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企组团出国“抢单”,投资人“疯狂”加码低估的biotech,牛市启动了?

E药经理人
投资人士表示,募资难的问题还是得等明年市场彻底起来之后,牛市中段才会好。二级市场上回暖明显,主要因为大家都提前有一个预期和反馈。“苦日子”并没有结束,裁员、关厂的“风暴”不会随着疫情防控放开而终止。

最新防疫动向,除了不再对来沪返沪人员实施“落地检”“三天两检”等,12月9日起上海全市对密闭娱乐场所、餐饮服务场所也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随着各地常态化核酸检测的陆续叫停,连续三年的疫情周期接近尾声已经近在眼前,这两天B站上的热门都是“我阳了”。

出门成了交流中出现率极高的关键词。二级市场的分析师们在计划着出门,从参加上市公司的电话会改成奔赴现场,去实地了解企业的业绩趋势况,投资人在计划出门,毕竟投资不光是投项目,还要考察创始人。

结束这个漫长的“寒冬”后,生物医药会再次起飞吗?

一名医药行业投资人告诉我们,自己最近已经在大量的调研南方公司,尤其是疫情期间被低估的港股公司,期待未来一年能从此前被错杀的企业中“掘”出金子。

乐观者正在期待收获,上述投资人看来,二级市场的回暖很明显,当然这一切都是在疫情防控回到正轨,医药企业出海预期良好的反馈之上。锐得麦创始人兼CEO付萌同样表示,疫情后投资环境会适度回暖,但是这一轮“冬天”恰好也是创新药洗牌、进入新发展阶段的三年,这种改变不会随着疫情放开而改变。付萌提到,拥有领先创新技术和商业逻辑清晰的biotech,明显正在抢占空出来的市场,未来两年这种趋势会更为明显。

相比二级市场的热情反馈,一级市场的“冷暖”回调明显要慢一点,有投资人表示,比起股价沉浮,一级市场还是要看产业信号。近日,浙江商务厅组建了首个境外商务团,其中不乏医药企业,组团去国外“抢单”。

有从业者表示谨慎乐观,“任何产业来说都一样,有些当时的机会一旦错过很难找补。很多事要从头再来。”

同样的,几乎所有的受访者都在强调,“苦日子”并没有结束,裁员、关厂的“风暴”不会随着疫情防控放开而终止。

一位医药行业分析师坦言,从短期来看募资好转的情况并没有太普遍的迹象,疫情过后,大家越来越回归产业做药的逻辑,而不是像原来都在讲故事的阶段,这一轮疫情结束后,故事也没有那么好讲了。

有悲观者预警,2023年或许才是日子真的难过的一年,少了疫情这层“遮羞布”,两极分化会更加明显,一定有不少厂开始宣布大规模裁员,倒闭。经历疫情后投资人的想法也确实改变了,融不到钱的还是融不到。

这并不可怕,巨鲸沉落,又会组成新的生态。

疫情后的新周期,此前降速的医疗产业这艘巨轮会给我们以惊喜还是失望,又会驶向何方?

01 二级市场回暖明显,牛市已经启动?

“牛市已经启动了”一位长期在二级市场从事投资的基金经理表示。

二级市场回暖明显,已经成为行业的共识。从2022年国庆假期结束,港股和A股就开始启动回调步伐。

据Choice数据,10月10日至今,剔除10家缺数据的公司,在A股463家生物医药上市公司中,只有40家公司未实现涨幅,占比8.64%;超过九成的公司在这一期间呈现不同程度的市值正增长。

从涨幅来看,有一半的公司(232家)股价涨幅超过17.92%,你回本了吗?

其中,包括众生药业、以岭药业、特一药业、亨迪药业、中科美菱在内的5家公司市值涨幅超过了100%,最高的中科美菱涨幅为365%。值得关注的是,5家翻倍公司中有三家为中药公司。尤其近日防控政策调整后,包括连花清瘟胶囊等在内的几个品种均在国内多地卖断货。

港股方面回暖更加均衡一些。据Choice数据,上述期间在97家港股生物医药公司中,仅有18家公司市值下跌,比例不超过20%。八成以上的公司都在上涨,并且有一半的公司(48家)涨幅超过了20%,其中13家公司市值涨幅超过了50%,这些公司多为Biotech。

涨幅前三甲分别为三叶草生物、康希诺生物、东阳光药,其中三叶草生物市值已翻倍,约为42亿元,该公司主要受益于新冠疫苗的获批。

一位二级市场调研的调研者,在大量调研走访公司的过程中发现,很多上市公司尤其是港股的Biotech被严重低估。

不过,回暖是一个过程,二级市场走在了最前面,一级市场大致还要滞后半年。

02 药企IPO热情,再次被点燃?

