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个半月,A股大消费板块强势反弹。
截至12月14日,中证主要消费指数自10月31日触及的低点,已经上涨了25%。
背后的催化很明了:国内防疫政策、地产政策等持续优化,市场对疫后复苏的预期变得强烈起来。
从上个月防疫“二十条”、地产“十六条”出台,到最近高层对新冠的表态有了很大变化、全国多地防疫政策进一步优化,再到12月7日防疫“新十条”发布,越来越多的人真切地感受到,距离回归正常生活真的是越来越近了。
那么防疫优化后,万众期待的报复性消费会来吗?大消费板块能否继续强势?
压抑许久,超跌反弹
回顾疫情这三年,消费一直是受扰动最大的板块之一,疫情带来的影响及政策预期变化,直接影响消费行业表现。
自2021年以来,大消费板块便整体表现不佳,投资者预期也相对低迷。
2022年,疫情影响持续超出预期,消费基本面疲软,估值持续回归。从2022年初至10月底,A股消费平均下跌20.6%。
其中,商贸零售、食品饮料、美容护理、社会服务等主要板块,下跌幅度几乎都超过了20%;食品饮料跌幅更是接近35%。
除了疫情反复导致消费需求不振,部分公司近两年还面临着大宗商品、农产品、包材等消费品行业上游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的问题,使得经营业绩不断承压,公司股价也每况愈下。
在经历2021年2月以来的调整后,截至2022年10月底,大部分消费板块的估值已经下降了很多。
其中,造纸、包装印刷、家居、贸易、专营连锁、综合服务、品牌服饰、饮料处于显著低位;结合2022年的业绩预期看,估值趋于合理水平。
也正是由于估值如弹簧般持续被压缩,当疫情、地产等因素有所缓解,消费板块就获得了快速超跌反弹的动力。
大消费板块能否继续强势?
参考海外其他国家的经验,在疫情放开后,都会有一波疫情高峰期,新增感染和死亡人数会反弹,拖累经济短期内下滑。
但在忍受几个月的阵痛期后,新增病例会慢慢下降,生活会慢慢平稳,步入正轨。
比如中国香港今年3月放松防控,随后新增病例迎来高峰,前期冲击很大,到5月平缓回落,6月后,数据开始恢复到放开前水平,之后曲线总体平稳。
再比如越南,曾在2021年3月开始放宽防控措施,当时累计确诊病例还不到2500例,放开后也是较快反弹。
到7月底,新增病例7天平均值已经达到近9000例,随后两个月,每日新增病例基本过万,每日死亡病例基本超过300人,死亡率高达2.5%。
期间越南暂短严格封控,但已难起到作用。2021年10月,越南政府被迫放宽封控措施。
2022年3月,越南再次决定全面放开管控措施,期间新增病例7天平均值一度飙升至超20万例,随后慢慢恢复到了开放前的水平,生活秩序也慢慢恢复。
从越南零售收入的走势来看,在封控最为严峻的2021年7月当季,零售收入经历了一波大的冲击,
旅游、宾馆餐饮、服务业受冲击最大,随后2-3个季度这些领域都逐渐修复(数据只截至今年二季度)。
综合海外多个地区的经验,消费在防疫放松后的初期表现较好,大多地区防疫放松后,短期经济复苏带动市场跑赢;
不过,线下消费的加速修复大多出现在防控政策优化之后的第二个季度,而非即刻显现;
而从管控政策确定调整,到消费基本恢复正常,同样需要经过3-4个季度不等的周期。
因此在短期内,疫情对消费的冲击和影响大概率还会持续一段时间,消费市场即便出现反弹,力度恐怕也是有限。
若是按照海外线下消费修复的节奏,或许需要到明年二三季度,各方面形势切实稳定下来之后,消费市场的全面提振才会真正出现。
但总的来说,中期消费恢复确定性较高,2023年困境反转仍是主线逻辑。
大消费板块或将由上半年的预期驱动,逐渐向下半年的基本面反转演进,上涨行情有望得到延续。
消费细分行业修复路径如何?
