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22年A股IPO:科创板再度拿下“募资之王” 账户异常、财务真实性易成“拦路虎”

主板IPO遇冷

市场低迷下,2022年上半年IPO募资额再创新高

wind数据显示,以网上发行日作为统计标准(下同),2022年上半年A股市场的首发募资总额已突破2601.86亿元,同比增长了近2成。

尽管如此,但2022年上半年全市场IPO家数仅为176家,同比削减超3成。

值得一提的是,科创板再度成为A股募资总额最大的市场板块——科创板2022年上半年IPO募资总额高达1114.42亿元,是同期主板2倍还多,也较同期创业板募资额高出200多亿元。不过早在2020年科创板便以3544.69亿元的IPO募资总额位居A股市场之首。

科创板、创业板IPO市场的火热来自多因素的加持。一方面,伴随着注册制改革的推进,创业板和科创板更加市场化发行定价方式,较主板市场突破了原有的限价天花板,并为更高的募资规模留下可能。

另一方面,从行业分布上来看,受到疫情影响,国产化替代进程加快,这也为国内一些科创企业提供了更多资本化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在审期间“知难而退”的拟IPO企业不在少数。例如在科创板“零否决”的背后是多达15家企业的“临阵脱逃”。

信风(ID:TradeWind01)总结今年上半年被否项目后发现,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业务的独立性、内控制度的有效性成为了不少发行人败北的重要原因。

多因造就“募资王”

2022年上半年,IPO市场募资总额的大幅增长主要动力来自于作为注册制主力的科创板和创业板。

若以上半年作为标尺对照,这是科创板募资总额超过主板的首个上半年度;不过,同期科创板的首发家数仅为53家,同比减少38家。

与之对应的是,科创板的平均单家募资金额正在成倍提高。

统计显示,2022年上半年科创板的募资额中位值高达14.83亿元,是去年同期指标的2.21倍,期间更是创出了晶科能源(688223.SH)百亿元级的募资项目。

创业板的募资总额也有了较大的提升——2022年上半年创业板IPO募资总额达到901.27亿元,同比增长61.69%,其募资额的中位值也从2021年上半年的4.25亿元增长至2022年上半年的8.83亿元。这也是创业板注册制改革以来,其募资总额首度超过主板。

相比之下,主板市场的IPO可谓断崖式下跌。

2022年上半年,主板IPO募资总额仅为544.93亿元,不但同比缩水近4成,最大一单还来自于募资额高达322.92亿元的中国海油(600938.SH)。若扣除这一项目,主板2022年上半年的IPO募资总额仅为222.01亿元。

这一现象也有偶然性原因。这是因为主板今年上半年仅斩获了中国海油一个过百亿的大单,而在2021年下半年主板市场收获了中国移动(600941.SH)、中国电信(601728.SH)两个募资额过百亿的IPO项目,合计募资金额高达998.85亿元。

分析人士认为,科创板、创业板在上半年的突出表现有自新兴行业的助力,从行业分布来看,2022年上半年科创板IPO项目主要集中在半导体、生物制药等行业,受到疫情的影响,部分企业的订单响应程度快于国外企业,加快了国产替代化进程,为不少科创企业赢得了上市机会。

各板块2022年上半年募资额排名前十的IPO项目

撤材料的江湖

从2022年上半年券商的战绩来看,头部券商的优势依旧屹立不倒。

以发行日作为统计口径,中信证券(600030.SH)、中信建投(601066.SH)和海通证券(600837.SH)分别以23单、22单和14单包揽前三名的宝座。其中,中信证券更是以635.27亿元的IPO承销总额的绝对优势遥遥领先其他券商。

但与此同时,是更多中小券商在IPO业务上的尴尬“欠收”。同一统计标准下,总共有39家券商的IPO项目不到10单,其中17家券商的IPO项目数仅为1个。

尽管如此,但不少头部机构的IPO项目均以撤回而告终。

以创业板2022年上半年在手项目数超过10个的16家券商统计可发现,国信证券(002736.SZ)以高达32%的撤否率位列榜首,其中5个IPO项目以撤回申报材料而告终,2个IPO项目则是直接遭到了上市委的否决;海通证券(600837.SH)和华泰联合则以19%、18%的撤否率分别位列第二位、第三位。