和二级市场连带反应最直接的当属IPO数量,随着疫情放开,此前一夕之间被按下“暂缓键”启动,多家药企亦开始紧锣密鼓的筹备上市。

据E药经理人不完全统计,单12月份过去的这一周,有IPO新动态的药企就不在少数。康方生物将在科创板二次上市;思路迪医药预计12月15日在港交所IPO上市;欧康医药、华海药业子公司长兴制药纷纷欲登北交所……港交所、科创板、北交所、新三板百花齐放,好消息屡屡传来。

其中,12月5日,早前已在港交所挂牌上市的康方生物发布公告称,公司将在科创板二次上市。目前,康方生物的管线含有30多个创新资产,覆盖肿瘤、自身免疫、炎症、代谢及其他多个治疗领域。

如果顺利登“科”,康方生物将成为继君实生物、康希诺生物、百济神州、荣昌生物、诺诚健华之后的第6家从港股回归科创板二次上市的中国创新药明星Biotech。

不仅如此,新通药物和联亚药业也纷纷传出了登“科”新进展。新通药物将于12月12日科创板首发上会,拟募资12.79亿元,将分别用于新药研发项目、创新药物产业化生产基地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联亚药业目前申请上市已获科创板受理,拟融资10.5亿元。

与此同时,另一大明星Biotech思路迪医药宣布,预计将于12月15日在港交所IPO。公开资料显示,该公司已建立一条包含一款核心产品及11款候选药物的管线,其中核心产品为恩沃利单抗,已于2021年11月获批并于2021年12月商业化,另有七款其他候选药物处于临床阶段。

除了港交所和科创板,去年开市的北交所也颇受生物医药企业青睐。12月7日,华海药业控股子公司长兴制药正在申请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北交所上市辅导备案;深耕植物提取物领域的欧康医药宣布将于12月9日在北交所上市。

此外,12月7日,普祺医药成功挂牌新三板,所属层级为基础层。普祺医药成立于2016年,为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主要从事创新药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已开发出PG-011、PG-018、PG-219和PG-019等多项临床候选分子。

早前,在一二级市场频频倒挂的环境下,医药企业IPO一直以来面临着诸多的挑战,而此番密集传出上市消息,多位投资人对此并不意外,“疫情过后,投资环境会适度回暖。”

“不过,募资难的问题还是得等明年市场彻底起来之后,牛市中段才会好。一级市场投资同样如此,可能会更滞后一些。”上述投资人认为,二级市场上回暖明显,主要因为大家都提前有一个预期和反馈。

目前,2022年仅剩不到一月,2023年会是药企打开并激活更多融资渠道,IPO呈现百花齐放的一年吗?

03 50亿美元开门红!BD交易要复苏了吗?

并购和BD交易也是复苏的信号之一,只有并购数量和金额的大幅增长才能催化整个市场的大幅反弹。

12月以来,在交易方面,好消息频频传来。12月6日,康方生物将其双抗的部分商业化权益以最高50亿美元的交易价格授权给Summit Therapeutics,这一消息直接刺激康方生物股价连续上涨23.5%,Summit上涨更是超过200%。

该交易也让整个行业为之振奋,因为无论是首付款(5亿美元),还是最高的交易金额(50亿美元)都刷新了未上市新药对外授权记录。多位业内高管表示,要好好研究这一交易。

上述投资人表示,在出海方面,明年会比今年有更加乐观的预期,包括信达、荣昌等Biotech都还有大量的产品可以出海。

此外海外的并购交易也蠢蠢欲动。从11月开始,强生于11月1日同意以166亿美元(溢价超50%)收购心脏泵制造商 Abiomed,这是迄今为止2022年最大的医疗技术交易。