从美国、欧洲、日本、新加坡这四个地区过去三年(2020-2022)的经验来看,股市表现方面,商品型消费主要受地产、财政补贴等宏观因素主导,故大多率先反弹且表现更强,但周期下行后普遍回落;
服务型消费板块与疫情政策和疫情本身更相关,呈现波段性行情特征:疫情政策变化前受预期催化,但确诊数据上升后超额表现回落,直到疫情冲击减弱后,超额收益才更加有持续性。
以消费修复程度最高的美国为例,不依赖场景的商品消费,率先修复且程度更高,尤其是娱乐商品、汽车和地产后周期商品更为强劲。
依赖场景的服务消费,修复过程更为平缓,受政策和疫情双重影响,如2021年底Omicron疫情在政策放开后,依然对服务消费产生了阶段压制。
其中,娱乐服务、交通服务和医疗服务修复程度最低,几乎都未恢复到疫情前水平。金融保险和食宿服务修复程度最高,超过了疫情前的水平。
反映到美股中,商品消费板块整体表现,明显强于服务;前者受补贴和地产周期驱动,后者与疫情高度相关。
当疫情明显好转或政策放开时,服务板块阶段跑赢。
更细化来说,总体上:
必需消费快于可选消费,商品消费快于服务消费,可选消费和服务消费后期弹性大;
业绩修复慢的航空、旅游、酒店、餐饮股价往往出现“落袋为安”,涨幅集中在放松前1月;
而业绩修复快的零售等股价长期跑赢,其中线下零售逐渐回暖、跑赢市场;疫情期间受益的板块线上零售,则往往在防疫放松后一段时间,相对景气可能见顶回落,对应市场表现偏弱。
指数投资消费,一个不错的选择
相比其他行业,投资消费行业,指数基金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一是,消费是长牛行业,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各类机构投入精力较多,同时消费也是比较容易研究的行业,
这样就导致在充分投入和研究下,大部分基金经理都做不出超额收益了。或者说,大部分人的alpha都已经转为了行业beta。
另一方面,主动基金的持仓有双十的限制,还需要考虑风控。而指数基金则灵活的多,费率也更加低廉,交易更加方便。
消费类指数大体可以分为四类:
必选(主要)消费指数、可选消费指数、综合消费指数(含可选消费)、消费细分行业主题指数。
1、前三类指数
1)主要消费
主要消费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消费品,比如吃的、喝的、生活用品等,相关指数有三只:
上证主要消费指数(000036.SH)、中证主要消费指数(000932.SH)、中证主要消费红利指数(H30094.CSI)。
从持仓来看,上证消费和中证消费中,食品饮料(一级行业)占比都较高,为89.81%和72.13%,并且含酒量较高,白酒(二级行业)占比分别为40.46%和42.88%。
消费红利指数属于SmartBeta指数,主要用股息率评分来挑选成份股,该指数从中证主要消费指数样本股中,选取过去两年平均税后现金股息率排名前30的股票作为成份股。
不像前两个指数那样高度依赖于白酒,消费红利指数的行业构成更为分散均衡。
2)可选消费
可选消费指除必需消费以外的消费产品,涵盖了家庭消费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家电、家具、汽车、服装、奢侈品等等。
目前可选消费指数主要有中证全指可选消费指数(000989.SH),包含419只成份股,前十大权重中,家电、汽车占比较高。
3)综合消费
综合消费指数既包括必选消费,也囊括可选消费,主要有这么几只:
上证消费80(000069.SH)、中证消费龙头(931068.CSI)和中证消费50(931139.CSI)、中证沪港深消费龙头指数(931663.CSI)、中证港股通消费主题指数(931454.CSI)。
4)业绩和估值
从过去十年(2012年12月13日至2022年12月12日,下同)累计回报和年化收益率来看,中证消费回报略高于上证消费,二者的年化收益率远高于同期沪深300年化收益率5.89%。
消费红利指数从2013年7月2日(指数成立日)至2022年12月12日期间,累计回报463.39%,年化收益率为20.65%,远高于中证消费和上证消费。
为什么消费红利指数这么牛?
