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1日发热门诊就诊2.2万人次 大涨16倍!企业有疫情不得随意停工停产

北京日报、央视新闻
北京疫情防控发布会指出,药品供应在短期内面临较大压力,倡导按需购药、分类就诊,大量新冠病毒感染者选择居家康复,发热门诊应开尽开,针对防控药品等需求剧增,将全力调配货源、扩大产能。

12月12日,北京市召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431场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上,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新闻发言人李昂介绍,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后,大量新冠病毒感染者选择居家康复,全市在院诊断新冠感染者数量及核酸检测数量均呈下降趋势,同期,发热门诊就诊量和流感样病例数明显攀升,120急救呼叫量急剧增长。

12月11日,全市发热门诊就诊患者2.2万人次,是一周前的16倍。12月5日至11日流感样病例监测数据显示,全市二级以上医院监测流感样病例数1.9万人,较上一周上升6.2倍。

发布会指出,不应设置复工复产审批,不应设置到岗率上限,发热门诊应开尽开,目前全市医院发热门诊从94家增至303家,针对防控药品等需求剧增,全力调配货源、扩大产能,12日一次性投放2500万新冠抗原检测试剂。

同时提醒市民,用药避免超剂量用药、重复用药和不合理联用等服药行为。不合理联用药物包括西药和西药之间、西药和中药之间的联用。

以下为发布会汇总: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徐和建表示:

▶ 北京:当前首都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

当前,首都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北京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要求,结合北京疫情形势变化和病毒变异情况,针对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出台了京版十条等优化调整措施。

▶ 北京:发热门诊应开尽开 为群众就医提供更多便利

坚定不移细化深化加快落实新十条。新十条是因时因势不断调整优化防控政策作出的科学决策,早日完全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是我们坚定不移的共同目标。要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加强设施、人员、物资等资源储备,提高救治能力。强化各级医疗机构衔接,发热门诊要应开尽开,为群众就医提供更多便利。

▶ 北京:药品供应在短期内面临较大压力,倡导按需购药、分类就诊

疫情的快速发展导致医疗服务、药品供应在短期内面临较大的压力,倡导大家按需购药、分类就诊,不盲从、不跟风。

▶ 北京:强化社区服务工作重心由管控向服务管理转变

强化社区服务,充实基层专业防控和救治力量,尽快适应工作重心由管控向服务管理的转变,发挥基层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细致做好群众服务。

▶ 北京:不断优化考试防疫方案确保研究生招生考试如期举行

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将于2022年12月24日至26日举行,本市不断优化考试防疫方案,确保实现如期考试、应考尽考,保障考生合理诉求。

▶ 北京:不应设置复工复产审批,不应设置到岗率上限

坚定不移推动复工复产,全力以赴采取各项措施推动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当前要把推进复工复产放在突出位置,按照应复尽复、愿复必复、愿到尽到原则,各区政府或主管部门不应设置复工复产审批,不应设置到岗率上限。

▶ 北京:更好分类救治集中力量为重点人群提供医疗保障

当前,首都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关于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上来,坚定信心、明确目标,科学理性、精准防控,认真全面把握和执行各项优化防控措施,更加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保障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更好分类救治集中力量为重点人群提供医疗保障。

▶北京:加强医疗卫生知识普及 进一步优化核酸检测查验工作

加强医疗卫生知识普及,推出相关健康指引,做好对隔离人员、感染者和一线工作人员心理疏导。进一步优化核酸检测查验工作,合理布局核酸采样点位,备足工作力量,方便满足群众愿检尽检需求和防疫工作需要,对接保障重要单位、大型企业及特定场所的检测需求。

市卫健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昂表示:

▶ 北京:现阶段仍需尽可能减缓疫情扩散,有序实现防控策略转换

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后,大量新冠病毒感染者选择居家康复,全市在院诊断新冠感染者数量及核酸检测数量均呈下降趋势,同期,发热门诊就诊量和流感样病例数明显攀升,120急救呼叫量急剧增长。为了避免大量人群集中感染导致疫情高峰,对正常生产生活和就医秩序产生较大影响,在现阶段我们仍需尽可能减缓疫情的传播扩散,通过适当的防护和管理措施减少疫情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影响,有序、平稳实现防控策略的转换。

▶ 北京:居家治疗不好转,首选居住地附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

当市民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居家治疗不见好转时,可首先选择居住地附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或联系家庭医生寻求帮助。目前,各区已公布家庭医生团队及其负责提供服务的社区、村范围和联系方式。

▶ 北京:目前全市医院发热门诊从94家增至303家

针对市民近期反映较突出的医院发热门诊就医难的问题,市卫健委迅速部署全市发热门诊和诊室的扩面增容,要求二级以上医院和有条件的基层医疗机构均要开设发热门诊或诊室,增派人员力量。目前全市医院发热门诊从94家增长至303家,全市全部二级以上医院均开设发热门诊或诊室,其中24小时开诊的235家,可接待发热儿童的100家。

针对新冠居家用药,北京发布4点提醒!

