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预计7月行情结构将更均衡,消费、成长制造和医药三大板块轮动重估

中信证券研究

行情结构更加均衡

预计7月行情波动加大,节奏趋缓,结构上三大板块轮动重估,建议在消费、成长制造和医药保持均衡配置。

7月,A股处于本轮行情的第二阶段,政策合力推升基本面预期预计将驱动估值修复,随着欧美加息叠加和中报业绩分化等因素扰动,预计7月行情波动加大,节奏趋缓,结构上三大板块轮动重估,建议在消费、成长制造和医药保持均衡配置。首先,政策合力驱动国内经济逐月快速改善,6月社融数据有望超预期,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更协调,稳增长政策仍有加力空间,慢牛行情正处于估值修复期。其次,欧美加息、中报业绩分化、科创板解禁高峰等因素扰动下,预计7月行情波动加大,节奏趋缓。最后,随着公募基金持续调仓,私募和FOF产品等绝对收益资金加仓,前期资金接力效应减弱,预计7月行情结构将更均衡,消费、成长制造和医药三大板块轮动重估。

具体品种选择上:①消费板块重点关注两条主线,一是前期疫情受损行业的修复(航空、酒店、餐饮、旅游、商超),二是在疫情背景下仍然维持高景气的细分行业(白酒、小家电、户外用品、美妆产业链、人力资源服务)。②成长制造领域重点关注渗透率持续提升、智能化、国产化趋势加速的智能汽车(智能硬件、造车新势力),内外需共振、共识度最高的光伏(组件、硅料、TOPCon设备)和风电,国产化率不断提升的半导体(车规级、半导体材料),以及经营改善、业绩持续兑现的军工(军工电子)。③医药行业受政策影响缓和,或迎来阶段性估值修复行情,重点关注创新药、医疗器械、CXO、医疗服务

对于国内消费下半年的增长趋势,一方面取决于国内疫情及管控政策的走向,一方面依赖于国内宏观经济环境的整体影响。考虑到疫情冲击带来的最低点基本于22Q2形成,下半年有望形成明确的修复态势,结合消费总体估值已趋于合理,建议增加消费配置。两大主线不变:一是长期逻辑下的优秀龙头企业受市场环境或阶段性因素影响下跌带来的低估机会;一是疫情好转预期下边际修复机会,包括疫情复苏和养殖等周期复苏主线。但下半年更着重强调增加消费总体配置。在稳增长政策大背景下,经济稳健回升有望推动消费景气的持续回暖,消费是中国经济增长不可缺少的驱动因素,阶段性的景气波动并不会改变长期持续增长的驱动,须坚守消费配置,分享“中国成长”。

全球加快推进清洁能源转型,光伏市场延续高增长,尤其是欧洲和国内分布式市场装机需求加速放量。在行业发展高景气的背景下,建议下半年继续着眼于细分市场,重点把握供需、格局、技术升级等主线机会,推荐电池设备、硅片、硅料、逆变器等环节优质公司。1)供需:推荐高盈利、低估值,且在主产业链中产能弹性最小的硅料环节龙头;推荐受益于产能供不应求的高纯石英砂厂商;看好受益于细线化、薄片化进程加速而迎来供应趋紧的金刚线环节。2)格局:受石英坩埚供给瓶颈限制,硅片环节竞争格局或好于预期,有望迎来盈利预期和估值上修。3)技术突破和需求升级:N型电池技术有望加快产业化进程,看好相关设备厂商的新增长机遇;长期看好微型逆变器、光储逆变器市场的高速增长机会。

2022年下半年,氢能产业支持政策有望叠加,燃料电池示范应用城市群或继续扩容,政策力度不减。我们认为,下半年产业链上有三大核心环节值得关注:交通领域氢能车产销量的加速增长及应用的拓展,绿氢市场规模的壮大,以及燃料电池、IV型储氢瓶等关键材料、装备的国产化新突破。我们看好氢能产业化进程加速,维持行业“强于大市”评级。我们建议关注三条主线:一是燃料电池车辆特别是重卡产销量增长会带动的产业链放量,二是绿氢制取和应用相关的企业,三是关键材料和零部件国产化有望继续突破的企业。

2022年6月蔚来、理想、小鹏分别销售新能源汽车 12,961 / 13,024 / 15,295 辆,环比分别+85%、+13%、+51%,供给和需求均在改善。

我们看好短期(2022H2)和中长期(2023-2025年)造车新势力的投资机会。短期来看,2022H2 汽车消费有望在政策刺激+经济企稳上行的双重带动下迎来修复,特别是电动车的消费,有望受益于电车相对燃油车更低的使用成本,和高线城市的电动车置换政策,我们看好下半年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同时展望2022H2,蔚来ET5、理想L9、小鹏G9等新旗舰产品将在22Q3陆续亮相、发布、上市交付,新势力有望在产品力和销量层面超预期。站在电动智能赛道的起点,系统性看好中国新势力企业在人才吸引、技术积累、本土需求理解和响应方面的优势。从中长期的视角,我们认为新势力车企有望代替BBA、大众、丰田等合资品牌,成为未来中国20-50万元价格段汽车的主流品牌。

由于“国五”切换“国六”导致的行业需求透支,重卡行业自2021年7月起经历了持续一年的销量低迷,但我们认为当前时间是重卡行业明确的底部,在稳增长政策、基建刺激、物流恢复等利好因素加持下,预计重卡行业销量在下半年将迎来明确的环比恢复,我们认为重卡板块当前具有较高的配置价值,建议投资者积极关注。

2021年医药零售行业增速换挡,结构分化趋势持续;2021年新建成本小幅上升,龙头公司扩张优势凸显;产业政策共振,处方外流加速扩大发展空间;后疫情时期上市公司门店高速扩张,成长确定性强;2022年二季度起上市公司业绩有望持续亮丽,中长期受益景气度提升。从行业及企业成长性来看,维持连锁药店行业“强大于市”评级。

钠电池对比锂电池各有优劣,此前因为能量密度受限和技术突破较慢导致商业化进度慢于锂电池。2020年以来,伴随储能需求加速和锂电池成本提升、供应链安全问题日益严重,钠电池获政策、产业、资本重点加持,预计商业化渐行渐至,中期规模或达百亿。

在前期报告中,我们回顾疫情对制造业的整体冲击,并通过高频数据跟踪变化。对比武汉疫情期间,复工复产后的制造企业整体股价“区域属性”并不明显,更取决于疫后复工复产的产业趋势变化,哪些行业趋势得到强化。我们认为,与疫情前对比,海外需求、新能源领域技术迭代、逆周期全面发力是三个结构性变化更加明显的方向。对于制造板块,我们建议投资者疫情后主要关注以下三条主线:一是海外需求利好,新能源中光伏受益比风电更明确,小家电比大家电更明确;二是技术迭代;三是逆周期全面发力。

本文来源:中信证券研究 (ID:gh_fe1d2be7e8db),原文标题:《一周研读|7月行情结构将更加均衡》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