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小米总裁王翔表示,人形机器人有很大的发展应用潜力,未来会持续在这个品类和周边产业投入。现在机器人整体的研发成本仍旧比较高,小米还在摸索和突破前端技术,尽管尚未到量产阶段,小米探索新产品的同时也在观察新的产业机会,整体而言这是一个市场前景广阔的产业。
稍早公布的财报显示,受宏观经济和手机出货量大幅下降影响,小米二季度营收净利润同比双降,手机出货量同比下跌26.2%。董事会决议不宣派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公司称在印度的调查和指控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解决。
小米二季度营收701.7亿元,同比下滑20.1%,略好于市场预估的698.6亿元;净利润13.9亿元,同比下跌83%,不及预期的15亿元;调整后净利润20.8亿元,同比下滑67.1%,略超市场预期的19.9亿元。境外市场收入为340亿元,占总收入的48.4%。
财报发布后,小米总裁王翔等人召开了财报电话会,对财报进行了解读,并回答了分析师提问。
以下为华尔街见闻整理的问题问答环节实录:
小米在中国的库存已降至非常健康水平,海外市场消费能力降低、库存较高,下半年有望解决
问题1:二季度小米手机销量相比一季度略有提升,但毛利率下滑比较明显,与618促销和汇率变动有关。展望三季度,最近12s系列等高端机型的发布,是否会对手机业务的毛利率产生影响?考虑到三季度没有618促销活动的影响,毛利率是否会相应上调?销量和毛利率的变化趋势如何?
回答:今年二季度毛利率下降有几个因素,首先618是中国的一大消费节,小米有相应促销活动,第二,美元升值显然增加了我们的成本,对业绩增长产生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二季度小米推出了一些高端产品,再加上12S Ultra推迟到今年三季度推出,令小米在今年二季度尝试销售和清理的所有产品更多,导致利润率下降。小米下半年的表现值得期待,因为海外活动很多,包括双十一、“黑色星期五”和圣诞节等。
问题2:手机有一部分库存需要提前做拨备,请问是哪些需要做拨备?成品库存提升了35个百分点,请问下半年成品库存消化怎样开展以及如何影响仍处在健康水平的毛利?
回答:对于存货拨备,小米将严格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会计准则,长期存货将对长尾产品做计提准备。
小米在中国的库存已降至相当健康的水平。二季度我们库存中的成品确实要高得多,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海外市场。海外市场库存都比较高,通胀导致海外市场消费能力降低,此外还有外汇汇率影响。
我们会在下半场努力降解库存,包括成品库存。将采用多种手段,包括促销、调整生产计划等,把库存降低至一个更正常的水平。公平地说,虽然目前库存水平很高,但对我们来说并不是什么大问题,都可以通过一些措施来解决。
小米MAU继续健康增长,过去两季中国市场增加约1000万,人形机器人处于非常早期阶段
问题3:请展望下半年公司MAU(月活跃用户人数)和广告收入,特别是中国广告收入的情况。随着宏观环境企稳,广告收入是否可以慢慢恢复到一个正常的增速?二季度高端机的出货进展强劲,是否可以分享一下高端机出货占整体出货量的比例,公司对全年有相应的目标吗?
回答:小米MAU继续健康增长,去年全球MAU增加了9.19亿,在中国增加了4000万。过去两个季度的中国市场MAU增加了约1000万。这表明,很多新用户愿意尝试小米手机,尤其是溢价购买我们的智能手机。这将为小米未来在中国和海外市场的互联网服务收入奠定非常坚实的基础。
短期内小米的广告预算并不健康,考虑到一些疫情以及监管限制,不少同行也提到了品牌广告预算在今年第二季度有所下降。但与此同时,在MAU强劲的增长下,海外市场增长相当健康。下半年需要看市场怎么发展,虽然总体预算增加,但我并不认为人们有一个相当稳健的预测。
对于高端智能手机,小米今年的一个重点是提高产品质量,这点非常重要,12S等高端产品在用户中广受好评,我认为这是今年应优先考虑的事情,以确保这些是高质量的高端智能手机。这将与我们的品牌形象保持一致,并为下一季度的高端智能手机出货量做好准备。
问题4:二季度小米的海外互联网业务取得了高速增长,背后的动因是什么?对该业务未来的长期规划有哪些?市场格外关注小米的人形机器人研发,在机器人领域的战略和规划有哪些?
回答:在海外互联网收入方面,第一个是出货量,小米智能手机出货量在海外市场不断增加。第二个是搜索收入,得益于我们的MAU继续增长。需要注意的是,来自较发达市场用户的搜索收入高于发展中市场。
展望未来,我们确实认为海外互联网收入的增长空间很大,其中,小米将持续在欧洲、特别是西欧市场增加市场份额,在欧洲,我们本季度排名第二。
对于机器人业务CyberOne,这是小米的第二代机器人,仍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小米的最初构想是创建开放平台,吸引更多小米之外的工程师参与进来共同创新。目前CyberOne成本依旧很高,小米将继续投资和探索。
小米在中国的IoT增长非常健康,海外被物流成本和高通胀冲击,拉美智能手机业务潜力大
问题5:二季度小米IoT物联网业务出现一些下降,能否分析原因并作出展望?小米的海外市场占比较高,后续的策略、机遇与风险是怎样的?
