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中国8月出口(以美元计价)同比增长7.1%,预期增13.5%,前值增18%;进口增长0.3%,预期增1.6%,前值增2.3%;贸易顺差793.9亿美元,预期963.7亿美元,前值1012.6亿美元。
出口增速超预期走弱,终端必需品成为主要拖累。8月出口表现较差,环比负增长5.4%,是过去6年的最低水平,出口动能有衰减风险。对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增速,较7月均出现了明显下滑,美国恶化最为严重,接近15个百分点,8月同比负增长3.8%,对欧盟、东盟、日韩等降幅也都在10%左右,并非某一特定区域的干扰,而是整体走弱(例如不是欧洲的拖累)。商品分类上,低端家居、纺织服装增速下降15个百分点,是主要的拖累,显示终端需求存在压力,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降幅较少,在6-8%左右,其中,集成电路、玩具等是主要拖累,成品油出口改善明显(增速上升12%)。
温水煮蛙”的外需下行,需要持续关注。市场对于欧美需求整体下降的大趋势没有多大争议,分歧只在于短期的幅度、以及价格等因素的支撑。8月的一些信号相对不友好:美国8月PMI进口分项出现回落;韩国连续三个月出口增速在5-10%的低区间(上半年保持在10-20%区间),越南出口增速也没有明显趋势回暖;北美暑期原油消费量显著不及预期,高通胀的负反馈可能正在进行;美联储加息下,美国房屋、汽车市场大幅冷却;国内出口运价指数已经连续几个月回落;欧洲能源危机有恶化倾向,需求进一步萎缩。
但是,我们倾向于认为,短期出口仍有变数,就此判断年内出口衰竭还需要更多证据:
第一,7月没那么好,8月没那么差。在7月出口解读中,我们曾指出意外冲击造成的短期低基数提供了很大帮助,实际的出口动能未必那么强,相反,8月正好面临相反的环境,实际的出口动能可能也没那么差,需要辩证看待。去年7月下旬,台风烟花登陆,造成浙江、上海、江苏等地482万人受灾,相应的港口关闭造成集装箱无法出港,当月出口增速环比0.5%显著低于历史均值,同比增速19%较此前二季度出口增速中枢30%明显下降,2022年7月出口增速18%有很大的低基数贡献。相反,去年8月随着台风结束出港恢复正常,同比增速大幅反弹至26%,环比增速4.1%是近年来同期最高。此外,今年5-7月环比增速均高于季节性水平,也带来一定基数压力,因此本月出口增速下滑可能存在4-5%的短期基数影响,不全是趋势性压力。
第二,前期我们提示的出口超预期逻辑,不会很快逆转。首先,衰退预期萦绕,但短期不会到来,PMI和消费者信心等软指标已经不堪一击,但实际消费硬指标尚可一战,预期和现实存在一定时间上的错位,衰退可能仅停留在预期层面。现在资产价格无疑指向深度衰退的担忧,美国制造业PMI和密歇根消费者信心指数等也处在历史低位,常规周期来看,经济已经离衰退和下行不远。但实际上最近一段时间,美国的零售等数据并不差,进口需求也维持在较好水平。这种短期的背离是否会继续维持半年度以上,还需要观察。其次,滞胀背景下:输出通缩的能力对出口的重要性上升。由于物价上涨过高,年内通胀很难消退,即使实际消费和出口数量在下降,但名义增速仍有保障。美国国内制造成本居高不下,实质上会增加进口低成本商品的需求,而我国制造业具备这一优势。最后,能源危机中,欧洲产能进一步耗损,中国进行替代。欧洲能源和生产矛盾可能促使对中国进口的依赖度上升。欧洲各国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度非常高,一旦天然气断供,德国等工业生产将出现毁灭性的打击,而消费需求的回落相对滞后。
第三,人民币汇率大幅贬值,不排除政策的“顺水推舟”,这对于出口有促进作用。近期人民币大幅走弱,本身可能是出口竞争力下降的一个结果,本身未必是看好出口的一个逻辑。但目前复杂环境下,我们不能排除政策可能在“顺水推舟”。国内逆周期调节的空间有限,内需打开难度较大,出口成为主要的托底方向,相对于欧元和日元等,人民币本轮贬值幅度其实不算大,最近有补跌的成分在。
本文作者:黄文涛、钱伟,来源:宏观闻涛声,原文标题:《建投宏观 | 出口:7月没那么好,8月没那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