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家IPO企业因“大股东是95后和00后”、“核酸采样管半年赚超4000万”的热议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这家公司,正是已在今年7月份完成过会并刚刚递交注册不久的创业板IPO企业——深圳市达科为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达科为”)。
招股书显示,达科为的第一大股东兼实际控制人之一的吴映洁是一名仍就读于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95后,出生于2005年的第五大股东何政龙甚至还未成年,二人分别持有公司15.46%、7.73%的股份。
“小小年纪”就能成为一家拟IPO企业的大股东源于二人的出生背景。其中,吴映洁之父正是达科为的创始人兼实控人吴庆军,而何政龙之父则也是创始人兼第三大股东何俊峰,目前吴映洁和何政龙均未参与公司经营,也未担任职务。
值得一提的是,社交网络及短视频平台频繁出现的一则讯息还指出:“这家公司经营的业务非常单一,只卖核酸采样管这一种产品,上半年卖出去2145.86万支,每个售价1.95元,账面上还有2.4亿应收款。”
事实上,上述广为流传的碎片信息只是这家公司的“一半真相”。
招股书显示,达科为的核酸采样管产品确实在2022年上半年销量达到2145.86万支;不过达科为的业务并不“单一”——除核酸采样管外,还涵盖用于科研的试剂和仪器、病理诊断产品等。
不仅如此,核酸采样管在达科为的收入占比中相对有限。
2020年至2022年上半年,核酸采样管的收入分别为0.53亿元、0.48亿元和0.42亿元,占比分别为8.71%、5.78%和8.84%。
尽管如此,但信风(ID:TradeWind01)注意到,达科为报告期内一边从疫情所激增的检测需求中赚取更多收入,属于客观上的“受益者”,另一边也在注册地领取着当地部门为支持中小企业度过疫情难关所发放的各类补贴资金,这期间的矛盾仍然在业内形成一定的争议。
图片来源:网络截图
实为代理商
此次IPO,达科为计划发行不超过1998.90万股、募资8亿元,投向“生物试剂生产中心”、“医疗设备制造中心”、“研发中心”和“营销服务网络与信息化升级”等项目的建设。
达科为的业绩爆发于疫情扩散的2020年——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35亿元、6.05亿元、8.37亿元和4.74亿元,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14亿元、0.81亿元、1.04亿元和0.48亿元,其中2020年的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了39.08%、478.57%。
业绩增长动力之一,正是达科为自产的新冠病毒保存试剂(俗称“核酸采样管”)。该产品在2020年、2021年创收0.53亿元、0.48亿元。
同期该产品还一度远销境外市场,占比分别达54.72%、95.83%。
过去2年,核酸采样管的单价颇为可观,并对达科为的毛利率构成了一定支撑。2020年至2021年,采样管的销售价格分别为4.13元/支、3.01元/支,同期达科为该项业务毛利率分别达63.93%、43.34%。
这一毛利率水平已与新冠检测试剂盒相当。例如同处创业板注册环节的杭州微策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2021年的新冠检测试剂盒毛利率分别为62.57%、45.28%。
随着境内疫情防控的“带量”要求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采样管的毛利率也在不断降低。
2022年上半年,核酸采样管销售单价已降至1.95元/支,较2020年的巅峰时刻已下降超3成,这也导致该产品同期毛利率低至16.30%。
“常态化核酸检测”成为部分地区的重要防疫手段,“以价换量”仍然让达科为的核酸采样管收入足具规模,其2022年上半年的销量已达0.21亿支,较2021年全年增长37.40%;同期创收0.42亿元,已接近去年全年水平。
不过核酸采样管在达科为收入中占比仍然有限,2020年至2022年上半年,核酸采样管的收入占比分别为8.71%、5.78%和8.84%。
更多收入则来自达科为的“科研试剂和仪器、采血设备”代理业务。该业务以代理境外品牌在境内进行销售,2022年上半年实现收入3.59亿元,占比达75.80%.
正因如此,达科为将自身从属行业的划分记载为“批发业”。而代理为主的主营业务是否符合创业板定位,也一度是达科为上会前的争议点。
“说明近年来我国进口科研试剂、仪器相关政策环境是否发生重大变化,发行人代理业务是否具有成长性及可持续性,并作出相应风险提示。”深交所指出。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以来从属于“批发业”的创业板IPO项目仅有代理医药产品的泰恩康(301263.SZ)成功上市,其他企业仍处于排队中。
受益者“反吃”补贴的争议
2020年以来激增的新冠检测需求,客观上助推了达科为的业绩增长。
然而明明已在客观上成为疫情下“受益者”的达科为,却还频繁收到了当地部门在疫情期间对中小企业所给予的相应补贴资金,这引发了业内的更多争议。
例如达科为2021年就领取了金额为5.65万元的“深圳市应对新冠疫情中小微企业补贴”;2022年上半年,达科为又获得了金额达10.84万元“2022年度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
关键在于,上述补贴金的原意,乃是当地部门为疫情中处于经营困难的中小微企业提供救助。
例如达科为2021年获得的“深圳市应对新冠疫情中小微企业补贴”,是当地部门2020年为应对新冠疫情,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根据《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企业共渡难关若干措施的通知》所开展的纾困措施之一。
“ 本办法所用资金由市级产业专项资金划拨,优先用于扶持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中小微企业。”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对此如此解释。
根据规定,“2022年度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也是广东省政府依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做好失业保险稳岗位提技能防失业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对受新冠疫情严重影响暂时无法正常生产经营的中小微企业发放的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
“202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累计出现1个(含)以上中高风险疫情地区的地级以上市,可对因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影响暂时无法正常生产经营的中小微企业发放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支持企业组织职工以工作代替培训。”广东省人社部门指出。
达科为是否属于“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中小微企业”以及“受新冠疫情严重影响暂时无法正常生产经营的中小微企业”,是否适合领取上述补贴,显然存在争议。
事实上,达科为的生产不但没有受到疫情影响,其产线还一度超产。
2021年、2022年上半年,达科为的科研试剂产能利用率分别111.39%、104.09%;同期核酸采样管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101.65%和81.84%。
产销率也接近100%,科研试剂和核酸采样管2022年上半年的产销率分别为104.40%、81.94%。
“核酸检测类企业显然是疫情下的受益者,但同时还拿着和疫情有关的纾困补贴,这显然和纾困补贴的本意是相悖的。”北京一家公立医疗机构人士表示,“但不排除有很多这种客观上明明是受益者却还吃补贴的情况。”
在业内看来,该类企业的“吃补贴”金额虽然规模有限,但实质上可能形成了对财政补贴资金的一种不当占用。
“相应的补贴、补助金都是预算范围内的,并不是无上限的,通常都是给定量的。”“如果一家企业领到原本并不适当作为领取人的补贴,所引发的问题可能不只是财政资金的浪费,还可能抢占真正需要受补贴支持企业的资源。”一家地级市财政系统人士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