较为重要的指标,王海峰习惯于在2-3轮周期中判断公司的估值分位,买入估值合理的标的,对于高估值的优质标的通过严格控制个股权重分散组合风险。

逆向分析

不放弃必要的择时。操作层面,王海峰稳健不失灵活,不为维持仓位而强行交易,但在判断有突出系统性风险的环境中也不放弃必要的择时选择。例如,2018年市场加速下跌时王海峰任职银华鑫盛灵活后同年四季度基金股票仓位仅为38.64%,小于同类平均水平,这也使得市场系统性下跌时产品在权益基金中的回撤较小。

灵活周期思维,阶段适度行业偏离。在周期思维下,王海峰基于市场的跟踪和行业的对比,阶段进行适度偏离,并多次成功左侧布局。

如2019年至2020年上半年,此阶段流动性较为宽松、贸易摩擦边际影响减弱、经济明显改善,板块持仓中的消费白马在估值修复和业绩增速上表现突出;随着核心资产估值推升,基金在涨幅较大的板块做了收益兑现,

在2020年的牛市区间主打成长阶段周期价值的配置,提高整体持仓弹性,2020年末基于经济全面复苏的预期以及部分行业估值的高涨,基金左侧布局了低估值的大金融板块,将金融板块持仓占比由2020年6月末的2.9%大幅提升至37.8%,

在2021年年初核心资产暴跌中受到较小影响;2021年全年市场走出结构性牛市,行业轮动明显加快,海外通胀压力增加,基金布局逐步回归均衡配置,截至2021年年末,周期、制造、消费、科技和金融板块占比分别为26.65%、18.76%、18.16%、13.35%和23.08%,王海峰在结构性行情下追求收益和风险控制并重。

整体来看,王海峰在板块和行业布局相对均衡、持仓较为分散,持股规模风格均衡,从业绩归因来看,行业选择收益突出。

业绩表现

王海峰任职银华鑫盛灵活以来取得了193.95%的收益率,在同类1004只灵活配置型基金中排名第56位,且远超业绩比较基准和沪深300指数。

从风险控制层面来看,银华鑫盛灵活利用分散行业配置、限制个股仓位,以及严格执行止盈止损的纪律来控制组合风险和波动效果较好,任职以来最大回撤为-16.4%,排名同类前3%分位,波动率和下行风险同样控制较好。显著的超额收益和出色的风险控制使得基金具备出色的风险收益性价比,王海峰任职以来基金夏普比率为1.8,在同类1004只基金中排名第4位。



莫海波(万家和谐增长):远离机构抱团,把握基本面拐点,调仓主动果敢

方法论概述

莫海波坚持自上而下从宏观角度出发,结合基本面、政策面、流动性进行行业比较,力争抓住当年具有优势的一到两个行业进行重点投资。莫海波对于行业选择重点标准如下:行业经过大幅下跌后估值处于历史底部区间,行业中机构投资者不多,且基本面逐步发生变化。在自下而上选股方面,莫海波多以行业龙头为主,重点考察市占率、市值及企业管理能力等要素。

逆向分析

适度仓位择时。2015年Q3-Q4、2019年Q2、2021年Q3,莫海波管理的万家和谐增长均有10%以上的调仓动作,从而在市场大幅下跌期间降低了造成的回撤影响。

行业配置展现轮动风格,且调仓果敢。2019年股市迎来上涨格局,市场机会主要集中于部分高景气板块中,莫海波管理的万家和谐增长开年以地产、新能源为主要持仓,考虑到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的背景下,国内科技行业迎来自主创新的良机,逐步把地产换成半导体和消费电子,2019年取得52.14%累计收益率;

2020年万家和谐增长重点配置于新能源、电子、有色金属,当年取得69.82%收益率;2021年春节后核心资产大幅下跌,全年市场风格明显下沉,结构行情显著,周期新能源成为行情推动主力,当年莫海波以新能源和周期为主要持仓板块,并在结构市中取得29.4%的收益率。

