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股市的企稳,债券市场的投资者在11月中下旬开始经历“风险教育”。
进入12月中旬,接连有债基先后出现明显的大额赎回迹象,同时,还有批量基金被第三方平台标注为
12月20日,中信建投景晟债券基金公告,基金于2022年12月19日发生大额赎回。
根据约定,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经与基金托管人协商一致,中信建投基金决定自2022年12月19日起对本基金当日各类基金份额的基金份额净值、基金份额累计净值保留8位小数,小数点后第9位四舍五入,并依此进行当日的申购赎回等业务处理。
而就在12月15日(上周四),浙商惠盈纯债基金公告,于2022年12月14日发生大额赎回。
短短不到一周,又有2只债券基金发生大额赎回,这显示目前债市的资金流出压力依旧存在。
赎回前赴后继
根据不完全统计显示,近1个月至少还有近十只债券基金公告提及发生了了大额赎回:
其中,平安合泰3个月丁凯于2022年12月12日发生大额赎回;
汇安裕同纯债基金C类份额于2022年12月7日发生大额赎回;
红塔红土瑞鑫纯债基金C类份额于2022年12月5日发生大额赎回;
中银证券安添3个月定期开放债券基金于2022年11月28日发生大额赎回;
中融恒阳纯债基金于2022年11月17日发生大额赎回;
申万菱信稳益宝债券基金C类基金份额于2022年11月17日发生大额赎回;
汇安嘉盛纯债债券基金于2022年11月16日发生大额赎回。
此外,还有超过十只债基产品在期间公告调整净值计算精度,疑似发生规模大幅缩减。
这都显示,近一个月来,陆陆续续一直有资金流出部分债券基金。
调整精度避免净值异常
公告显示,大部分基金的大额赎回信息是在公告调整高净值计算精度时发生的。
那么为什么基金净值精度和大额赎回联系在一起呢?
原因是这样的。
通常,基金的份额净值会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三位或第四位,然后再下一位会按照四舍五入的原则处理。
日常的基金交易、份额申赎,这样的精度已足够仔细。
但当基金发生份额大量减少,或持有资产大幅涨跌时,仅仅保留通常的计算精度,可能导致份额资产计算重大偏差,这个时候就必须大幅提高精度了。
也因此,当基金份额变化对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不再产生重大影响时,公募基金都会恢复基金合同约定的净值精度。
异常涨幅出现
除了调整精度这个典型特征外,还有一个特别的情况也往往预示着基金份额的变化,就是基金出现大幅上涨。
12月13日晚间,一只债券基金涨幅超过6%,就被认为可能出现了大额赎回,一些第三方平台也做了风险提示。
另外,从其产品投资者结构看,该基金有一位机构投资者,报告期末持有基金份额占比99.95%。
持有人高度集中,也往往是份额急剧波动的重要诱因。
整体局面可控
当然,作为存量规模近16万亿的大型资管品类,偏债的公募基金(含货币基金)整体依然保持稳健运营的状态。
这得益于过去多年,我国对偏债基金的净值计算规则、持有券种集中度、投资人集中度持续加强规范的努力。
根据官方数据(下图),截至今年10月末,内地资管行业拥有债券基金5.1万亿元,货币市场已经10.85万亿元。
巨大的存量规模,本身也是行业经营稳定的一个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