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秒没!
张菁(化名)对着手机叹了一口气,这已经是她本月第三次抢单失败了。而她想抢的,是银行APP里20万元一份的大额存单。
“每次抢购都跟打仗一样。”她向作者吐槽到,因为产品是不定期的,只能等客户经理当天通知。这一次接到通知的时候,她顾不上自己还在医院看病,立马掏出手机加入抢购大军,进入熟悉的界面,不断地刷新,刷新……张菁自认为自己手速还算不错,但仍然没有一次成功过。
几乎在同一时间,9月20日早上9点整,在北京万柳的一家城商行柜台,一位60岁左右的北京大妈第一个到达,她也是前来咨询大额存单的。当从客户经理口中得知,国庆之后该行大额存单的利率有可能会跟随六大行下调时,她当即转入100万,一次性购买了5份3年期的大额存单,利率为3.55%。
作为招行的一名钻石客户,张菁有更多跟专属客户经理沟通的机会。眼看着收益率3.3%的大额存单根本抢不到,客户经理劝她退而求其次,买额度充足的2.9%的也行:“你看看A股和港股,总比把钱拿去亏了强。”
张菁被客户经理的这句话说服了。的确,楼市限购且下行、股市在亏损、理财不保本,这样一圈看下来,保本且兼具流动性的大额存单成了她的最优选择。
这两年像张菁这样心态的人不在少数——对于投资更趋于保守,希望能寻找一些保本条件下收益最高的产品;而站在银行的立场来说,净息差持续收窄的压力之下,他们需要尽可能去压降一些高成本的存款产品。
“僧多粥少”之下,大额存单开始变得“一份难求”。
排队半年等存钱
某国有大行华东地区个贷业务主管告诉作者,即便大额存单的利率连年下降,依旧挡不住居民的购买热情。在利率下行通道下,大家都希望能锁定三年期的优惠利率或者大额存单,因此目前大额存单额度非常紧张,基本上月初就售罄了。考虑到客户的抢购意愿,她所在的银行把额度切分到每周,让客户在手机银行上面定时抢购。
农业银行的一名支行客户经理也表示,目前他们的大额存单还有额度,但是需要预约抢购,不太好抢,“我们支行一直都在压降大额存单总额度”。据他介绍,三年期大额存单的利率还有4.125%,如今已经降到了3.25%。
而据作者了解,一些利率比较高的城商行,目前三年期大额存单的利率普遍在3.45%-3.55%,高于六大行和股份制银行,但也有额度紧张、下调利率的趋势。
对于先后在股份行、城商行工作过的银行理财经理李卉(化名)来说,这几年大额存单非常好卖,前来咨询的人也不少,即便大额存单的利率在连年下降。2018年-2020年,彼时她所在的股份行大额存单三年期利率从4.18%先后4次下调至3.8%左右,如今已经降到了3.4%。
而她目前所在的城商行三年前大额存单利率为3.55%,但额度从去年开始慢慢减少,到年底的时候已经变得紧张。银行每天8点半开放购买额度,通常在三分钟之内就被抢光了。“特别是一些老人家,没有手机银行或者动作没那么利索的,肯定就抢不到了。”她说,为了照顾这些老年群体的需求,有的城商行甚至推出仅限于柜台购买的大额存单,比如文章开头那位大妈就是一位线下掐点买入的“幸运儿”。
李卉告诉作者,因为大额存单太难抢,今年上半年他们行将抢购改成了预约制,用户一个月预约一次,即便这样,在2个月前,他们三年期的大额存单也已经彻底没有了额度。
据作者了解,微众银行的大额存单也实行排队预约制,目前才刚刚排到今年3月份预约的客户,意味着等待周期将超过半年。
“目前我们三年期大额存单的利率为3.45%,现阶段我们只承接存量,额度基本已经用完。”一家总部位于江浙地区的城商行人士对作者说到。
银行终于“不差钱”了
大额存单利率接连下调的背后,是银行“不差钱”的事实。今年的银行中报显示,多家银行的居民存款激增,以往压在银行员工身上“拉存款”的这座大山,今年反而轻松不少。
以“宇宙行”工行为例,上半年其个人存款和公司存款余额均突破13万亿元,其中个人存款比上年末增加1.2万亿元,增量创历史同期新高;“零售之王”招行则在上半年提前完成了全年的存款任务,客户存款余额达6.8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幅为11.23%。
央行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人民币存款增加18.82万亿元,同比多增4.77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0.33万亿元,同比多增2.88万亿元。
存款大幅增加,但银行的有息负债成本不降反升;另一方面,在让利实体经济的一系列举措下,企业贷款利率创有统计以来的最低水平,这让银行的净息差面临不小的压力。以招行为例,财报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招行净息差下降14个BP达到2.37%,招行管理层甚至用“断崖式”下跌来形容这一变化。
而多家银行在今年中期业绩会上提到,管理好负债成本,是缓解息差压力的当务之急。中信银行副行长王康就提到,下半年要严控存款成本,对高成本资金,比如大额存单、结构性存款等,都采取限额管理,严格审批。
这也是大额存单利率下调、被银行主动限额的主要原因。
在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看来,存款利率的下行有很多好处,从宏观上来讲,有助于降低银行的资金成本,从而支撑起银行在贷款端去降低利率,让利于企业;从银行层面来讲,能帮助银行应对息差,更好地管理资产负债表。
根据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监测的数据,2022年2月银行大额存单发行数量为623只,环比下降56.03%,同比下降40.04%。
