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系统是企业的资源支柱,所以只有当它们积极将ESG关注点嵌入自己的运营文化和方法中,一切才可能变得实际和自洽。
生活在长江经济圈内的6亿人口有希望在未来几十年间感受到这一点。
这一经济支撑带的碳排放量大约占全国总量的4成左右,尤其是由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四省构成的下游地区,除上海外的其余三省年碳排放总量都超过了1亿吨。
漂浮的塑料垃圾、往来船只螺旋桨和发动机的轰鸣……碳排的惊人数字不仅显现在这一广阔地区日常的生活图景中,也成为金融界制定绿色行动的底色。
过去两年间,国家开发银行多次发行长江专题绿色金融债,专项用于长江大保护及环保、节能、污染防治等环境改善项目。去年发行的“长江经济带发展”专题绿色金融债券由中金公司参与承销。
据国家开发银行披露,该债券所募资金用于向长江经济带的节能环保产业和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等相关项目提供贷款,可年节约标准煤1.1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32万吨、氮氧化物30.73吨、可吸入颗粒物(PM10)0.58吨。
这些数字折射出微观的绿色金融与宏观自然之间的某种对话形式,包括资本是如何通过市场循环作用于气候的修复,而这只是中金“绿金”行动的一个棱面。
“绿债”的力量
通向“双碳”目标的金融实践中,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是最常见的融资工具。碳水平的重要指标,能够间接反映出绿色信贷的发展程度。从华尔街见闻拿到的一份数据来看,长江经济带整体碳生产率为 0.107 亿元/千吨,下游地区整体碳生产率较高,最高的上海达到了 0.161 亿元/千吨,其次是浙江、江苏,分别为 0.135 亿元/千吨、0.117亿元/千吨,说明江浙沪地区绿色信贷发展程度是比较高的。
“但是对节能环保产业来说,绿色信贷存在资金错配的问题。”中国人民大学绿色金融改革与促进绿色转型课题组一位成员告诉华尔街见闻,“以银行为主导的绿色信贷的资金往往是短期的,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资金不能有效地匹配,因为节能环保产业项目投资回收期长的特性,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基本都是期限长达7-10年的长期资本。”
然而,由于资本充足率的限制,银行所能提供的资金支持不能让企业作为长期资金来使用,平均负债期限一般都比较短,所以绿色信贷对节能环保产业的支持存在期限错配的困境。
绿色债券成为适用于“以自然为本”的解决方案的关键融资工具。
根据中金公司ESG报告提供的数据, 2021年该公司境内市场承销绿色债券合计发行规模1202.78亿元。其中,境内市场承销绿色信用债券合计发行规模为1135.00亿元,绿色资产支持证券合计发行规模67.78亿元。境外市场承销ESG类债券发行规模184亿美元,市场规模领先。
“其中包括了多单绿色债券和碳中和债,涵盖绿色公司债、金融债、中期票据、资产支持证券以及地方政府绿色债券,我们的承销品类丰富、服务主体广泛。”中金公司ESG办公室负责人、投资银行部固定收益组负责人慈颜谊对华尔街见闻表示。
除了“长江债”,中金承销的“黄河债”同样聚焦“大江大河”的主题。“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专题绿色金融债”所募资金计划全部用于为黄河流域9省区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等相关项目提供贷款。据发行方估算,可以实现年减排二氧化碳2.01万吨、氮氧化物34.99吨、可吸入颗粒物(PM10)0.66吨,节约标准煤1万吨。
受自然环境、历史发展等多种因素影响,黄河流域产业层次不高、结构单一,生态环境又十分脆弱,特别是中上游地区,降水偏少,自然恢复能力差,自然资源的承载能力已经超过了上限。
去年底,在国家开发银行“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专题绿色金融债券发行中,中金再次担任副主承销商,预计资金投向将实现年减排二氧化碳2.15万吨、氮氧化物35.42吨、可吸入颗粒物0.66吨,节约标煤1.05万吨。
根据公开资料整理,从这几个绿债发行结果看,中标利率都大幅低于中债估值,全场倍数在5.5倍以上,境内外投资者的认购非常踊跃,就以“长江债”为例,境外主权财富基金、多边国际金融机构等投资人的积极性都很高,境外订单量超过了50亿元。
慈颜谊告诉华尔街见闻,这是因为发行前认证环节全面对标国际通行的《绿色债券原则》和《气候债券标准3.0》,是首次引入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BI)认证的国有大行境内绿色金融债券。
本土化评估
不过,另一方面,中金很可能又是在绿色评估体系的构建上传递出更多本土特色的金融机构之一。
如何构建一个科学、可靠的绿色评估体系对于绿色金融的发展而言其实是一个“元问题”。虽然这一市场的资金池目前增长迅速,不少投资者也表达出担忧情绪:这些新债券作为环境投资的可信度,是否可能会因为存在新型问题而变得可疑呢?绿色债券有多绿色?无效投资的风险有可能会导致该市场内的崩溃或系统性风险吗?
据了解,中金ESG评级体系搭建方法是以ESG的财务重要性为基础,将被评公司未来一段时间的财务表现和风险表现作为评级目标函数,将ESG指标与评级目标函数的相关性作为ESG财务重要性判断时的参考因素。该体系兼顾国际ESG披露准则的适用性及国内投资者的使用习惯,以GICS作为中金ESG评级体系使用的行业分类标准。针对GICS二级行业(共24个行业)建立行业ESG评级框架,进行ESG重要性议题识别与判断。
据悉,该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维度、26个二级议题、约900个三级指标的三级ESG数据结构。对原始数据进行整合后得到横截面数据点超过900个,新增了强度值、环比值、比率、文字型指标计数处理等不同形式的衍生数据,提高单项指标对ESG绩效的刻画精度,使指标更准确地反映ESG逻辑。
对于ESG这个舶来品,中金的绿金评估体系还在本土化方面做了很多优化。华尔街见闻在《中金ESG手册》下册中注意到,该团队将基于对海内外ESG评级方法论的理解尝试进行了中国化改良,既参考国际主流ESG准则,也密切关注国内双碳及ESG政策动态,研究中国高质量发展理念具体内涵在ESG中的体现。
例如在搭建中金ESG评级体系V1.0版本时就使用了部分本土特色指标,包括乡村振兴、污染物排放量与核定排放量之比等。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在判断 ESG 指标的绩效表现时,该体系也参考了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或行政条例来确定企业绩效表现是否合规。
输出中国声音
“中金能做这些优化,原因其实和他们的研究部和行业研究团队有关系,长期保持对中国热点话题的深度研究。”一位券商资深人士对华尔街见闻分析,虽然中金的主营业务包括投资银行、股票业务、固定收益、资产管理、私募股权、财富管理、研究等七大板块,每个业务板块都在支持开展ESG实践。
据悉,中金先后完成了《碳中和经济学》、《ESG投资的机遇与挑战》主题报告、《中金ESG手册》等一系列深度研究;同时定期发布《ESG月度观察》和《“碳”策中国》系列报告,对ESG热点议题进行专题分析,为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把握ESG前沿动态提供参考。
中金的研究基因在绿色议题上的作为还表现在向国际社会输出中国的ESG声音。“继去年《碳中和经济学》正式出版后,我们从政策和市场两个层面看到了碳中和领域的国际合作正在提速,因此今年我们将《碳中和经济学》翻译成英文版,帮助国际读者全面了解在碳中和新约束下中国经济从宏观形势到行业格局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为全球绿色转型提供中国视角。”慈颜谊告诉华尔街见闻。
*以上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不代表刊登平台之观点,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独立判断和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