回答:在环比的层面,二季度小米在中国市场的IoT业务增长非常健康,受一些有竞争力的新产品推出驱动,例如智能化白电、宠物类家居产品和可穿戴设备等。
但海外市场面临挑战,与去年一样,部分海外IoT业务被非常高的物流成本冲击,影响了在这些市场的出货量和定价能力。第二个原因是海外市场的高通胀和高利率等宏观因素打击了消费能力。一些海外用户削减了对非必需电子产品的支出,例如小米的扫地机器人和滑板车等。
小米始终认为海外市场巨大,并对这部分市场的最终复苏保持乐观。但短期内这部分业务会被上述提到的宏观困境,以及外汇汇率和地缘政治不确定性所影响。
问题6:海外智能手机业务,特别是在拉美、印度和非洲的需求以及整体环境是怎样的?
回答:小米始终对许多国际市场的增长潜力非常乐观,例如拉美市场。在非洲和拉美,小米发展得非常好,将持续提高市占率。一旦在印度解决了供应链问题,将极大提振出货量,今年上半年,我们在印度的入门级供应方面遭遇挑战,现在有所改善,下半年将继续与线上和线下的伙伴合作。
今年二季度,整体智能手机市场的需求都是同比下滑的,在全球都是如此。对小米自身而言,在拉美和印度等高增长的国际市场,竞争也愈发激烈。在印度市场份额的下降部分也由于低端市场的供应问题,因此丧失一些市场份额对我们的业务没有太大的不利影响。
在拉丁美洲,尽管面临整体的市场困境,小米出货量季度环比持续增加,市场份额也在扩大。例如,二季度在拉美的市场份额扩大了3%,出货量增长24%,是非常健康的水平。小米手机在哥伦比亚保持第一的位置,在智利排名第二,未来在墨西哥、巴西和其他拉美国家也有很大潜力。
二季度员工总数环比减少,将增加电动车等新业务人数,自动驾驶技术目前仅用于自营汽车
问题7:小米过去几年一直保持非常高的运营效率,去年全年的毛利高达17.7%,营业利润率为7.9%。但最近几个季度伴随收入下降,运营效率也有所下滑,同时公司也在加大对电动车业务的投入。请问在目前收入下降的较困难时刻,如何平衡前期的投入和运营效率?
回答:小米的研发投入持续显著增长,目前的挑战在于需求导致收入下滑,将影响运营效率。但我们仍对长期非常、非常有信心,因此将继续投入到研发中,包括主要和高端产品以及新的动议,这对未来发展有利,我们也会尽可能增加在中国、拉美和欧洲等许多战略市场的出货量和市占率。
在控制成本方面,二季度小米的员工环比小幅下降,过一段时间会反映在利润中。小米同时也在增加电动车等新业务领域的员工人数,也是过段时间才会反映在财报中。我们降本增效的努力与业内同行所做类似,首先是尽可能平衡运营效率与新业务领域的支出增加,同时也会尝试改善核心业务的盈利能力。我们认为,小米的运营利润还有很大增长空间,这是未来的要务之一。
历史数据显示,小米运营了利润率通常在10%至12%区间,重回这个水平是我们的目标。
问题8:小米在电动汽车领域涉足制造和开发全自动驾驶技术等,是否采用智能手机和IoT设备的经验,将部分电动汽车的开发外包出去?在自动驾驶领域,小米将自己视为百度Apollo或者华为的竞争者,还是更像一个软件方面的合作伙伴呢?
回答:小米在电动汽车领域寻求所有的可能性。过去我们做过内部研发,也收购过类似领域的公司,并投资了几家拥有相关技术的公司。小米将继续采用如此开放的手法,寻求最好的解决方案。
在自动驾驶技术方面,小米现阶段仅希望将所有的自研技术用于开发自营品牌的电动汽车。我们还没有考虑将技术授权给其他合作伙伴,这与过去我们发展智能手机业务的逻辑类似。
此外,另据媒体报道,王翔透露,小米正在积极应对印度政府的调查,目前并没有拨备的准备,因为小米在印度的业务还在正常进行当中,小米方面已经成功解冻了7亿多美元的被冻结资金。还有一部分被冻结资金正在交涉中,小米在印度的业务进展和工厂生产也都在正常进行中。小米将认真积极地与印度政府有关部门进行坦诚沟通,同时也通过司法体系进行申诉。
此前据澎湃,小米在财报中称,自2021年12月起,包括所得税部门、税务情报局及执法局等印度有关部门就遵守相关所得税法规、关税法规以及外汇法规发起对Xiaomi Technology India Private Limited(小米印度)的调查及通知。 小米印度于今年8月11日收到进一步指令,继续限制其部分银行存款,指控小米印度不恰当地扣除了若干成本及开支,包括购置手机的款项和支付给协力厂商及本集团旗下公司的特许权使用费。
财报称,管理层考虑专业顾问的意见后对上述与小米印度有关的事项进行评估,并认为小米印度有正当理由向印度有关部门作出回应。小米称,集团并无就该等事项作出拨备。上述调查和指控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解决,公司可能收到判决或达成和解而对其经营业绩或现金流量产生不利影响。现阶段难以预估相关财务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