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雪涛:响鼓不用重锤

雪涛宏观笔记
宋雪涛认为,如果市场对于三季度的政策力度和经济增速过度担忧,可能存在定价错误,重视预期差修复带来的投资机会。

7月政治局会议后,市场对于后续政策力度和经济增长的悲观预期有所上升,原因之一是市场认为会议通稿既降低了经济增长目标——从4月的“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调整为“力争实现最好结果”,也没有提及进一步出台增量政策。

市场对于政策的悲观可以理解。因为上半年会议定调积极,要求“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但稳增长力度低于预期,因此7月重要会议对经济增长目标和具体抓手表现相对淡然,反而加深了市场的担心。

但是市场的担心可能又是错的。中国有句俗语——响鼓不用重锤,对于政策也是同样的道理,鼓声就是政策执行力。政策执行力不足时,需要凝聚共识,反复强调目标和抓手;一旦政策执行力到位,反而不用过度强调,只要条件满足,结果自然水到渠成。

因此“力争实现最好结果”并不是政策层面放弃了对增长的追求,恰恰相反,“力争”是承认意外冲击的存在,体现了政策的务实和自信,“最好结果”则是在既定事实面前保持对增长的追求。

具体从哪里能看出政策执行力的提升呢?

第一个视角是各地方政府对于“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有条件的省份要力争完成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这句话的表态,展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

我们全面梳理了7月28日政治局会议以后各省相关的省级会议内容,发现地方政府在党代会之后已经将工作重心进一步转到经济领域:

7个省份主动认领“经济大省勇挑大梁”的任务。7月28日政治局会议要求,“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有条件的省份要力争完成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市场对具体哪些是经济大省、有条件的省份存在不同理解,但是从对近期省级会议的梳理来看,有7个省份(福建、湖南、山东、广东、湖北、河南、江苏)明确表示自己是“经济大省”,主动提出了“勇挑大梁”的要求。其中,广东、湖北、河南、江苏更是将担负起“经济大省责任”上升到了政治责任的高度。

13个省份明确表示要完成全年经济目标。根据梳理,7月28日政治局会议召开以来,有13个省份(山西、江西、江苏、湖南、福建、河北、云南、西藏、甘肃、陕西、宁夏、湖北、河南)表示“要确保、奋力、力争、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目标”。

积极表态稳增长的省份对全国经济大盘的贡献不容小觑。目前共有广东、江苏、山东等15个省份在7月28日政治局会议以后积极表态将主动承担“经济大省”责任或明确表示要完成全年经济目标。根据2021年数据来看,这15个省份名义GDP合计达69万亿元,占到全国名义GDP的61%。

部分省份虽然并未表明属于“经济大省”或“要实现全年经济目标”,但仍然释放了积极稳增长的信号。比如四川在7月29日省政府党组扩大会议中指出,“争分夺秒拼经济搞建设,全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力争全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国1个百分点左右”,意味着四川省大概率将对全国GDP增速提供正向的拉动作用。安徽在7月30日省委常委会会议上指出,“努力为全国发展大局多作贡献”。广西在8月1日自治区政府党组扩大会议上指出,“对标对表党中央对下半年工作的部署要求”,“尽锐出战打好‘十场攻坚战’”。

节奏方面,三季度至关重要。7月28日以来,有13个省份在省级会议中突出强调了三季度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要求决战、决胜、冲刺、奋战、攻坚、抓住、拼搏、奋进三季度。

第二个视角是“锦标赛模式”在省级以下政府层面有重启迹象。

在7月28日以来的省级会议上,共有8个省份提出了督促下级政府积极稳增长、强化结果考核等相关要求。比较典型的有三个省份:

吉林明确提出“赛马竞争机制”、“比学赶超”。8月2日全省稳经济增长赛马视频调度例会上,吉林省指出,“要层层压实稳经济责任,长春、吉林要全力支撑全省经济增长。要进一步完善赛马竞争机制,营造各地各部门比学赶超、齐头并进的浓厚氛围。”不仅直接点名强调了长春市、吉林市两个经济大市的稳增长责任,更是提出了“进一步完善赛马竞争机制”,将各地各部门之间的竞争引入到下半年稳增长的过程中,有助于激发基层政府的积极性。

浙江要求“以项目看发展论英雄”。7月30日,浙江省政府第十一次全体会议指出,“重大项目建设是检验工作能力水平的大战大考”,“要牢固树立‘项目为王’‘以项目看发展论英雄’理念”,相当于明确将重大项目投资建设的结果作为对省以下各级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指标。在结果导向之下,浙江省级以下政府推进基建投资的动力不言而喻。

河北强调“用好考核‘指挥棒’”。7月28日河北省常委扩大会议上明确指出,“用好考核‘指挥棒’,树立鲜明工作导向,解放思想、奋发进取”。同时,在8月4日全省经济工作推进会议上,河北还提出“要紧盯年度目标抓调度,加强督促指导,逐级传导压力,形成比学赶超浓厚氛围”。

在当前的环境下,中央出于务实的考虑,放松了对完成5.5%经济增速的目标要求,但“锦标赛模式”在地方政府的适度重启,会形成纵向的层层传导以及横向的相互竞争,共振之下三季度预计将会形成更多的实物工作量。

第三个视角是基建施工强度的提升。

从5月底开始,基建逐渐结束了此前“高投资、低施工”的背离状态,真正地开始加速形成实物工作量:

石油沥青装置开工率持续回升,截至8月3日,录得35.8%,较5月下旬提升10个百分点;挖掘机国内销量也从6月份开始加速向季节性水平收敛,7月较季节性水平的差值仅剩2,777台;此外,6月至7月中旬,水泥库容比也处在逆势回落的状态中,较高点累计回落了3.3个百分点。

6月以来基建的加速施工也对相关行业带来了乘数效应。从工业增加值数据来看,与基建相关度较高的四个行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铁路、船舶等运输设备制造业)在6月均有较好的表现。四个行业6月增加值同比增速提升的幅度均超过了工业整体的提升幅度,并且仅有铁路、船舶等运输设备制造业的增加值同比增速低于工业整体水平。

结论:

第一,我们认为上下半年的稳增长力度不同,但原因又相通,上半年稳增长力度持续低于预期的原因是政策执行力(不足),三季度稳增长力度可能超预期的原因也是政策执行力(上升)。

第二,随着政治环境的不确定性下降,地方政府的执行力在上升,对短期经济尽快回归正轨的追求无需过分强调。从地方政府近期召开的会议已经可以看到积极的态度明显上升,上游数据反映出来的基建施工强度的提升是最直接的证据。

第三,如果市场对于三季度的政策力度和经济增速过度担忧,可能存在定价错误,应当重视预期差修复带来的投资机会。

风险提示:

疫情再次出现反弹;政策执行力度不及预期;经济增速复苏不及预期。

本文作者:宋雪涛,来源:雪涛宏观笔记,原文标题:《宋雪涛:响鼓不用重锤》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