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一再超预期,要换新逻辑了吗

中信建投证券黄文涛等
近两年市场一直存在外需逐步走弱带来出口下行的旧逻辑,但2020年供应链和份额上升成为新逻辑,2021年价格上行和商品消费强劲成为新逻辑,今年是不是也存在被市场忽略的新逻辑呢?

中国6月出口(以美元计)同比增加17.9%,前值增16.9%,预期11.9%;进口增1.0%,前值增4.1%,预期3%;贸易顺差979.4亿美元,前值787.6亿美元,预期764亿美元。

6月出口强劲,韩国供应中断、外需暂时稳健、国内复工提振等因素或是主要支撑。

本月出口面临双高的基数压力,一方面5月环比增长12.6%显著超越季节性,另一方面去年6月在暑期需求提振下环比大增6.6%,是近年来同期的最高水平,但本月出口环比仍录得7.5%的环比高增。结构上,高新技术、机电产品改善,纺织服装回落;国别上,除欧盟外均改善。主要支撑包括:第

一,尽管欧美日PMI在6月均有下行,但主要经济体的消费数据并没有出现断崖式下跌,我国PMI出口订单分项继续改善,越南、中国台湾6月出口增速均有小幅改善,显示全球贸易景气度尚可;第二,我国6月疫情控制较好,上海和北京推进复工复产,对出口交付形成支撑;第三,韩国6月罢工可能影响了其供应能力,部分出口转向我国。6月7日开始,韩国货运卡车工人罢工,韩国工业部称,为期八天的全国性罢工推迟了汽车、石油化工产品、酒业等行业的货物运输,生产损失和交付阻碍令韩国工业部门的损失超过12亿美元。

是,相比于纠结本月出口增速为何再度上行,更关键的一个问题摆在前面:今年以来的市场共识、外需逐步走弱带来出口下行的旧逻辑,是短期尚未兑现,还是被彻底颠覆了?此前两年市场也在看空出口,但2020年供应链和份额上升成为新逻辑,2021年价格上行和商品消费强劲成为新逻辑,今年是不是也存在被市场忽略的新逻辑呢?

我们暂时无法下结论,有几个视角提醒关注:

第一,衰退预期萦绕,但短期不会到来,PMI和消费者信心等软指标已经不堪一击,但实际消费硬指标尚可一战,预期和现实存在一定时间上的错位,衰退是否仅停留在预期层面?

现在资产价格无疑指向深度衰退的担忧,美国制造业PMI和密歇根消费者信心指数等也处在历史低位,常规周期来看,经济已经离衰退和下行不远。但实际上最近一段时间,美国的零售等数据并不差,进口需求也维持在较好水平。这种短期的背离是否会继续维持半年度以上,还需要观察。

第二,高通胀背景下,我国出口有名义增速的加持。

价格因素在今年继续呈现明显的影响,但市场对此不敢进行激进的判断。美国5月CPI同比上行至8.6%,6月市场预期将再创新高,这意味着整体价格中枢是比去年更高的,即使实际消费和出口数量在下降,但名义增速仍有保障。目前看,通胀至少在三季度还很难有效回落,这一支撑短期还将继续。

第三,美国国内制造成本居高不下,叠加强美元配合,美国消费倾向于用进口低成本商品替代本土供应,而我国制造业具备这一优势。

高通胀除了价格方面直接影响出口名义增速,另外还会改变美国消费的来源结构,既然国内供应链成本居高不下,整体物价又很高,中国低廉价格的商品的比较优势会增加,美国的进口需求也许会和整体消费走势不一致。

另一块,相比去年不同的是,今年美元指数也在大幅走高,实质上是增强了美元的购买力,购买海外商品何乐而不为?人民币中枢也有回落,这对出口有支撑。

本文作者:黄文涛、钱伟,来源:中信建投证券,原文标题:《中信建投宏观 | 海外:出口一再超预期,要换新逻辑了吗》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