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噩梦成真”:能源账单将增加2万亿欧元,占可支配收入的20%

许超、韩旭阳
高盛表示,欧洲人的能源账单将在今年冬天达到峰值。如果要避免能源危机演变成“灾难”,需要不断地“印钞”,欧盟面临的一切都越来越棘手。

高盛警告称,如不及时加以干预,欧洲家庭的能源账单在明年初达到峰值时将激增2万亿欧元。

随着欧洲能源危机愈演愈烈,周二,高盛分析师 Alberto Gandolfi 团队发布研报分析了欧洲所面临能源挑战的规模、欧洲政府的潜在举措和行业影响,并对巨额成本进行了量化。

高盛认为,目前市场依然低估欧洲能源危机的深度、广度和结构性影响,目前的危机将比上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更严重:

如不及时加以干预,欧洲家庭的能源账单在明年初达到峰值时将激增2万亿欧元,约占欧洲GDP的15%。

欧洲能源账单将在今年冬天达到峰值

以意大利为例,高盛称到2023年,意大利家庭的能源账单可能会增加至每月600欧元:

对于大多数家庭和工业客户来说,能源账单每12个月就会重新协商一次。我们估计,大多数消费者的能源账单将在今年冬天达到峰值

我们估计目前的电力和天然气费用为每月500欧元,这意味着与2021年的平均每月160欧元相比增长了200%。我们认为,在俄罗斯停止供应的情况下,能源账单可能会接近每月600欧元。

自2020年1月以来,欧洲1年期的天然气和电力远期合约价格均上涨了超过13倍。

高盛表示,对于整个欧洲来说,这将相当于增加近2万亿欧元的天然气和电力支出,约占欧洲GDP的15%。

高盛接下来计算,如果目前的1年期远期价格在未来6个月保持不变,供应合同重新谈判将使欧盟的电力和天然气账单比2021年提高约200%。在这种情况下,能源账单将占欧盟家庭可支配收入的20%以上。

“印钞机”会再次全力开启?

随着欧洲地区的能源危机愈演愈烈,上周,瑞信分析师 Zoltan Poszar 表示,当前欧洲正面临由过度金融杠杆引发的“明斯基时刻”:

从供应链的角度来看,当前欧洲正暴露在过度的经营杠杆之中:在德国,2万亿美元的经济附加值取决于来自价值200亿美元的俄罗斯天然气,这是100倍的杠杆——比雷曼兄弟破产时的杠杆水平要高得多。

市场担心,受“北溪1号”无限期关闭影响,一旦天然气价格继续飙升推高保证金,导致欧洲能源巨头出现流动性危机甚至破产倒闭,整个欧洲经济都可能受到波及,接踵而至的便是一场“刺穿泡沫”的欧洲明斯基时刻。

早些时候,挪威能源巨头 Equinor 曾表示,除非各国政府扩大流动性,支付至少1.5万亿美元的保证金,否则欧洲能源交易可能会陷入停顿。

这让市场第一次感受到了欧洲能源危机所涉及的惊人数字。除了增加账单费用和助长通胀外,几十年来最大的能源危机正在吞噬资本,并在剧烈的价格波动中推动交易,给欧盟官员带来了极大压力。

Equinor 负责天然气和电力的高级副总裁 Helge Haugane 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市场将需要流动性支持。该公司估计的1.5万亿美元用于支撑所谓的期货交易还是“保守的”。

换句话说,如果要避免能源危机演变成“灾难”,需要不断地“印钞”。

焦头烂额的欧盟如何应对?

本周五,欧盟召开能源紧急会议,商讨如何应对天然气和电力价格飙升。

欧盟将在会议上讨论一揽子限价措施,主要核心内容包括对俄罗斯进口天然气设定价格上限,或者建立俄罗斯天然气的单一买家,就具体价格进行谈判。具体措施还包括在供应中断最严重的地区引入上限体系,实施行政定价。

除了价格上限外,欧盟还将对能源公司获得的巨额利润征收国家暴利税,以应对天价电费账单,征收的税收收入将用来补贴贫困消费者和家庭。

欧盟还考虑抑制天然气价格炒作,评估将荷兰天然气交易中心(Dutch Title Transfer Facility,TTF)置于金融监管之下,以避免投机。暂停电力衍生品交易也在讨论之列。

但美国前能源部长 Dan Brouillette 认为,欧洲政府为降低电力成本而采取的一些措施可以被描述为“庞氏骗局”,措施只是暂时缓解痛苦,并非长期解决方案。随着冬季临近,更多的石油将用于取暖和其他用途。缓解目前市场状况的唯一方式就是“生产更多”。

对欧盟来说,他们并不能凭空生产出更多的天然气、石油、煤炭。他们要么不停“印钞”,要么只能面临一场能源的“暴力革命”,但疯狂高企的通胀又为这一切设下了重重阻碍。

引入关税赤字

但高盛认为,欧盟征收暴利税所带来的帮助作用很小,每年大约只有300亿欧元的收入。相比之下,在发电领域引入价格上限可以为欧盟节省约6500亿欧元的电费,为消费者和市场缓解一定的压力。

但价格上限并不能完全解决能源负担问题,因为天然气和电力账单仍至少增加惊人的1.3万亿欧元,约占欧洲GDP的10%。

高盛表示,最终可能需要引入关税赤字,将最近的激增的账单分摊到10—20年内。欧洲的公用事业公司有必要将这些未来的付款证券化,从而避免对资产负债表造成过重负担。

尽管这一计划将限制需求的破坏,但它将缓和关税的增加,缓和近期工业生产的下降,并在很大程度上化解监管风险。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