推测可能是增加了估值(股息率指标)作为保障,规避了那些高估值的热门股票,达到了“又好又便宜”的目标。
再看可选消费,过去十年,中证全指可选消费指数累计回报82.87%,年化收益率为6.41%;即便计算全收益可选消费指数,过去十年累计回报也只有116.58%,年化收益率8.28%。
综合消费指数中,过去十年,上证消费80指数累计回报为173.65%,年化收益率为10.92%,远高于同期沪深300年化收益率5.89%,但也远低于同期中证主要消费的15.77%。
其余几个综合消费指数成立时间不够长,没有近十年的完整数据,但从过往业绩看,综合消费指数的过往回报没有主要消费高。
近十年,消费红利、中证消费走势较强,上证消费、更偏向主要消费的CS消费50其次,上证消费80和全指可选走势偏弱。
估值方面,主要消费板块是过去十年A股回报最好的行业主题指数,正因此,估值也相对高企。
从绝对数上,12月12日,中证消费、上证消费的PE(TTM)分别为39.87倍、36.02倍,都高于其余指数。
不过,从近十年估值百分位上看,上证消费估值百分位(61.29%)相对中证消费(76.2%)较低;而全指可选(69.01%)和上证消费80(75.63%)估值百分位并不算低。
相较而言,消费红利指数目前的估值并不算最高。
跟踪中证消费、上证消费、消费红利的场内外代表基金,详见下表;
跟踪CS消费50、消费龙头和SHS消费龙头的场内代表基金,详见下表。
2、细分消费行业指数
消费细分行业指数比较好区分:
主要消费里面,包括食品饮料指数、酒类指数、畜牧养殖指数;
可选消费里面,包括汽车指数、家用电器指数、旅游指数。
1)食品饮料指数
CS食品饮料(930653.CSI)、细分食品(000815.CSI)、国证食品(399396.SZ),都属于食品饮料指数,
三只指数前十大成份股的重叠颇高,其中细分食品和国证食品两只指数高度重叠。
2)酒类指数
代表指数:中证酒指数(399987.SZ)和中证白酒指数(399997.SZ),
前者是A股上市酒企业的行业代表指数,涵盖了白酒、啤酒、葡萄酒;后者则是白酒行业的代表指数。中证酒成份包含了中证白酒。
实际上酒也是食品饮料中的一个细分行业,而中证白酒则是酒中的近一步细分。
3)畜牧养殖指数
代表指数:中证畜牧养殖指数(930707.CSI),样本股涉及沪深A股中畜禽饲料、畜禽药物以及畜禽养殖等业务的上市公司股票。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我国的畜牧养殖业中,生猪养殖占到了将近一半的权重,所以该指数一方面会跟随大市涨跌,更重要的是会受到猪周期的影响,波动会很大。
所以该指数虽然归入主要消费大类里,但实际上具有独特的周期属性。
投资中证畜牧指数一般不适用估值分析,而是需要准确把握猪周期,普通投资者想要投资获利并不容易。
4)汽车指数、家用电器指数、旅游指数
代表指数分别是:
中证全指汽车指数(931008.CSI)、中证800汽车与零部件指数(H30015.CSI);
中证全指家用电器指数 (930697.CSI);
中证旅游主题指数 (930633.CSI)。
5)业绩和估值
从上表来看,过去十年,细分食品、国证食品累计回报和年化收益率,均略高于中证消费和上证消费指数;
中证白酒指数又高于细分食品和国证食品指数。
和消费红利指数作比较,从2013年7月2日至2022年12月12日期间,中证白酒指数的累计回报为609.03%,年化收益率为23.7%,也高于消费红利指数。
对比一圈不难发现,白酒成就了食品饮料,食品饮料成就了主要消费,白酒是推动消费行业上涨的主要力量。
其他指数由于成立时间不够长,没有近十年的完整数据,但从走势上看,中证白酒、细分食品走势较强,CS食品饮、中证酒其次,中证汽车、中证旅游走势偏弱。
估值上,从近十年估值百分位来看,相对而言,食品饮料指数估值较高,中证白酒估值目前不算最高。
跟踪细分指数的场内外代表基金,详见下表。
本文作者:指数猫,来源:指数猫的丰收日,原文标题:《大涨25%!后疫情时代,哪些消费指数基金值得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