尽管不是来自生物技术领域,但这的确是个信号。每年第四季度都是并购交易的高峰期。近日除阿斯利康公布的3.2亿美元并购外,有一则潜在重磅交易引起业内关注,即赛诺菲和安进正与Horizon就潜在的收购要约进行高度初步的谈判。Horizon市值超过了200亿美元,与seagen接近,想来如果并购,或许会成为今年最大的一笔并购交易。

当然,也有一些高管认为,目前正在回暖初期,大额的并购尚待时机。

04 苏杭沪深“抢”项目:资金、政策一个不少

近期,地方产业大手笔在生物医药领域布局的趋势同样不可忽视。

  • 12月5日,苏州市工信局发布《关于支持建设苏州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政策措施》(共12条支持政策)。

  • 11月21日,上海市政府印发《上海市加快打造全球生物医药研发经济和产业化高地的若干政策措施》,核心内容包括六方面16条政策措施。

  • 杭州则更加给力,11月15日起当地正式施行《关于加快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推出了25条含金量十足的政策措施。

  • 深圳则相对出手早一些。今年7月,当地发改委一次性发布三项政策措施,即《深圳市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深圳市促进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深圳市促进大健康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支持深圳做大做强生物医药产业。

整体来看这几个地方的相关支持政策几乎覆盖了行业上下游领域,尤其是在基础科研转化、医药创新研发、MAH制度的落地、以及企业颇为期待的出海方面给予了资金优惠政策倾斜。

在创新药品研发、生产方面,杭州市提出对于已在国内开展Ⅰ期、Ⅱ期、Ⅲ期临床试验,注册申请人获得许可并进行产业化的药品,注册申请人获得许可并进行产业化的1类化学药、1类生物制品、1类中药,按临床试验不同阶段,经评审给予不超过研发投入40%,单个品种最高分别不超过1000万元、2000万元、4000万元的资助。深圳也推出了类似政策。

值得关注的是,杭州不仅对创新药企业研发予以支持,也鼓励当地企业积极参加国家、省级药械集中带量采购,按中标总价的3%予以奖励,单个品种最高奖励不超过300万元。

在加强药物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方面,杭州市对开展新靶标、新机制、 新原理等生物医药前沿领域高水平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攻关类项目,最高给予3000万元的资助。同时杭州还提出要加强临床研究成果转化激励。支持三级公立医院探索建立临床研究“大PI”计划,对引入的“大PI”按最高不超过1500万元予以资助。

而上海市则将支持高校附属医疗卫生机构通过协议定价、挂牌交易、拍卖等方式,确定科技成果交易价格,自主决定成果转化方式,所获收益主要用于奖励科技成果完成人。并且在上海技术交易所设立生物医药特色交易板块,开发生物医药里程碑式付款的交易服务产品。鼓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医疗卫生机构进场交易。

在当前不少企业颇为关注的出海方面,杭州对首次取得FDA、EMA、PMDA等机构批准,获得境外上市资质并在相关国外市场实现销售的药品,每个产品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对于此类产品(具体细节参照深圳市),深圳的鼓励措施则是择优按照不超过研发和临床费用的40%给予资助,单个企业每年资助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等。

在MAH制度落地方面,上海市提出对本市注册申请人获得注册证书,委托外省市企业(包括关联公司)生产,并实现实际产出的创新产品予以一定比例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深圳开始加足马力吸引企业入驻当地园区企业。当地提出,对符合标准入驻园区的企业,连续3年按照每年租金的50%的比例给予资助,每家企业每年资助金额最高不超过500万元,等优惠政策。

而苏州生物医药12条中,最引人注意的则是,在资本寒冬中当地专门为苏州生物医药企业量身定制了一个“金融工具箱”,重点围绕“基金、债券、信贷、融资、贴息”六方面形成了详细举措。

当地提出对生物医药企业科技企业的贷款利息按给予最高100万元利息补贴。对银行机构向生物医药企业发放的科技贷款损失,给予最高1000万元风险补偿。生物医药企业在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产业化提升获得的贷款,按贷款额年化利率不低于2%给予贴息、市级财政最高奖励300万元。

本文来源:E药经理人,原文标题:《药企组团出国“抢单”,投资人“疯狂”加码低估的biotech,牛市启动了?》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