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跌得多,从昨天10点公布净值到现在,讨论就没停过。
还有人代基金公司道歉:对不起大家,今天的净值把大家给吓到了...
你别说,还真吓到人了,这位大户一天亏了3万多,从梦中惊醒了...
还有人在想着什么时候能回本,“那恐怕要三五年了“,还在车上的小伙伴真苦...
当然,也有看热闹不嫌事大的,“股票基金亏钱了,心情不好,来这里调节调节”...
01
为什么下跌?
网红债基,小红薯、ZFB上安利这只基金的人不在少数。
当然,它看上去也值得被推荐,收益特别好,今年前三季度同类排名都是前1/4,优秀。
至于收益好的原因嘛,重仓长债基金。据半年报数据,长债仓位占了75.6%。
也就是说,这只基金虽然顶着“短债基金”的名,却干着“长债基金”的事,收益超过同行也就不足为奇了。
A份额规模只有7个亿,C份额规模却超过了40个亿,而且这些资金还主要是三季度进来的。
里面的资金看中短期收益、基金经理又长短债错配,放在平时这没啥,但万一遇到个风吹草动,那就是灾难了。
比如这次,碰巧债市大跌,也碰巧基金净值连着好几天下跌,那些看中短期收益的资金就承受不住了,纷纷赎回。
在11月17日债市大涨的当天,这只基金非但没涨,反而跌的更凶了,创纪录的跌了1.89%。
基金短期内被大量赎回,为了应对赎回需要不断卖出资产,压低了资产价格,进而拖累了基金净值。
与此同时,还比较罕见的将基金的赎回到期日从“T+1日”改为“T+7日内”,试图安抚投资者,也为自己变现资产争取时间。
11月18日,基金又跌了0.89%,净值跌到1.0033,也就是说成立以来的收益几乎都跌没了。
想象一下这个场景:你买了大半年的网红债基,都已经赚了几个点了,现在突然一把跌完,还亏了本金,换做是你,慌不慌,要不要跑?
所以,很多人猜测,昨天大跌就是因为赎回的人更多了,引起了挤兑...
事情是这样的:富荣中短债三季度持有一只资产支持证券——大融城2A。
而昨天,这个资产支持证券跌了49%,所以有人说富荣中短债大跌是因为这个事儿。
这个资产支持证券总共也就买了5368万,占基金资产净值的1.08%(三季度),即使跌了49%,那对基金净值的影响也就0.5%,怎么可能导致基金跌了百分之十几呢?
给大家看下另一只短债基金被大量赎回后的惨景吧,从10.89亿份被赎回到只剩0.31亿份,赎回了97%。
前面说了,富荣中短债正在被大量赎回,你根本不知道基金规模还剩多少,如果已经很小的话,完全有可能因为这个资产支持证券大跌而大跌。
现在不光不知道基金规模是多大,连基金经理究竟卖了哪些资产,还持有哪些资产也不知道,再看三季报披露的数据其实已经没有多大参考意义了。
所以,昨天这只基金大跌的真实原因恐怕只有基金公司知道了,外人只能猜测一二。
02
这个跌幅在短债基金历史上排第几?
这么大的跌幅,大家肯定也想知道,在短债基金历史上能排第几?
跌幅比富荣中短债大的只有这2只:长安泓沣中短债、招商定期宝六个月理财。
长安泓沣中短债是从股票基金转型过来的,2018年的时候持有60%左右的股票仓位。
而2018年,股票熊了一整年,这才出现了25.32%的最大回撤。
这是一只特殊的基金,6个月为一期,到期后退还全部资金重新募集。
2018年底,临近退还资金的时候,不知道什么原因基金净值突然暴涨25.66%,等到2021年新一期重新运作时,净值又从1开始,然后就出现了一个这么大的回撤,但实际上并没有人因为这个回撤而亏钱。
所以,富荣中短债这次创造了历史,短债基金史上最大跌幅。
03
能抄底吗?
你别说,短期内大跌的短债基金还真不多,懒猫就找到了两只,当时还是同一位基金经理在管,所以也只能算一只了,就来说说这只短债基金的表现。
2020年4季度,基金份额从10.89亿份降到0.31亿份,少了97%。
10月23日基金跌了6.11%,11月10日和11日又分别跌了3.51%、3.2%。
不过,如果你看2021年业绩的话,这只基金表现挺好的,涨了8.28%,两倍于同类平均收益。
(1)能收复失地,但用时比较长,短期内“V”型反转的概率不大。
假设哈,我们假设这只债基是被大量赎回,基金经理陷入了“赎回-下跌-赎回-下跌”的怪圈,但这位基金经理的做法可能是这样的:不管估值和持仓比例,把好卖的债券都先卖了,这样就可能卖出大量被错杀的债券,即使将来债券价格涨回来了,但基金净值也没那么快回来。
(2)危机过后的一段时间,这只债券表现大幅领先同类平均。
可能基金经理手里还留了一小部分被错杀的债券,在债券价格正常化的过程中,虽然不能让基金净值“V”型反转,但也能让基金净值跑的比同行更快一些。
其次,你要确保基金还持有一些将来可能涨回来的债券;
这三条都挺难的,所以有抄底想法的小伙伴也不妨三思而后行...
本文作者:懒猫,来源:懒猫的丰收日,原文标题:《一天暴跌12%!这只“网红短债”基金创造了历史》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