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固态电池领域又有新动作。
7月19日,据全天候科技报道,蜂巢能源全固态电池实验室研发出国内首批20Ah级硫系全固态原型电芯,该系列电芯能量密度达350-400Wh/kg,现已顺利通过针刺、200°C热箱等实验,一旦量产应用,电动车可实现续航里程1000公里以上。
在7月早些时候,据新浪科技报道,宝马正计划在德国建设固态电池试验生产线,这一生产线很可能会建在宝马位于帕斯多夫的制造中心,他们已在这一中心投资超过1.7亿欧元。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范围内致力于固态电池技术研发和应用的车企、动力电池公司有几十余家,其中包括丰田、大众、宝马、福特等一系列全球巨头级车企都曾纷纷发表关于固态电池的推进速度。
银河证券指出,固态电池被认为是液态电池的下一代技术,目前已成为动力电池的重要发展方向。固态电池拥有更为稳定的电解质机械和化学特性,静态及循环寿命将得到极大提升;对温度不敏感,能在-50℃~200℃温度保持放电功率,可以极大程度缓解冬天电池容量衰减的问题;能量密度得到极大提升,预计能达到当前三元锂电池的2-10倍。
光大证券表示,目前欧美、中日韩都在积极布局固态电池,但由于技术难点需要攻关且成本较高,主流车厂电池厂宣称的量产时间基本在2030年前后。未来随着龙头厂商的技术进步,行业规模化有望全面急速。
什么是固态电池?
固态电池,就是指采用固态电解质的锂离子电池。
工作原理上,固态锂电池和传统的锂电池并无区别,两者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固态电池电解质为固态,相当于锂离子迁移的场所转到了固态的电解质中。
按照电解质材料的选择,固态电池可以分为聚合物、氧化物、硫化物三种体系电解质;而按照正负极材料的不同,固态电池还可以分为固态锂离子电池、固态锂金属电池(以金属锂为负极)。
产业链方面,固态电池产业链与液态锂电池大致相似,两者主要的区别在于中上游的负极材料和电解质不同,在正极方面几乎一致。
固态电池有哪些优势?
据申万宏源研报,动力锂电的发展,就是在不触碰底线的情况下,追求能量密度,同时兼顾其他性能的过程。
三元锂电固有问题:1、潜在的安全性风险——含易燃的有机溶剂,难以根除;2、存在能量密度天花板,电芯能量密度估计最高能达到350Wh/kg左右,当前水平已接近该值,且就算触及天花板也不能完全解决里程焦虑问题;3、安全性和能量密度存在一定矛盾关系,镍含量的增加会降低材料的稳定性。
而固态电池由于能在根本上提升两大核心性能——能量密度和安全性,被认为是最具前景的新一代动力锂电技术。
其核心优势为:
1、高能量密度,据估计其单体能量密度最高能达到900Wh/kg,有望彻底解决里程焦虑问题。
2、高安全性,许多无机固体电解质材料不可燃,聚合物固体电解质存在一定可燃风险,但相较于电解液安全性也大幅提高。
但为什么迟迟不能量产?
申万宏源同时也指出,固态电池应用之路困难重重,仍需解决几大痛点。
1、供应链重塑:固态电池相比现有成熟的液态锂电池技术变更巨大,需重塑本就极其复杂的锂电池供应链,任重道远。
2、降低成本:固态电池采用的预锂化硅碳负极或远景金属锂负极、高镍正极、固态电解质等新科技材料生产成本远高于目前对应的材料,降本之路极其艰巨漫长。
3、快充效率不佳,固态电解质导电率仅为电解液十分之一,快充效率不佳,严重影响实际应用。
固态电池是动力电池未来的发展方向
中泰证券指出,固态电池具备高能量密度,是动力电池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方面,根据“中国制造2025”规划,至2020年锂电池能量密度要达到300Wh/kg,2025年为400Wh/kg,2030年为500Wh/kg,而根据中泰证券研报数据,液态电池能量密度上限或为350Wh/kg,难以满足能量密度提升的最终要求。
另一方面,传统液态锂离子电池容易发生电解液泄露、电极短路等现象,且液态锂离子电池使用金属锂作为负极提升能量密度,容易发生锂枝晶的问题,安全性的问题受到诟病,而固态电池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安全性能更好。
银河证券也指出,固态电池被认为是液态电池的下一代技术,目前已成为动力电池的重要发展方向。固态电池拥有更为稳定的电解质机械和化学特性,静态及循环寿命将得到极大提升;对温度不敏感,能在-50℃~200℃温度保持放电功率,可以极大程度缓解冬天电池容量衰减的问题;能量密度得到极大提升,预计能达到当前三元锂电池的2-10倍,预计2025年进入固态电池道路实测或量产应用阶段。
量产时间的话,据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大概未来3-5年半固态电池有望量产,未来5-10年全固态电池有望实现明显降本。顺利的话,到2030年我国固态电池市场空间将达到200亿,较2022年实现30倍增长。
市场空间方面,据中银国际测算,全球固态锂电池的需求量在2025年、2030年分别有望达到44.2GWh、494.9GWh,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市场空间有望达到1500亿元以上。
哪些海内外龙头也在布局?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梳理,目前全球范围内约有50多家制造企业、初创公司和高校科研院所致力于固态电池技术。
欧美方面,欧美车企对固态电池初创企业关注度较高,车企通过收购、投资在固态电池领域中的初创企业如Solid Power、SolidEnergy Systems、Ionic Materials等以获得技术储备。
日韩方面,日本车企在固态电池上的研发起点相对较早,最早入局的丰田在2008年就与固态电池创企伊利卡(Ilika)展开了合作,三菱、日产、松下等大部分企业也纷纷加速布局固态电池行业,争取早日实现量产。
国内方面,国内企业不及日本、德国、美国等起步早,但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参与其中,参与主体包括赣锋锂业、宁德时代等电池企业;更有其他领域企业看好固体电池跨界投资,如以汽车零部件为主的万向集团、新能源汽车比亚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