科创板今年上半年的IPO虽然“零否决”,但仍有多达15家企业最终以撤材料的方式导致上市告吹。

与创业板不同的是,科创板撤回项目在中介机构上的分布较为平均——中信证券和申万宏源均以撤回2单IPO项目位列首位,而其他11家券商各有1单撤回项目。

不过“撤回项目”数量最多的还是主板市场——2022年上半年,主板一共有26家企业撤回了IPO申报材料,其中中信证券、中信建投、招商证券(600999.SH)等12家券商均撤回达2单。

今年上半年,北交所也首次出现了撤案例的现象——由西部证券(002673.SZ)保荐的湖南天济草堂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暂缓审核后的二次上会前,最终选择了撤回申报材料终止审查。

“很多公司其实如果不撤材料的话,上会也很有可能被否。其实撤材料就是IPO闯关失败的表现”。一位深圳的投行人士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撤否率过高的券商很有可能成为被监管层重点关注的对象。

今年5月底,证监会印发了《证券公司投资银行类业务内部控制现场检查工作指引》(下称工作指引),该指引指出将对投行项目撤否率高、投行执业质量评价低、负面舆情数量多或影响大等券商展开现场检查。

“从近年来查处的投行业务违法违规情况看,投行内控存在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到位等多方面问题,甚至存在个别证券公司投行部门与质控部门人员交叉任职、业务部门人员擅自删减内核意见等严重情形,内控机制流于形式。”证监会表示。

被否项目频现资金异常

在2022年上半年被否的15个IPO项目中,主板和创业板的项目数各有7个、8个。

从8个创业板被否的项目来看,有多达5个失败项目存在资金体外循环等财务不规范、内控制度不完善的情形。

例如,被否的北农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重要负责人与客户之间存在异常资金往来;被否的湖南恒茂高科股份有限公司则是出现实控人及其一致行动人所控制的账户之间存在异常资金往来且无法得到合理解释的情。

同样被否的陕西红星美羚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红星美羚)没有直接出现账务异常,但是其财务工作人员的账户却被发现存在“扮演”供应商向经销商借款的中介角色。

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到,实控人、相关负责人乃至员工的资金流水在IPO核查中的重要性。在红星美羚的案例中,保荐机构曾遗漏了财务人员的银行卡,而后在现场督导的压力下,其财务人员才主动承认名下还有银行卡未被核查。

针对账户核查的遗漏问题,监管层已作出相应的调整。近日,在中国人民银行的指导下,银联已经联合17家全国性商业银行以及7家区域性银行,面向境内31个省市的用户开放“一键查卡”试用。随着后续“一键查卡”功能的改进,保荐机构的“遗漏”等类似技术性的理由也不再具有说服力。

事实上,内控制度的缺失将会影响到监管层对业绩真实性的判断,例如在亚洲渔港股份有限公司的审查过程中,保荐机构并未获取部分业务的相关原始凭证,同时重要子公司的内控制度管理也存在不完善之处,这都成为了该公司IPO被否的主因。

在主板被否的项目中,信风(ID:TradeWind01)注意到,持续盈利能力及真实性仍然是监管层关注的焦点。

在被否的7家企业中,多达4家企业的盈利能力真实性遭遇了质疑。例如宁波环洋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核心原材料依赖进口,但不少境外供应商的成立年限较短,且采购价格低于市场价;同时部分会计期间的销售收入出现了不同于往年的异常增长。

业务发展的独立性问题,也在被否企业身上出现。例如浙江珊溪水利水电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其向关联方销售原水获得的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较高,这给其独立性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而被否的唐山曹妃甸木业股份有限公司也被质疑存在通过关联方调节利润的情形。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