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两年连撤9单IPO背后:招商证券的“多事之秋”

频遭监管点名、高管离职潮涌、年内5张罚单

近来头部券商由于投行业务问题频吃罚单。

8月11日,辽宁证监局发布的警示函显示,中金公司(601995.SH)、海通证券(600837.SH)均在承销华晨集团债券时未履行勤勉尽责义务,对部分事项未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

这并不是近期以来券商收到监管层警示函的孤例。

8月9日,深圳证监局向招商证券发布的警示函显示,其在保荐业务上对发行人的收入确认、核心技术等尽职调查不充分;在债承业务中未对发行人的债务、对外担保等情况进行充分核查;资产证券化业务中也未对原始权益人、托管人的资信水平等进行充分调查。

至此,招商证券收到今年以来的第5张罚单。

祸不单行的是,今年8月以来招商证券已在连续两单IPO项目上不断折戟。

据深交所官网,由招商证券保荐的创业板项目四川英创力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英创力”)、深圳素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均在8月3日撤回申报材料。

招商证券年内的IPO承销项目数位次也有所下滑。据wind数据显示,以发行日作为统计口径,年内招商证券所承销的IPO项目规模为96.79亿元,位次与上年度相同,均为第7名;然而其同期仅斩获5单IPO项目,不足2021年的20%,排名也掉落至第10名,较去年下降2个位次。

部分项目“一查就撤”

8月9日,深交所公布了向招商证券发出的一份警示函,直指招商证券在保荐、债承、资产证券化多项投行业务上存在合规隐患。

在保荐业务上,深交所将矛头对准了招商证券的财务核查不充分等情形。

“保荐业务中,个别项目对发行人的收入确认、核心技术、研发费用核算尽职调查不充分。”深交所指出。

据信风(ID:TradeWind01)统计,仅以创业板为例,2021年1月至今年8月12日,招商证券已撤回9单IPO项目,占其同期的创业板IPO项目总数(包括问询、注册生效和终止的项目)的比例超过2成。其中仅今年8月上旬就有2单项目撤回。

从审核-撤回周期看,部分项目颇为“短命”。

例如恒伦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恒伦医疗”)仅在申报短短2个月后便“火速”撤回材料,成为招商证券保荐项目中撤退最快的企业。

同样由招商证券保荐而后选择撤回的英创力、上海卡恩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卡恩文化”)也仅仅在审核队伍中维持了3个月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3个项目“火速撤退”的原因或许均指向了监管层开展的现场检查。

信风(ID:TradeWind01)注意到,卡恩文化和恒伦医疗分别在2021年2月、7月被监管层的现场检查抽中,此后二者便选择了主动放弃;而英创力撤单的2022年8月初之前,其也刚刚被新一轮的现场检查抽签“命中”。

“不太了解具体是哪个项目出的问题,但是因为招商证券被警示,公司也要求我们加强学习,提高执业能力。”头部券商的一位投行人士对信风(ID:TradeWind01)表示。

在其他撤单项目中,招商证券则是屡次被深交所指出存在“未按审核要点、督促发行人进行信息披露”的问题。

例如曾历经三轮问询却最终撤回的深圳市和宏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曾被发现实控人履历、逾期应收账款金额及其期后回款情况、参股公司的财务信息等信息未被按要求披露的情况。

2021年8月,同样由招商证券保荐而撤回的创业板项目宁波微科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也曾被指出存在上述的信披质量问题。深交所则更是对此强调:“请保荐人诚实守信、勤勉尽责,督促发行人做好招股说明书信息披露工作。”

IPO项目上的屡次失手,也让招商证券IPO承销排名有所下滑。

Wind数据显示,招商证券年内的承销金额、家数分别为96.79亿元、5家,前者位次仍维持在第7名,后者却已从第8名滑落至第10名。

债承规模滑出十名开外

此次警示函中还指出,招商证券在债券承销和资产证券化业务上未能够充分履行尽职调查的义务。

“债券承销业务中,个别项目对发行人的债务情况,对外担保情况,偿债能力,关联交易情况,重大仲裁、诉讼和其他重大事项及或有事项等尽职调查不充分。”深交所在警示函中指出:“在资产证券化业务中,个别项目对原始权益人、托管人的资信水平等尽职调查不充分;尽职调查报告未包含对重要债务人进行尽职调查的情况;存续期管理对基础资产现金流监督检查不到位,未发现涉及基础资产现金流的重大事项并发布临时公告。”

