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坤基金规模再逼千亿,二季度增持医药减持科技与金融,强调做判断要回归常识

顶流基金经理的最新思考

暂别“千亿基金经理”仅仅一个季度,张坤的基金规模再度逼近千亿。

最新发布的二季报显示,张坤管理的基金“价(净值)升量(份额)增”,6月末受托资产达到971亿元。

巨资在手的张坤,仍在积极调整投资。本季他对持有多个季度的银行股和科技股做出减持,同时又重新增持了医药股,这个操作和不少基金经理差异很大。

此外,本次季报,张坤还带来了他的最新思考,关于国际形势、市场趋势,以及在纷繁芜杂的投资信息中如何“更准确”的对企业前景做出预判。

读来颇有启发,又非常有趣。

重回千亿量级

张坤大概是站在千亿规模量级最久的主动偏股基金经理。

2020年4季度,他成为首个在管规模超过千亿的基金经理。此后连续五个季度,稳稳站在这个级别之上。

直到2022年1季度,在市场调整、基金限售等多个因素之下,张坤的管规模回落至850亿元左右。

但2季报显示,他的在管基金规模再度超过971亿元,又一次逼近千亿。

规模的增长,不仅是因为2季度的正收益,也因为投资者持续的净申购。以张坤管理规模最大的产品易方达蓝筹为例,2季度该基金净申购近0.88亿份。

预判经济和股市过于困难

张坤在2季报中谈到了他对二季度的回顾:

二季度,随着疫情在各地反复,生产和消费活动受到影响,经济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流动性开始逐步放松。

股票市场方面,二季度分化明显,汽车、新能源、食品饮料、煤炭等行业表现较好,而房地产、计算机、传媒等行业表现相对落后。

2022年二季度,市场经历了对国内经济的悲观,又因为积极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又在两个月内反转了预期,市场又变得相当乐观。

张坤表示,在一季度末,估计很少有投资者能准确的判断出这种预期的大落和大起,站在三季度初,再次正确预判中国和美国经济和股市的表现可能也是相当困难的任务。

栩栩如生也是干扰

张坤认为,投资的另一个困难是准确的看待风险。

通常来说,投资者倾向于要么过于看重风险,要么完全忽视风险,很难有中间地带。

另外,近因效应也非常突出,投资者往往过于相信通过几次连续观察得到的结果,通过零散的证据就拼凑出一个饱满的形象,并且在头脑中创建出了本来不存在的模式。

在对未来进行预判时,网络媒体栩栩如生的报道、生动的画面感、连续的发生以及自身过多的关注,都更容易引起判断偏差。

并且过于关注某件事时,会对记忆中的原因进行搜索,当发现有回归效应时,就会激活因果关系解释,但事实上这未必能站得住脚。

观察企业要回归常识

虽然判断经济和市场未来很难,但对一个个企业的未来做出判断是可以的,甚至是投资的实质。

张坤希望在做判断时更多回归常识或者事物的基础概率,去思考那些长期而言不易变化,又很关键的因素,比如:

1、这家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未来是否被客户持续需要且增长?

2、外来者模仿这家企业的业务是否足够困难(不论是通过品牌、技术、网络效应等各种方式)?

3、生意模式能否产生充足的自由现金流(不依赖外部资本就能持续增长)?

4、是否具有良好的企业治理并对股东友好(良好的成本费用管控、低估时积极回购、高标准的再投资等)?

5、对于科技企业,是否有足够的资源和机制吸引并留住全球最顶尖的人才?

张坤认为,过去几十年美国市场持续跑赢欧洲、日韩等发达市场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美国企业整体上在这些方面做的比欧洲、日韩企业更好。

上述这些因素一方面对企业的发展前景十分重要,另一方面在5-10年内发生变化的可能性较小(但并非为0,因此需要时常做评估)。

与之对应,一部分市场因素(例如短期经济波动、行业短期供求失衡等)对于短期市场的影响十分显著,但在长周期内并不重要。当这些因素不利时,就为长期投资者买入优秀公司提供了更好的赔率。

增持医药,减持科技、金融

张坤在管的基金,在二季度股票仓位基本稳定,但组合的重仓股结构有明显进调整。

总体来说,增加了医药股的配置,减配了科技股、金融股

以易方达蓝筹精选基金为例,股票仓位约94.1%,较上一季度的接近94%略有提升。

港股仓位提升增加较为明显,港股持仓占基金净值比约34.74%,较上一季度增加了近9个百分点。

具体到十大重仓股看,他曾经重仓过多个季度的药明生物重新进入重仓名单,海康威视则退出。

他对金融行业的降低,在易方达亚洲精选基金的十大重仓股变化中较为明显。

他曾经重仓过多个季度的STAAR Surgical Co再度回到重仓股行列。这是一家设计、开发、生产和销售植入式隐形眼镜的公司。

而邮储银行暂时退出十大重仓股名单。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