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
这个规律在过去三年里也确实如此。
2020年以来业内冲上500亿+规模的基金经理,大部分是80后基金经理。
2020年、2021年两届的冠军基金经理,都是1988年生人。成名时不过32,33岁。
此外,各家近年主打的基金经理也多数是年轻一辈的“骁将”,头脑灵活、学习能力强、风格鲜明,是这批年轻基金经理的共有特征。
但不可否认,业内还有一大批年龄更长一点、投资经历更长一点点“中年基金经理”在努力打拼。
临近年末,他(她)们陆续获得了新发基金的资格。
该如何去看待这批中生代的“能力”?
跨年基来了
2022年最后半个月,又一批基金纳上发行日程。其中不少产品的发行将跨越年关。
各家基金公司也都拿出了自家“拿手”的基金经理进入发行架上。
南方基金在未来一周(12月19日至12月23日)就有3只主动权益类基金待发;广发基金于年底趁势推出两位偏债型“大将”。
富国基金、东方红、博道基金也都拿出了实力干将来募集产品。富国派出近年业绩最稳定的孙彬、东方红是高德勇+王家骏的新老结合的组合。博道派出的是从国投瑞银延揽的资深老将孙文龙。
孙文龙、钟赟和韩林还可以组成另一个组合,主动权益的“中生代”组合。
他们都在其他公司修炼成名,都曾经创下了相当的管理规模和业绩表现,也都在中年时期更换到了新的公司平台。
怎么看,他们应该都是“中年基金经理”这一群体中,比较锐意拼搏的那一批。
他们的新基金有看头么?
资深有资深的好
从过往业绩回报和排名来看,这批中生代基金经理确实没有排名特别靠前的,但都有自己的特点。
比如,博道基金的孙文龙,在当年国投瑞银期间管理的几个产品,年化收益在15%~35%之间。
以中期(5年以上)的业绩表现看,这个年化收益率是不错的,有相当的持续性。
另外,老将明显对回撤管理更加有心得。
以孙文龙管理时间较长的国投瑞银新兴产业为例,他管理的年份中,2016年和2018年两个大回撤年都还管理的不错,业绩在同业排名不错(下图,数据来源:choice)。
对热门保持抵抗力
但同样是上图你也可以发现,在赛道风格春风得意的2017年和2021年,孙文龙的业绩就表现的没有那么突出了。
那两年他的新兴产业基金,排名都是前二分之一,中游。
这应该是和他的投资风格,没有那么极致有关。
从他在老东家的最后一张基金季报也可以发现,新兴产业基金在2021年末的十大持仓中,除了第十名宁德时代以外,几乎没有“双碳”板块的品种(下图)。
如果,这份季报还是以孙文龙意志为准的话,至少说明他有两个特点:
- 、 不愿意轻易押注,组合相对均衡分散;
- 、 对特别热门的赛道,也有相当的抵抗力,不容易被市场风气影响。
这是从正面来理解上述投资特点。上述投资特点也会导致另一个结果,就是行情一边倒时,可能基金涨幅没有那么快。
当然,赛道逆转时,大概率也就没有跌的那么快。
这么看来,他在2018年的表现也就有了投资风格上的又一个验证。
中年人也是一种选择
孙文龙不啻为“中生代基金经理”的一类代表。
他们有自己的赚钱法道(孙文龙显然比较善于选择“中小盘股”的机会)。
他们通常都比较均衡配置。
他们对基金净值的涨幅都没有那么热切的追求。
这导致一个结果,就是基金排名不容易靠的特别前,也不容易落得特别后。
把基金管理比作开车的话,中年基金经理更像老司机,车速都慢,开车比较稳,客户催也不容易急。
用他们来赶火车赶飞机,有时候“不赶趟”,但是好在安全,大事故不会出。
这样的风格到底有没有竞争力,其实是要从中长期角度来看的。这份业绩答卷其实要几年以后才看得到。
但从近三年的角度看,热门基金经理的产品,买入不巧的话,其实是有很大概率短期收益为负的。
从这个角度看,中年人其实有中年人的好。
未来一周股基发行加速
据Choice数据统计,未来一周(12月19日至12月23日),将有20只新基金进入发行程序。
从投资类型来看,新基发行市场沿袭了上周“股热债冷”的局面,权益类基金占比高达4/5。
从权益类基金来看,股票型基金数量与上周持平,为9只;混合型基金为6只,FOF基金为1只。
有两位基金经理实现了周内新基“双发”。南方基金的钟贇发行了两只混合型基金;汇添富的董瑾发行了两只股票型ETF,分别为有色金属赛道和医疗器械赛道。
此外,债券型基金数量为4只:3只为纯债型基金,1只为积极债券型基金。
跨年度,终究还是股基当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