早在上述警示函发出前,招商证券的债承业务的“倒推”似乎已初见端倪。

据中证协发布的《公司债券业务执业能力评价结果》显示,2021年,招商证券的公司债券业务执业能力评级已从2020年的A级掉落至B级。

一同下滑的还有债承规模排名——wind数据显示,招商证券年内的债券承销金额和项目数分别为1696.66亿元、474只,分别位列第11名、第12名,分别较2021年滑落了5个和2个位次。

在具体项目上,招商证券确实流失了一些重要客户。

以A股一体化猪企龙头牧原股份(002714.SZ)为例,该公司在2012年IPO、2019年定增和2021年可转债发行等重大融资运作时的中介机构均为招商证券。但是今年年初募集资金尚未使用完毕时,便“火急火燎”地与招商证券解除合作,转而投向中信证券的怀抱。

二者合作戛然而止的背后原因,指向了招商证券可能存在的内控风险。

2021年11月26日,招商证券的营业部工作人员曾在社交平台中发文称:“(牧原股份)涉及财务造假风险,应该很快就要暴雷。”

此消息一出,牧原股份的股价应声大跌,自2021年11月29日的54.42元/股下跌至至12月7日的49.07元/股,期间市值蒸发达291.01亿元。

事后招商证券称已对涉事员工进行严肃处理,但仍未能够挽救二者的合作裂痕。

高管开启离职潮

受到监管警示的不光只有投行业务。

今年3月,招商证券还曾由于交易系统故障收到监管层的警示函。

据了解,招商证券在网络系统升级中由于未能够做好论证测试,造成近50万名客户的交易受到影响。

对此,深圳证监局于今年4月对招商证券采取责令改正措施的决定,并要求其于3个月内完成整改;上交所、深交所则分别在5月、6月就该事项对其发函予以警示。

然而上交所“前脚”刚发函警示,招商证券的交易系统“后脚”再度发生故障。

5月16日,招商证券交易系统再次出现宕机,“招商证券崩了”更是冲上社交媒体的热搜榜,不少投资者反映PC端和APP端均无法登陆。

针对这次事故,警示函的发函主体则直接由交易所升级为证监会。

“反映出公司内部管理存在漏洞、权责分配机制不完善。”证监会指出:“我会决定对你公司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你公司应对相关问题进行全面整改,并对责任人员进行内部责任追究。”

屡遭监管层点名的招商证券,在2022年一季度也亮起了业绩红灯。

2022年一季度,招商证券的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6.96亿元、14.90亿元,分别同比下滑38.01%、42.99%。

不可否认的是,受到市场震荡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今年以来多家券商的业绩均出现大幅缩水。但招商证券的业绩排名下滑还是释放出了一些“不妙”的信号。

据信风(ID:TradeWind01)统计,在47家上市券商中,招商证券今年一季度的收入、归母净利润水平分别位列第12名、第10名,同比下降了3个位次、5个位次。

曾有投资者将招商证券近来的表现不佳归咎于管理层的不稳定。

“自去年十月份开始,公司就有多位高管离职,贵公司的高层什么时候能稳定下来?”投资者曾在上证e互动中如此问道。

早在去年,招商证券就已出现了高管离职潮。2021年5月,原分管投行业务的副总裁谢继军便由于个人原因向招商证券递交辞呈。

此后,招商证券的总裁熊剑涛、原分管资管副总裁邓晓力,原分管经纪业务的副总裁吴光焰、原分管投行业务的副总裁张庆等在内共7名高管相继离职。

其中2021年3月才进入招商证券的张庆出身于证监系统,有将近20年的证监会工作经验,其先后在发行监管部、公司债券监管部等部门工作,但履职时间仅一年有余后,仍然在今年5月14日选择了“出走”。

“人事、违规、投行、交易等多项业务出问题,这可能不是偶然的,因为对证券经营机构来说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个地方出问题,其他的业务也可能会受到影响。”华南一名券商人士如此指出。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