根据“新十条”精神,对于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可进行居家隔离自我治疗。居家隔离康复期间,可根据自身情况,科学合理用药。李昂提示,居家用药,安全第一,市民如果症状加重或在居家康复药物使用方面存在疑问,可就近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诊疗并进行用药咨询。

市药监局副局长王厚廷表示:

▶ 北京市药监局:12日一次性投放2500万新冠抗原检测试剂

为更好保障居民基本用药需求,本市全力调配货源,保障医疗物资用品供应,检测重点医药公司市场供需情况。在全国内调配货源,协调本市防控药品生产企业与经营企业药店对接,开通绿色通道,打通药品供应最后一公里。12月12日,本市一次性投放2500万新冠抗原检测试剂。

▶ 北京市药监局:市民不要随意服药,同类药品不宜同时服用

提醒药品经营者,要依法诚信经营,做好明码标价,严禁哄抬价格和价格欺诈。下一步,本市将持续紧盯防疫药品供销情况,加大对药品价格的监督检查力度。王厚廷提醒市民,药品有保质期,请看清说明书所列的适应症,不要随意服药,同类药品不宜同时服用,相同类型药品无需重复购买,选择一种即可。

▶ 北京:针对防控药品等需求剧增,全力调配货源、扩大产能

当前,本市疫情仍处高位运行态势,新国十条和京十条出台后,疫情防控药品和医疗器械需求急剧增大。各部门各单位加班加点、连续奋战,全力做好全市医药防疫物资保障工作

现在买不到药怎么办?北京药监局:已采取多项措施

近期广大市民集中采购同一种药品,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很大挑战。市药监局已强化部门协同联动,针对目前的情况,采取了多项积极措施,如想方设法调动企业生产积极性,梳理境内具备资格的进口药品在跨境电商平台销售,协调已出口紧缺药品回流本市销售,按专家建议用可替代的相关药品等措施。

▶北京:儿童、孕产妇、老人或有基础病的人群最好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药品是特殊商品,每种药品都有保质期,也有相应的功能主治,用药前要看清说明书所列的适应证,不要随意服药;同类药品不宜同时服用,相同类型的药物无需重复购买,选择一种即可;确需同时服用多种药品时,请先咨询医师或药师;儿童、孕产妇、老人或有基础病的人群,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采购药物不宜过量,用完再去购买,不必跟风囤购大量药品,请理性购买、按需购买。

西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区委新闻发言人翟德罡:

▶ 北京西城区:28家发热门诊或诊室均已应设尽设、应开尽开

西城区多措并举开展医疗资源准备工作,全区28家发热门诊或诊室均已按要求做到应设尽设、应开尽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门诊不排队可拿药,建议市民若有发热症状可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

▶ 北京西城:分批为全区常住人口家庭送上健康防疫包

截至12日中午,已发放11.2万户。翟德罡说,鉴于目前药品紧缺,我们也积极用国家推荐的可替代中成药补足,目前在驻区单位、企业的大力支持下,区红十字会等部门正在积极采购防疫物资,物资到位后力争尽快有序地将健康防疫包配发到每户居民家中。

朝阳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李国红:

▶ 北京朝阳:二三级医院确保发热门诊全部开诊,24小时开诊

朝阳区要求辖区内二级三级医院确保发热门诊全部开诊,并保持24小时开诊;辖区内一级医院、诊所、门诊部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设尽设、应开尽开发热门诊,其中全区61家二级以上医院开放发热门诊,91家一级及以下医疗机构开放发热门诊和诊室,4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放发热诊室,最大限度满足患者就医需求。

北京市药学质控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副主任、主任药师杨毅恒:

▶ 北京:避免超剂量用药、重复用药和不合理联用

提醒市民,用药避免超剂量用药、重复用药和不合理联用等服药行为。不合理联用药物包括西药和西药之间、西药和中药之间的联用。

▶ 北京:没出现新冠感染相关症状,不需要服药预防

如果市民没有出现新冠感染的相关症状,是不需要服用预防性药物的。因为现在没有证据支持药物可以预防新冠病毒感染。

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好得更快?专家:不推荐同时服用多种治疗同一症状的药物

不推荐市民同时服用多种治疗同一症状的药物,一般来讲,治疗同一症状的药物选择一种即可。

本文作者:李祺瑶 何蕊,本文来源:北京日报央视新闻,原文标题:《发布会汇总 | 关于药品供应、发热门诊、复工复产,这些问题都回应了》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