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千亿体量的私募资金会遇到的考验。
这个问题只有规模有接近体量的基金经理最了解。
近一年,权益市场一波三折,超预期事件频发,但资金对于优秀投资经理的追逐始终存在。
也因此,部分基金经理管理规模边界早已超出了500亿元。
在私募中,赵军、邓晓峰等都是较早触摸到这个管理边界的,也因此它们的理念突破也格外值得关注。
谁能真的舞动起规模来?
持股分散化
作为千亿私募平台的首席投资官,邓晓峰一直在“聚光灯下”,也较早触摸到了500亿+的规模量级。
曾有渠道总结过,在顶流的私募基金经理中,最有业绩持续性的似乎还是邓晓峰。
也有人说,邓晓峰的“厉害之处”,不仅是更强的选股和行业配置能力,还有更强的策略调整、趋势判断和规模适应能力。
他和有些投资经理,未必在一个维度(思考投资)。
近几年,邓晓峰不断挑战“三好”、“五好”这样经典的价值投资选股理论,让投资品种日益分散化。这也也一定程度回避了投资过度拥挤的问题。
今年一季度,邓晓峰的产品在上市公司大股东名单中出现超过70次,远胜除量化以外的多数私募机构。
他可以长持如紫金矿业的周期成长股,以大周期对撼高波动。
也可以很精细的去布局小行业龙头,以收益弥补流动性的缺乏。
他甚至出现在并不被当时市场上待见的品种背后,并成为大股东。
这是他在公开数据上的变化。
深度选股和逆向投资
那么深层次呢?
据资事堂了解到,邓晓峰近年在基金组合管理上,主要从长期产业空间和资产回报率角度,布局深度研究和组合优化,尤为注重商业模式和估值的合理性。
他也因此有了非常多的投资“曝光度”,前述的持股数据就是证明。
他亦涉及非常丰富的资产类别,资事堂了解到:截至7月末,他的部分产品将权益资产投向三个市场,A股(50%)、港股(25%)、美股(8%)。穿透之后,前三大重仓行业依次为:材料(22%)、可选消费(22%)、信息技术(15%)。
此外,他近期还有如下布局调整:减配了部分业绩有下行风险的可选消费股,减持了过于拥挤的新能源品种。以及乘海外股市出现系统性调整,择机逆向增持了部分科技龙头公司。
他在近期的沟通中指出:多策略、分散化、提前布局反向投资的方式,自下而上调整组合,加大“逆风”市场和行业的投资。是他近期的选择。
调整持股维度
另一家千亿机构淡水泉近期也出现思路变化。
淡水泉是业内第一代私募,也是第一批承接海外主权基金的中国私募管理人。据悉,旗下半数受托资产是海外资金,这家机构吸引客户的策略是专注成长资产的逆向投资。
上述策略具体来讲是承担股票市场风险,来获得超额回报的风险收益。投资团队采取基本面驱动的逆向投资风格。
换言之,淡水泉的风格就是在市场波动过程中达成最终的投资目标,即利用波动来实现超越市场的投资收益。
然而,自2021年开始淡水泉的业绩逆风显著,私募排排网显示:今年前七个月,淡水泉成长策略产品年内收益为-25%。这可能是新的策略调整的契机。
来自渠道的信息,淡水泉的最新股票净仓位达到95%,千亿市值公司比例占到80%,重仓行业是技术硬件与设备(30%)、运输(20%)、耐用品消费(18%)。
公开信息中,淡水泉买入顺丰控股、海格通信、深南电路等公司的前十大股东。
淡水泉最新指出:组合布局建立在下半年经济运行情况会显著好于上半年这样一个基本假设下,宏观经济不同层面的积极变化将对企业基本面修复提供支撑,优质行业龙头的经营状况也将恢复稳定增长。
换言之,淡水泉依旧注重宏观驱动的基本面投资。
该机构预判:在经济整体缺少亮点的情况下,市场交易的主要逻辑是围绕短期景气的边际变化。为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淡水泉布局的策略主线之外,保持更加开放的心态,以少部分仓位预算来参与有短期景气变化的交易型机会。
这是否可以理解为:一向“持股耐力”很强的淡水泉开始介入短周期的交易?
淡水泉也给出进一步解释:投研团队需要贴近感知市场情绪和交易逻辑变化,通过及时带入外部观点以对我们自身的产业观点进行校验,还要对这类机会的反应更加敏锐。
这样的破局,注定很波折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