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再次爆发,但这次其实涨的是个“新品种”

10月18日,储能板块大涨,德赛电池同力日升可立克等涨停,申菱环境新风光南网科技等纷纷大涨超10%。

消息面上,近期多省推出共享储能政策,共享储能租赁也实现了“零”的突破,中信建投称分布式开始推广,共享储能大势已成。此外,据中国能源报18日报道,某些储能公司“受电池供不应求的影响,已暂停接单了。”一定程度上也助推了共享/独立储能的爆发。

共享储能大势已成

共享储能模式是指由第三方投资建设的集中式大型独立储能电站,除了满足自身电站需求外,也为其它新能源电站提供服务。

东吴证券研报,2022年储能电池和储能逆变器涨价,带来储能价格上涨。涨价后光储电站收益率将下降2-3%,所以强制配储要求下刺激独立储能和储能租赁模式(共享储能)的出现。独立/共享储能具备规模化降本优势,可通过租赁调峰能力和参与辅助服务或电力市场交易获得收益,其是当前市场下储能盈利的很好的模式,或在国内成为主流。

近日“济南诺能新能源”与“山能新能源”签订分布式光伏电站共享储能租赁合同,租赁容量1.5MW,租赁期限5年,实现了分布式光伏共享储能租赁“零”的突破

另外,近期多省推出共享储能政策。

山东省《关于促进我省储能示范项目健康发展的通知》明确共享储能可在全省范围内租赁;河南《“十四五”新型储能实施方案》提出,共享储能租赁建议价格为200元/kWh/年。山西鼓励新能源电站向独立储能项目购买一次调频服务。宁夏鼓励采用区域联合共享、第三方独立储能等方式投资建设储能电站。

中信建投指出,独立储能收益模式大体可分为现货套利、辅助服务、容量电价、容量租赁四种,收益模式多种多样、经济性较好,目前分布式开始推广,共享储能大势已成。

此外,独立储能9月开标规模超过新能源配储中泰证券研报数据,9月国内36个国内新型储能项目开标,总容量6.05GWh,总功率2.63GW,平均中标单价2.11元/Wh。按项目类别划分,其中独立储能项目11个,容量占比57.03%;新能源配储项目24个,容量占比42.48%,独立储能9月开标规模已经超过新能源配储

大储市场被广泛看好

区别于户用的小功率储能,应用在新能源电站、电网等场景的储能功率更大,简称为“大储”。

根据CESA,2021年我国集中式新能源+储能、电源侧、电网侧储能占当期电化学储能装机的96%,大储在我国电化学储能市场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后市来看,光大证券指出,国内大储与美国大储,两大市场23年需求均有望翻倍。

国内储能方面,新能源发电强制配储趋严+独立储能商业模式,大储需求爆发。22年储能累计招标已达30gwh,预计全年装机12gwh,同比增超150%,其中独立储能收益模式多样化叠加政策推动,占比大幅提升至50%+。同时年底储能容量补偿政策有望从山东推向其他省份试点,增厚储能收益,预计23年储能装机有望超30gwh,实现1-2倍高增!

海外储能方面,华鑫证券表示,在2023年IRA新政生效、东南亚光伏关税取消两年等政策背景下,今年下半年到明年美国储能市场有望持续突破装机记录。

另外,9月16日,美国商务部宣布了对使用中国制造的零部件在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或越南组装的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给予24个月反倾销和反补贴税豁免的最终规则。华鑫证券表示,停征东南亚进口太阳能组件“双反”关税,光伏装机复苏将对储能增长形成有力支撑。

东吴证券预计今年全球储能需求翻番至130gwh,23年进一步翻番至270gwh,储能未来几年均复合80%以上的增长是最强成长赛道。

最后,近期德业股份等多家储能产业链公司发布三季报业绩预告,东吴证券表示“普遍超预期”。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