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光伏巨头隆基绿能发布公告称,2022年1-6月,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收入500亿元-510亿元之间,同比增长42%-45%;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3亿元-66亿元之间,同比增长26%-32%。
此前隆基的一季报数据显示,2022年1-3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5.95亿元,同比增长17.29%,实现净利润26.64亿元,同比增长6.46%。
综合上述数据,二季度隆基的营业收入为314.05亿元-324.05亿元,去年同期的营收为192.44亿元,营收增速为63%-68%;净利润为36.36亿元-39.36亿元,去年同期净利润为24.91亿元,对应净利润增速为46%-58%。
公司表示,今年上半年,虽然面临原材料价格高位且国际贸易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但受益于下游需求的增长,第二季度公司组件出货量环比增长明显,实现了经营业绩的增长。
回顾隆基绿能近年的财务数据,其2021年业绩不及预期,四季度业绩尤其不佳。收入方面的负面影响来自,光伏全产业链涨价压制下游装机需求;利润方面的负面影响来自,原材料涨价无法全部转嫁,运费上涨,落后产线无法改造,汇兑损失。结果是,去年公司的毛利率逐季下行,而资产减值和汇兑损失在四季度确认,让四季度数据更显得糟糕。从最新的二季度业绩预告来看,隆基的业绩改善明显,出现提速,与公司上述“组件出货量环比增长明显”表述一致。
隆基绿能成⽴于2000年,是最早从事太阳能光伏业务的公司之⼀,2012年4⽉在上交所主板上市。当前隆基已逐渐成⻓为光伏⾏业垂直⼀体化巨头。光伏产业链主要包括上游原材料采集加工,中游电池片组件制造,以及下游光伏电站建设运营。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隆基绿能的主营业务包括上游的单晶硅棒、单晶硅片,以及中游的单晶硅电池片及组件环节,并涉及少量光伏电站资产。
硅片与组件是隆基绿能的两大核心业务。其中硅片历史最悠久,2006年公司坚定布局单晶硅片,直到2015年都一直专注单晶硅片领域,在硅片龙头地位稳固后,开始一体化进程,向下游组件进军。组件和电池业务在2015年后逐年攀升,硅片业务比例逐步被压缩。2021年,隆基的组件及电池营收占比为72.23%,硅片及硅棒占比为21.04%,电站建设及服务占比为2.4%。
从上述收入构成数据可见,硅料是隆基的短板。飙涨的硅料价格,对隆基的利润构成打压。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硅料供不应求的态势仍未缓解,价格已涨至31万元/吨。不过隆基已与通威合作,参与到硅料环节,公司在今年一季度新增了硅料合资厂投产带来的投资收益。
从硅料大厂公布的产能计划来看,硅料短缺的问题有望改善。通威公司2023年的产能将达到35万吨,保利协鑫2022年底预计就能形成36万吨的产能,较2021年末均大幅攀升。因此有专家预计,今年四季度硅料价格有望下行,带动长单定价逐月下调,且明年供应量提升后,不会再出现如今年的反弹情况。
隆基的老本行硅片业务,当前也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虽然硅片行业整体上是隆基和中环的双寡头垄断格局,但不乏新的竞争对手入场。隆基在2021年报的业绩说明会中曾表示,硅片的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公司的优势在于品质和成本,依靠高于同业的盈利能力,未来能在行业洗牌中生存下来。
此外,隆基和中环两巨头的硅片尺寸之争,也是焦点。2019年,隆基和中环先后推出规格为166mm和210mm的硅片,两者形成对峙局面。之后,又转变为182mm和210mm两大硅片尺寸的对决。根据中国光伏协会CPIA统计,2021年,182mm和210mm硅片尺寸合计占比,由2020年的4.5%迅速增长至45%,预计2022年其占比将进一步扩大至75%,未来其占比仍将保持扩大趋势。
隆基在电池片领域的涉足,进展迅速。当前,光伏已进入电池技术革新的重要历史节点,隆基在TOPCon、HJT和IBC等主流技术路线上均有布局,今年6月,公司再次刷新HJT电池效率的世界纪录,M6全尺寸电池光电转换效率达26.50%,创造了大尺寸单结晶硅光伏电池效率新的世界纪录。与此同时,隆基还在加速以HPBC为代表的新型高效电池技术的产业化,预计将在2022年第三季度开始投产。
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本周讲话表示,由于市场需求旺盛,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之间产能不协调不匹配。在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其实这种情况是普遍存在的。光伏行业还处于青少年时期,所以大家对行业发展速度的预期不是特别准确,因此会导致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不平衡。企业是否进行一体化布局,首先取决于产业特点和发展趋势,其次才是企业自身的选择以及行业上下游的协作情况。
隆基绿能A股在经历了此前连续三年大幅上涨后,今年截至目前年内小幅下跌。不过近日反弹高点较年内4月时的低谷,出现了70%的上涨。由于所在行业的高景气度,公司位列最新出炉的公募基金前十大重仓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