《棱镜》作者统计了大额存单自2015年推出以来的发行情况:2019年以前大额存单的增幅较快,并且在2019年首次突破10万亿元,达到峰值12万亿元。随后增幅明显放缓,2020年甚至同比下降了2.3万亿元。
李卉告诉作者,现在她们主推的是定期存款,利率相对于大额存单来说更低,且不可提前转让支取,对于银行来说,成本更低。
从遇冷到受追捧
时间倒回2015年6月,央行正式发布《大额存单管理暂行办法》,这是一种由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推出来的、以人民币计价的记账式大额凭证,属于一般性存款,纳入存款保险的保障范围。而它与定期存款最大的不同是可以转让、提前支取和赎回,流动性更好。当然,它比定期存款的要求也更高,即起点金额不低于30万元。
这在当时被视为利率市场化前进的一大步,因为大额存单摆脱了存款利率上限,是一款完全市场化定价的工具。央行称推出的目的是为了有序扩大负债产品市场化定价范围,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机制。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大额存单期限包括了1个月—5年期等9个品种,但发行最多的还是3年期这一品种,占比甚至能达到4成左右。因为短期品种利率较低,储户更青睐利率更高的中长期大额存单。
推出一年之后,央行又宣布将个人投资者认购大额存单的起点金额由不低于30万元,修改为不低于20万元,降低大额存单的购买门槛,并扩大了大额存单发行主体的范围。
尽管利好政策频出,但在当时的研究机构看来,大额存单推出这一年以来,市场反应比较冷淡,对个人投资者吸引力不大。主要原因在于,彼时三年期国债票面利率为3.9%,高于国有大行大额存单3.85%左右的利率。
不仅如此,彼时市场上的高收益产品随处可见:动辄10%以上年化收益的P2P、7%-8%收益的隐形刚兑信托产品,银行理财的收益率也普遍在5%以上,甚至连余额宝这样T+1可取的灵活货基类产品,收益还保持在4%左右。
然而,随着利率进入下行通道,不断暴雷的P2P行业被取缔,银行理财全面进入净值化管理,开始不再保本,叠加股市、基金行情波动加剧,短短几年时间,定期存款成为了大家的首选,而作为存款类产品中收益最高的大额存单,更是成为了“香饽饽”,一份难求。
高收益渐行渐远
9月15日,六大行相继公告下调存款挂牌利率。定期存款方面,降幅最大的是三年期整存整取和大额存单,利率下降15个BP,其他期限的整存整取利率下调10个BP;活期存款利率下调5BP。随后,招商、中信、光大、平安等多家股份行也宣布下调存款利率,其中活期存款利率普遍下调5个BP,各类定期存款产品下调幅度在10-50BP不等。
值得关注的是,这已经是年内银行第二次下调存款利率。根据央行披露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今年4月下旬,工农中建交邮储六大国有银行和大部分股份制银行均下调了1年期以上期限定期存款和大额存单利率,部分地方法人机构也相应作出下调。
在报告中央行还明确提到,建立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即“银行参考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代表的债券市场利率和以1年期LPR为代表的贷款市场利率,合理调整存款利率水平”。
因此,在今年8月份LPR1年期和5年期利率分别下调5个BP和15个BP之后,市场对于本次存款利率的下调并不感到意外。
下降的不止是存款利率。此前备受居民青睐的银行理财也面临“量价齐跌”。根据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每年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19-2021三年,新发行的理财产品的加权平均年化收益率分别为4.16%、3.93%、3.55%,同比下降23个基点、34个基点,降幅较为明显。
此外,根据该报告,今年上半年理财产品新发行数量1.52万只,累计募集资金47.92万亿元。相较而言,去年上半年累计新发产品 2.55 万只,累计募集资金 62.41 万亿元。发行数量和规模均同比下降。
更为关键的是,在去年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之后,银行理财全面进入净值化时代,变得不再保本,并在今年一季度经历了一次严峻的压力测试。从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的数据来看,净值化管理之后的理财产品收益率波动明显加大,并在今年3月份左右达到一个低谷。《棱镜》作者此前曾根据Wind数据梳理,截至3月21日,在存续期的28750只理财产品中,“破净”(即净值跌破1)的产品达到2361只,破净占比约为8.21%。
在决定抢购大额存单之前,张菁也考察过多款银行理财,但她发现,那些客户经理口中所谓的稳健理财产品,在前年或者去年的时候业绩确实不错,但是今年的收益率特别低,有的甚至不到1%,“根本不敢买”。
曾刚向作者提到,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中国的无风险利率水平还会持续下行,未来仍有一定的下行空间,大额存单作为无风险资产的一种,尽管它的利率下调,但居民还是会对它抱以比较强的投资偏好。他预测,未来一段时间银行的存款不但不会“搬家”,还会保持一个比较快的增长速度。
本文作者:周纯子,本文来源:棱镜,原文标题:《排队半年,只为存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