在2021年下半年,莫海波提前嗅到了新能源板块的高风险,及时减仓止盈,并重点配置于农业、军工和房地产。值得一提的是,莫海波在地产行业长期有一定仓位配置,谈及原因是地产的低估值特征,有利于降低组合波动;同时,在极端行情下,地产的配置能提供一定的流动性。与此同时,医药生物、食品饮料等机构抱团行业涉及极少。从万家和谐增长的业绩归因来看,其行业选择收益相较同业突出。

重仓股多以行业龙头为主,精准度及集中度均较高。以2019年初开始重仓的芯片龙头企业、2017年上半年开始重仓的锂资源龙头企业为代表,莫海波对多只重仓股不仅提前挖掘和重仓布局,且持有期收益贡献显著。

业绩表现

万家和谐增长在主动承担风险同时换来非常优秀业绩回报,产品业绩水平长期处于同业前1/3,用时风险调整后收益亦领先同业,如2019 、2020 、2021夏普比率分别为1.89、1.82 、1.12,始终优于同业平均水平。

周海栋(华商新趋势优选):擅长左侧布局,兼顾周期、成长

方法论概述

周海栋投资策略的核心是以宏、中观角度出发,选择未来一年到三年(两年为中枢)行业趋势向上且弹性较大的行业,并在此基础上适度精选个股,从而构建组合。整体来看,逆向思维贯穿其投资逻辑,擅长左侧布局。在行业层面,周海栋以中长期视角对行业进行景气分析,其中尤其擅长在周期和成长板块的投资。在个股层面,周海栋以大周期的角度去理解细分行业,关注供需的变化,进而在行业内筛选优质企业。

逆向分析

从板块来看,一方面,华商新趋势优选成立以来持仓以周期、科技、消费(主要是医药生物)三大板块为主,随着2019年以来医药行业逐步落袋,科技、周期占据周海栋重点配置版图,2019年底以来两者占比之和始终处于70%以上。

另一方面,部分行业间的调整幅度较大,调仓果断,具体来看,2020年6月以来,基金经理陆续减配了科技板块,仓位由49.9%(2020年6月)降至22.4%(2020年12月),再降至7.6%(2021年12月),主要调仓至周期板块,期间周期板块仓位由24.9%提高至53.7%,再提高至72.4%,而以上调整也成为产品在近两年把握科技和周期行情,且净值屡创新高的重要因素。

复盘其操作,在科技板块的配置中,2018年市场仍处于熊市的恐慌情绪中时,周海栋已经逐步加仓计算机行业,截止2019年四季度公开报告显示计算机行业为产品第一大重仓行业,仓位达到25%,2019年全年计算机行业指数上涨48.05%,产品较好把握了计算机板块的上涨行情;2020年年中,计算机板块持仓继续增加至43.23%,重仓股计算机行业个股持仓占比达到前十大个股的70%,同年计算机重仓行业收益贡献突出。此后,周海栋逐步落袋相关收益,移仓至周期板块,而计算机行业也逐步进入震荡调整期。

在周期板块的配置中,周海栋自2019年年底起逐步加仓有色金属,截止2020年底有色持仓占股票市值比达到32%,重点持有新能源汽车上游的锂钴,以及黄金、铜等,随着电动车销量提升带来的上游供需格局改变,以及金融属性较强的大宗商品受益于流动性宽松,2020年下半年有色金属(申万)上涨41.48%,全年有色金属行业贡献显著;2020年年报中,周海栋判断全年资本市场将以结构性机会为主,顺周期是贯穿2021年的主线。

2021年年中,基金经理进一步加仓黄金、电解铝、稀土、新能源汽车上游等板块,有色金属配置仓位提高至42%,受益于全球经济复苏背景下大宗商品涨价,以及新能源、半导体等下游需求推动带来的上游资源品供不应求,全年有色金属(申万)上涨42.51%,经测算2021年有色金属重仓行业贡献收益四个季度均值达23.9%,两年间产品充分享受了行情演绎过程中的收益。

业绩表现

从产品收益来看,华商新趋势优选成立6年多以来,无论在短期和中长期维度的收益以及业绩持续性方面均表现优秀。截至2022年5月31日,基金经理任职以来取得了261.22%的收益率,大幅超出业绩基准以及沪深300指数,在353只灵活配置型基金中排名第1位。从风险控制角度来看,周海栋管理以来,华商新趋势优选的最大回撤指标在同类基金中排名中游,而凭借收益端的出色表现,基金整体表现出良好的风险调整收益比。产品在多个统计年度的夏普比率表现优秀,基金经理任职以来华商新趋势优选的夏普比率为0.7,在同期同类产品中排名前3%。



