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的TOP3之争愈发激烈了

又一家电池独角兽要上市。

作者 | 柴旭晨

中国动力电池行业“宁王”一家独大,比亚迪稳居第二,似乎是个稳固不破的格局,但事实上,挑战者的出现和前三的争夺从未停止,且日益激烈。

自两个月前中创新航登陆港股后,国内排名第七的蜂巢能源也要冲刺IPO了,它也是动力电池TOP3的“积极挑战者”。

11 月 18 日,据上交所披露,蜂巢能源的科创板 IPO 已获受理。招股书显示,蜂巢能源计划发行 25% 的股份拟募资 150 亿元。

2018年分拆于长城汽车的蜂巢能源,处境类似于比亚迪的弗迪电池,很长一段时间都依托于长城的发展。

借着为长城汽车提供电池,蜂巢在电池圈中从籍籍无名的“十八线”选手迅速跻身前十,2021 年,蜂巢能源装机量为 3.1GWh,增长率达到 417%。

资本也向其纷纷抛来橄榄枝,仅去年一年,蜂巢就斩获3轮总计近200亿元的投资,投资者中不乏碧桂园创投、小米、小鹏、IDG等知名机构和企业。其估值也从2020年首轮战融后的82亿元,飙升至此次IPO的 600 亿元,翻了六倍有余。

虽然长城带蜂巢入了圈,但同时也成为牵制其上限的天花板。2019-2021年,长城对蜂巢的关联销售分别占其营收的 99.4%、96.09%、82.73%,一直是蜂巢的第一大客户。

可长城自身转型速度不及预期,今年1-10月共卖出 10.2 万台电动车,不及广汽埃安和长安甚至哪吒、小鹏等新势力。母公司的存在,虽然能为蜂巢兜底,但想突破天花板,仍要靠自己去市场上拼杀。

不过,蜂巢能源的无钴电池技术,外加车企纷纷寻找二三供的外部环境,使其开拓客户成效显著。招股书显示,其已与吉利、零跑、小鹏、东风、岚图、理想、光束、赛力斯、合众、牛创等车企达成合作。

得益于此,今年上半年,蜂巢对长城的关联交易占比已下降至 52.23%。非关联交易销售金额也从去年一季度的 0.06 亿元,增长至今年二季度的 7.76 亿元。

从长城渐渐“断奶”的蜂巢能源,潜力越挖越深。据蜂巢能源董事长兼CEO杨红新透露,目前公司收到的2025年电池订单已经接近400GWh。

因此,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蜂巢能源欲扩建产能实现规模跃迁,进而吸引更多外部客户形成正循环。

此次 IPO 募资主要用途便是新建电池基地。截至目前,蜂巢能源已在国内常州、上饶、马鞍山等十余地,以及德国萨尔州、勃兰登堡州建厂,合计产能规划达 375.9GWh。其中,仅常州、湖州、遂宁三地锂电扩产项目总投资就达 367.51 亿元,拟投入募资共 115 亿元。

杨红新提出,希望2025年蜂巢占全球动力电池市场 25% 的份额,届时其全球产能要达 600GWh。

这意味着,与中创新航一样,杨红新已经将目标放到了行业TOP3,野心可谓不小,当然压力同样不小。

据动力电池产业联盟数据,今年1-10月,蜂巢以5.05GWh的装机量、2.25%的市占率排在国内第七。要知道期内“宁王”和“迪王”两家就霸占了七成的份额,分别为47.6%、22.7%,而蜂巢切到的蛋糕甚至不如前者的零头。

更令人担忧的是,蜂巢能源的增速在放缓。前十个月,蜂巢装机量同比增速59.4%,低于行业166.5%的整体增长水平;而去年年底还排在其身后的欣旺达、亿纬锂能,如今已经“插队”来到了蜂巢了之前。

还有就是蜂巢至今仍未盈利的现实,2019 至今年上半年,累计亏损30.78亿元。

因此如何将产能落地,是蜂巢能否比肩宁德时代、比亚迪,迈入TOP3电池豪门的关键,而这需要大量的资金催化。本次IPO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即使上市成功也只是第一步。要进入TOP3,它首先要面对的是多个强劲对手对第三名的争夺,其次才是接近或超越弗迪电池、宁德时代。

当前二线电池厂除蜂巢能源外基本都已上市,且都在快马加鞭推进产能扩张抢占份额。中创新航、欣旺达等二线玩家,2025年的规划也都飙到了500-600GWh,不输蜂巢;另一边,广汽、小鹏、蔚来等车企避免被高价电池卡脖子,也都在自建产线制造电池。

而要进入前三,最起码要达到10%以上份额,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不进则退。还未扎住根的蜂巢能源,离动力电池行业前三的梦想,还很远。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