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氢能源板块拉升走强,动力源2连板,德固特20cm涨停,雄韬股份、航锦科技等多股也纷纷10cm涨停。
消息上,上海市发改委等多部门26日早盘印发《关于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提出,要逐步探索建设全国性氢交易所,加快推动光伏制氢的示范应用,探索开展海上风电制氢示范应用。
政策持续助力
事实上,这些年政策一直是在有序加码,引导氢能产业健康发展。
2021年底,《“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出台,对加快氢能技术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可再生能源电解制氢、鼓励氢能等替代能源在化工领域的应用、开展绿氢装备基础研究等方面做出规划。
2022年3月,多部门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明确提出支持氢能全产业链发展。
地方层面,6月7日,唐山市人民政府发布《唐山市氢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指出,到2025年建成加氢站30座,氢燃料电池汽车运营数量力争达到2500辆,引进国内先进企业8-10家,氢能产业营业收入达到200亿元。
6月20日,上海市发改委发布《上海市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年)》提出,到2025年建设各类加氢站70座左右,培育5-10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独角兽企业,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突破1万辆,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申万宏源指出,各地方政府纷纷响应号召,发展氢能热情高涨,合理规划5年产业发展目标,燃料电池汽车正处于商业导入期,政府扶持将带动氢能产业链发展。
光大证券也认为,国家对发展氢能持积极态度,相关政策密集出台,氢能产业链有望迎来高速发展期。
万亿蓝海市场
据天风证券研报,目前氢能产业已经开始形成“制、储、运、用”四大环节,氢能的利用方式逐渐多元化。
上游制取环节,目前主要有化石能源制氢、工业副产氢和电解水制氢等方式;中游储运环节存在气态、液态、固态等方式,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建设也是重要部分;下游应用环节,当前氢能主要应用在工业领域,未来有望扩展为交通、工业、建筑、储能等多领域。
市场空间方面,根据中国氢能联盟预计,到2025年我国氢能产业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到2050年氢能在我国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超过10%,产业链年产值达到12万亿元。
氢催化剂达百亿级市场
据国泰君安测算,到2030年,氢催化剂市场空间在保守/中性/乐观下分别294亿元、438亿元、586亿元。
技术层面上,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与质子交换膜电解槽中发生的反应为互逆反应,两者均由膜电极和双极板构成,电化学反应发生在离聚物、扩散层和催化剂组成的三相交界处,反应常用Ir和Pt基催化剂。
其中,燃料电池催化剂市场空间为60亿元、84亿元、120亿元,PEM电解槽催化剂市场空间为234亿元、354亿元、466亿元。对贵金属Pt的累计需求量为18吨/26吨/36吨(铂年产量180吨),对贵金属Ir的累计需求量为13吨/19吨/25吨(铱年产量7-8吨)。
相关公司方面,目前国内燃料电池和电解槽催化剂市场,以庄信万丰、田中贵金属、优美科等为代表的外企厂商市占率超过90%。
国内企业中,贵研铂业、中自科技在业务构成上与外企厂商具备一定相似性,前者主营贵金属业务,后者主营汽车尾气催化剂,目前均已布局切入氢催化剂领域。另外,还包括一系列主营业务即为氢催化剂的国内厂商,如济平新能源、中科科创、氢电中科。
加氢站也有望迎来机遇
除了氢催化剂,分析师还提到了加氢站的投资机会。
2022年3月,多部门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其中作为普及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的基础,加氢站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规划指出2035年我国加氢站数量将超过5000座,2022-2035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5.1%。
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加氢站建设明显提速,由2016年的10座快速增长至2022年7月初的272座。德邦证券称在政策的催化下,未来加氢站建设速度将保持较快增长,预计2035年累计建设加氢站将达5000座。
目前,加氢站建设的核心设备主要有氢气压缩机、储氢容器、加氢机三类。当下三类设备的国产化趋势均十分显著,国内相关企业不断进入该赛道。
德邦证券认为,伴随着加氢站建设数量的大幅提高,在我国加氢设备的国产化突破与规模化生产的双重加持下,我国加氢站建设成本将快速下降,加氢站运营将迎来盈利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