2、企业挖掘型

周智硕(建信潜力新蓝筹):注重个股风险收益比,动态灵活组合管理

方法论概述

周智硕在投资策略上以自下而上选股为主。注重个股的跟踪和风险收益比考察,从而构建稳健且优秀的目标组合配置。行业配置方面则注重适当分散。

逆向分析

自下而上挖掘个股。在个股的筛选上,周智硕尤其注重通过财务报表、公开资料,找到对公司盈利影响最大的因素。因此,相较于盈利的准确性,更注重对于盈利影响因素的跟踪,对相关数据进行拆解,并通过大量的产业链调研、专家访谈去进行验证。在长期的积累过程中,基金经理在对市场上超过3000家公司建立初步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核心股票池。

尽管担任基金经理不足两年,但从过往的持仓来看已经展现出优秀的选股能力。比如相对独立挖掘的核心零部件龙头企业,持有期对业绩贡献显著;同样持有较长时间的光伏电池企业,在六个季度的重仓持有时间亦有卓越贡献;再如基金经理近一年在较好把握煤炭贝塔行情的同时也较好的把握了其中潜力个股的阿尔法收益。从统计结果来看,在过往五个季度持有的33只重仓股中,将近48%的股票获得超过50%的收益率,67%的股票获得超过20%的收益率。

出于对风险收益比的考虑,也体现在对行业的配置结果上,从过往持仓来看,2020年的光伏、新能源以及军工,2021年的周期和制造,都有不错的布局效果。

投资中注重交易计划的制定和执行。周智硕对于股票的风险收益比、盈利关键驱动因素、随后的跟踪时间点或者跟踪要素、风险剩余的多少等等都会提前去进行预判,每一笔投资都做到心中有数,以避免冲动交易。较强的计划性以及对风险收益比的要求,也是其业绩相对稳健的重要原因。

风格不局限。建信潜力新蓝筹2021年组合内的中小盘风格相对更明显,从2021年中报的数据来看,300亿市值以下公司占股票持仓比重约85%,300亿-800亿市值公司占比约14%。这一组合特征也较好的契合了2021年的市场风格。

但组合风格并非一成不变,周智硕表示呈现出这一结果主要是由于在方法上比较注重从业绩、从性价比的比较出发,正是由于过去一年整个中小市值公司的增速显著高于大市值公司,同时具备较低的估值水平,使得获得了戴维斯双击。从2021年底的持仓风格来看,300-800亿中盘风格个股占比提升至48%,当前组合整体呈现适当均衡特征。

方法论迭代更新。随着管理规模的提高,为保持投资的胜率和赔率,缓解流动性和止损约束,周智硕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投资框架进行了升级:1)提高其股票池个数。核心池从60多个扩展到80多个;2)投资再平衡。对组合中的非重仓股在涨跌中进行削峰填谷;3)风险剩余。投资中对整体风险剩余做进一步的描述和刻画,从而更好的进行风险控制。

业绩表现

基金经理周智硕自2020年9月管理建信潜力新蓝筹以来,展现出较强的获益能力,任职以来(截止到2022-5-31)区间回报69.14%,在385只基金中排名第9。在实现较好收益的同时,基金的回撤控制也表现不错,任职以来回撤结果排名在同业股票型基金中排名前10%。基金夏普指标的各阶段表现也尤为突出,任职以来年化夏普1.3,在385只基金中排名第3位。



周思捷(国投瑞银境煊):长期维度下的个股逆向挖掘,追求景气底部机会,重估值、重品质

方法论概述

周思捷2021年4月底开始管理基金,虽属于新生代基金经理,但表现出稳健的投资风格,其方法论核心是自下而上选股。投资理念中的要点有3个方面:1)首要看重管理层能力和品质:周思捷认为只有优秀的管理层才能带来长期最大的回报,哪怕是在行业最逆风最悲观的时候,或者全市场都不看好的时候,还在踏踏实实的做好主业,这样的公司终会崛起。2)看重估值:持仓标的要处于合理估值附近,底部估值以及相对分散持仓,可降低看错带来的风险;3)对短期业绩的容忍度较高:相比短期业绩,周思捷更看重在长期维度上(3-5年)公司的战略规划,对于短期的利好或利空的扰动,周思捷表示短期可能的波动已经包含在买入时对公司的估值要求里。

