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欧洲能源危机愈演愈烈,电价走势开始失控,此前德国的高杠杆经营模式也逐渐崩溃,德国的工厂不得不停止生产,以应对不断上涨的天然气价格。
华尔街见闻此前提及,瑞信明星分析师Zoltan将德国电价的高杠杆模式类比成雷曼危机时期的高金融杠杆:
过度的金融杠杆会触发“明斯基时刻”,对于供应链而言,即过度的经营杠杆:在德国,从俄罗斯进口的价值200亿美元的天然气可以产生2万亿美元的经济附加值,这是100倍的杠杆,比雷曼兄弟破产时的杠杆水平还要高。
欧洲电价飙升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家庭成本压力加大、企业生产不堪重负、经济衰退风险加剧,尤其是欧洲经济的火车头——德国的工业正在遭遇灭顶之灾。
正如华尔街见闻此前分析称,紧缺的天然气和飙升的电价正在给德国工厂造成致命打击。
随着德国这种高杠杆模式的崩溃,“关厂潮”紧跟而来,钢铁、汽车、化工等几乎每个领域都难以独善其身,最终这些工厂可能会选择逃离德国以求自保。
在德国,由于能源成本过高,部分制造厂和冶炼厂等工业企业正面临着不得不停止生产的局面,德国政府将这一情况描述为“令人担忧”。
德国经济部长Robert Habeck表示,近几个月来,德国制造商一直在努力减少天然气消耗,部分是通过改用石油等替代燃料,提高流程效率并减少产量,然而目前的情况却是一些工厂已经完全停产了,他表示:
这一发展过程是令人震惊的,这不是什么好消息,因为这可能意味着相关行业不仅在重组,而且正在经历破裂——一种结构性破裂,一种在巨大压力下发生的破裂。
此前,德国制造业的大部分商业模式是基于俄罗斯丰富且廉价的天然气,而如今,这种竞争优势将很快不再。
德国主要商业游说团体BDI的负责人Siegfried Russwurm在本月早些时候表示,由于“成本和收入不再匹配”,许多工厂不得不停止生产。
他还指出,德国工厂不仅在能源价格上涨的情况下苦苦挣扎,而且还要承受美联储激进加息以及出口市场需求急速放缓的压力。
总而言之,面对飙升的能源成本和席卷而来的“关厂潮”,德国经济正在面临着一场完美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