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破裂后,日本地产如何修复的?

改善型需求取代刚需。

上世纪90年代资产泡沫破裂之后,日本经济就陷入长期停滞,连带着资产价格也一蹶不振,房价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

在1991年达到高点后日本地价和房价开启了漫长的下跌之旅,无论是沉寂的时间还是跌幅都算得上是绝无仅有。仅1992年一年日本6个主要城市地价就跌了15.5%,日本全国平均房价从1992年开始一路下跌至2009年,整个下跌周期持续了17年,跌幅达到43.6%。核心圈东京的房价跌得更惨,1991年-2009年的跌幅达到55%。

实际上日本地产的隐患早在70年代就已埋下,但被彼时经济的高速增长给蒙蔽了。

人口结构和城市化率是住宅市场的核心驱动因素,人口因素中尤其是25至50岁年龄段人口的适龄购房人口是影响地产需求的关键。

1945-1975年的三十年间日本总人口从7200万增长至1.1亿,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更多人口进入城市生活,日本城市化率由27.8%增长至75.9%,由此带来的首次购房需求推动日本地产投资和房价快速增长。

但在1975年之后,日本人口增长放缓,老龄人口占比提升的同时,25-44岁人口占比于1975年见顶,日本城市化率也开始停滞不前,1975年至1990年城市化率仅提升 1.46个百分点,住宅潜在需求的下滑对应着新开工由高增长转向震荡阶段。

在这之后另一个显著的变化是,改善型住房需求成为新的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