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过“右侧”的投资者们,在尝试左侧的机会了!

徐行
年内第三次风格切换何时展开

每隔4到12个月,A股会走到一个“关键时点”。

此时,当红的风口板块貌似已不便宜,逆风的行业板块估值也下跌很多。“左侧”交易者和“右侧”交易者观点激烈交锋,互相问候对方的智商。

然后,市场会选择一个方向大幅新进,一侧的投资者“服膺认输”,另一侧的投资者“扬眉吐气”,直至下一个关键时刻的到来。

如果把医药和半导体放在一起,我们可以发现,大致在2020年1季度后,这个板块就不再强势,在接连几轮互博中败给了新能源为代表的热门产业。

但似乎,走了很久“背字”的这两个行业,正在找到自己的拥趸。

左侧行业跌的够多

Wind数据显示,观察近1年的涨跌幅看,医药和电子(半导体所在行业)是所有行业板块中跌幅靠前的。

如果进入细分行业,一些此前热门的龙头公司跌的更早,跌幅更巨。

恒瑞医药从2020年1月份的最高近百元股价,一路下跌到4月份的不足27元。跌幅超过70%。

韦尔股份从2021年8月份的最高255元左右,调整到4月末的不足100元,跌幅超过60%。

其他公司也大同小异,两年多时间里,跌幅过半的比比皆是。

医药ETF基金已有流入

那么机构资金会怎么看这个两个行业?

我们依据Wind的数据,剔除近1个月成立的新基金,过去1个月的非货ETF份额变化情况来看,医药医疗主题的ETF,有2只进入前五。

易方达沪深300医药卫生ETF和华宝中证医疗ETF的份额增长都超过了25亿份。

一些份额相对靠后的基金,近期份额加速增长的状态更为明显。比如,国泰中证生物医药ETF近期走势就体现了这一特征。

半导体也开始“升温”

近1个月来看,半导体ETF的份额增长虽然没有医药主题的那么明显,但较自身也相当可观。

比如,华夏半导体芯片ETF近1个月份额增长近7亿份。也在非货ETF排入前20了。

从这一ETF近些时候的份额看,在2季度“挖了个坑”,但到了3季度,份额增长明显。

鹏华国证半导体芯片ETF的份额变化也可以看到,在经历了2季度的“走平”之后,3季度明显“升温”。

谁在增持ETF产品

那么谁在增持ETF产品呢?

答案都是职业投资者。

通常,业内公认两类投资者更容易参与ETF交易。

职业的套利和对冲人员,它们利用ETF和其他衍生品做配对交易。常见于券商、个人、民营机构等。

直接或间接的多头持有人,它们利用ETF的低成本特性,来保持一个更低成本的指数投资工具,并进而获得利润。典型是保险和养老机构。

所以,ETF规模绝非只有一种解读,也绝非可以轻易忽视。

研究机构怎么看?

归根结底,机构对医药、半导体的配置,反映了它们等待市场风格切换的预期。

那么这个背后有什么逻辑么?

上海证券提出关注左侧机会,重视右侧风险。策略矩阵旗帜鲜明。

光大证券则从行业变化上入手,认为受一些消息影响,国内半导体产业链上游的设备、材料、零部件、EDA等正在加速发展。半导体设备龙头业绩超预期增长,并叠加半导体产业整体国产化,继续看好半导体设备行业穿越全球芯片周期的投资机会。

还有券商发表研报,认为“四低”状态下,继续看好医药下半年相对收益。

所谓的“四低”,指的是持仓低、绝对估值低、相对估值低,以及“市场预期”相对“真实的产业趋势”低。

前述券商分析师表示,对下半年医药的相对收益仍然乐观,主要驱动来源就是市场对于医药行业从过分悲观认知到正常认知的修复转化和当下市场状态下的比较优势(反弹幅度、行业基本面、持仓集中度等),过程可能会比较纠结,是U字底而不是V字底,过渡期先从个股选择开始。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