逆向分析

景气底部买入。周思捷买入的标的常从行业景气度最差的时候介入,他表示在三年维度上看,公司的估值属于历史较低水平,同时公司管理层也对未来非常有信心,买进去有可能赚到阿尔法和贝塔戴维斯双击的钱。

从国投瑞银境煊2021年Q3以来的重仓股来看,集中度处于44%-53%区间内,略低于同业。从个股来看,周思捷配置了部分细分行业内的优质小盘股,同期重仓这些公司的基金数量较少。

其中,不乏与目前市场认知存在偏差的标的,周思捷通过深入研究,认为这些标的竞争力不断增强,盈利增长稳定,竞争力当前尚未被市场充分认知甚至错杀,因此敢于重仓布局并耐心等待。

对于在左侧买入后标的的表现,周思捷表示会持续观察半年,如果持续不达预期,管理层依然无所作为,可能是看错了;如果期间公司内在价值提升,竞争力变强,是可以接受的。

从2021年底全部持仓来看,300亿以下小盘股占比达到64%,呈现典型的中小盘风格。从业绩归因来看,国投瑞银境煊个股选择收益显著。

业绩表现

周思捷任职以来(2021-4-28),国投瑞银境煊取得了20%的收益率,在同业中排前10%;最大回撤、波动率、下行风险等风险衡量指标均展现了不错风控能力;基于优秀的业绩水平和回撤控制,产品配置性价比较高,任职以来夏普比率为0.97,位于同业前3%。



孟杰(泰达宏利睿智稳健):早+深是其胜负手,追求业绩预期、股价、估值变动方向的一致性

方法论概述

孟杰的投资理念是以自下而上选股为主,适当加入中观行业比较,强调中短期逻辑和业绩的必要兑现。从能力圈来看,电子、化工、新能源是处于核心能力圈,金融地产、消费、纯周期、军工则相对较少配置。选股偏好低估值成长股,持仓以细分行业龙头为主,投资中强调性价比。

投资落脚点是业绩,重点挖掘业绩上修的公司,“业绩预期、股价、估值变动方向是一样的”。控制回撤方面,孟杰不仅从优选股票层面进行控制;另一方面从止盈的角度,当公司业绩预期难以上修,市场观点开始偏好远期,相对估值性价比降低,均会进行止盈。

逆向分析

早+深是其胜负手。孟杰在投资过程中,重点挖掘两个方面:一是看得早,赚价值发现的钱,如一个细分领域的好公司,估值非常低,看的人也少,从而去把握第一波盈利机会;二是看得深,如新能源板块,市场上对于其的估值和业绩的分歧很大,孟杰认为如果有巨大的盈利上修也是低估值。

白马+黑马相互搭配。从泰达宏利睿智稳健的持仓来看,总体呈现中小盘风格特征。其中,大盘股以新能源龙头、面板龙头等白马股为主;同时挖掘了CTP产业、电磁线等细分行业龙头(中小盘股),且持有期收益显著。截止2021年底,300亿以下的小盘股占比达到60%。

业绩水平

孟杰任职以来(2020-9-7),泰达宏利睿智稳健取得了38.2%的收益率,在同业中排前10%;最大回撤、波动率、下行风险等风险衡量指标均处于同业前1/2,展现了不错的风控能力;基于优秀的业绩水平和回撤控制,产品配置性价比较高,任职以来夏普比率为0.82,位于同业前10%。



本文中的十位优秀基金经理是我们基于详细数据挖掘及日常研究精力边界进行的不完全筛选,部分优秀的逆向投资基金经理本期未纳入。

本文作者:于子洋、高媛媛、张剑辉,本文来源:国金证券,原文标题:《“逆向投资”公募基金专题:细数基金经理中的十大孤勇者》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