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A股IPO市场,创下了史无前例的高景气度。
信风(ID:TradeWind01)以上市日为口径统计wind数据(下同)发现,2022年A股IPO募资额高达5869.66亿元,创有史以来的新高。
在全球的空间范围内,如此募资规模同样遥遥领先。同期美股(NYSE+NASDAQ+AMEX)、港股(主板+创业板)的IPO募资规模折合人民币分别为1533.70亿元、775.34亿元。
IPO的繁荣带动了中资投行的全球排名。据彭博2022年排行显示,中信证券(600030.SH)、中金公司(601995.SH)、中信建投(601066.SH)首次包揽全球IPO承销商的前三名。
不过首发市场一片火热的背后,却是新股上市后屡屡出现破发的尴尬。截至年底,2022全年的428只新股中已有超过半数均出现破发,北交所更是以高达8成的占比、67只的数量成为破发“重灾区”。
一方面,新股的大面积破发与2022年整体估值下行的市场行情有关;另一方面,首发询价阶段的定价过高也成为破发现象频现的原因。
增速放缓的全球“募资王”
2022年的A股成为了全球IPO市场当之无愧的“募资王”。
wind数据显示,A股当年凭借428单IPO项目斩获高达5869.66亿元的募资额,该募资额是同期美股、港股IPO募资额的3.83倍、7.57倍
这是A股有史以来IPO募资额超过美股的第一次,但这一现象的发生也与美股IPO规模的缩水有关。
年内的激进加息政策、俄乌军事冲突、经济增速放缓等多重因素导致美股IPO市场遭遇了10年来“最惨淡”的一年,而A股则在注册制于境内三大交易所的全面试点下助推了一级市场的活跃度。
值得一提的是,A股2022年的IPO募资规模也是有史以来的最高点,一举刷新了2021年5426.43亿元的记录。
尽管创出新高,但增速似乎已在放缓。
wind数据显示,2019年、2020年的A股IPO募资额同比增长率一度超过80%,但该增速在2021年下降至13.22%,并在2022年进一步下降至仅有8.17%。
增速下滑与注册制下募资额基数的持续扩大有关。
科创板、创业板2019年IPO募资额仅为824.27亿元、301.21亿元,但2022年两市场已达2000亿元、1796.36亿元。
与之对应的是,主板的募资额在注册制的挤出效应下持续下降——2022年主板IPO募资额仅为1387.27亿元,同比下滑24.90%。
注册制是否会在主板市场全年铺开,是2023年的市场关注重点。
证监会主席易会满曾在2022年8月指出:“扎实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下足‘绣花’功夫,做实做细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的各项准备。加强发行监管全链条统筹,科学合理保持新股发行常态化,维护良好发行秩序。”
“深入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突出把选择权交给市场这个本质,放管结合,提升资源配置效率。”证监会在同年年底也表示。
在监管对注册制表态的预期下,更多市场人士认为2023年的IPO规模仍将维持在较高体量。
“A股2022年IPO和再融资的融资额大约占到全球总额的40%,而得益于注册制改革以及各方的努力,相信A股2023年依然会保持活跃,并仍有可能是全球最活跃的新股发行市场。”中金公司投资银行部执行负责人许佳指出。
普华永道则预测称,2023年A股IPO数量将达到400家至460家,融资额将达到5900亿元至6520亿元。
许佳则同时认为,尽管2022年美国、欧洲、中国香港市场相对不活跃,但相信2023年会有更多中国企业选择去海外上市。
赴海外发行GDR(全球存托凭证)亦被视为中企下一个海外上市热点。据信风(ID:TradeWind01)不完全统计,2022年以来已有超30家企业宣布将赴欧、伦敦或正在发行GDR。
百亿项目频出
注册制下的科创板、创业板成为A股领跑全球IPO市场的关键推力。
wind数据显示,2022年科创板和创业板IPO项目数分别为124家、150家,合计占同期A股IPO项目总数的比例为64.02%;同期募资额分别为2520.44亿元、1796.36亿元,合计贡献的IPO募资额占比达73.55%。
2022年5起百亿项目中,科创板就贡献了3个巨无霸项目,分别是“高端医疗影像设备第一股”联影医疗(688271.SH)、“高端CPU第一股”海光信息(688041.SH)、光伏组件巨头晶科能源(688223.SH),募资额合计高达317.88亿元。
百亿项目的出现,直接提升了发行人所在地区的IPO募资额位次提升。
例如位于江西上饶市并募资100亿的晶科能源(688223.SH),让江西省凭借208.53亿元的IPO募资额从上一年的第16名跃升至2022年全国的第6名,较2021年提升了10个位次;注册于天津的海光信息IPO募资额高达108亿元,占当地企业IPO募资额比例高达52.93%,让天津市2022年募资额排名从上一年的第20名提升至第7名。
在行业分布上,IPO的行业集中度也在提高。
信风(ID:TradeWind01)按证监会行业分布统计wind数据发现,2022年IPO项目数排名前五的行业分别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项目数分别为88家、45家、45家、29家、27家,占比分别为20.56%、10.51%、10.51%、6.78%和6.31%,合计可达到54.67%,集中度同比提升了12.49个百分点。
虽然“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企业数量2021年、2022年一直位居首位,但其2022年的家数、占比同比增长了41.94%、8.73个百分点。这当中还涌现了不少龙头企业,包括海光信息、“半导体激光芯片第一股”长光华芯(688048.SH)和“国产CPU第一股”龙芯中科(688047.SH)等。
此外,“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家数占比和位次分别为45家、10.51%,分别同比增长了40.63%、4.40个百分点,这当中包括广立微(301095.SZ)、国芯科技(688262.SH)等不少于8家企业聚焦半导体领域,而2021年上市的同类企业中仅有概伦电子(688206.SH)主营半导体辅助设计工具软件(EDA)。
中资投行的盛宴
中资投行无疑成为了2022年IPO盛宴最重要的受益者。
据彭博排名显示,2022年中信证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包揽了全球IPO承销商的前三名,这是由中资投行占榜前三名的史上首次。
此外,华泰证券(601688.SH)、海通证券(600837.SH)和国泰君安(601211.SH)也都挤进了全球投行前十的排名榜,分别位列全球第6、第7和第10。
这意味着全球IPO市场排名前十的投行中,中资投行已经占据了6个席位。
若从承销额来看,A股IPO的头部格局也发生较大变化。
前三名的位置仍然由中信证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牢牢占据,承销额分别为1502.55亿元、790.49亿元和568.52亿元。但第4名的位置已被承销规模达383.45亿元的海通证券所取代,而昔日排名第4的华泰证券则出现掉队,仅以330.58亿元的承销额位列第6名。
海通证券上一次跻身IPO市场顶点位置的时间是2020年,以607.79亿元的承销额位列市场第2名,有市场人士认为这与彼时科创板在当年的快速发展有关。
伴随着注册制改革的推进,昔日代表着投行寡头格局的“三中一华”标签似乎正在向“三中一海”演化。
此外,安信证券似乎成为一匹黑马,其在2022年凭借147.02亿元的IPO承销金额位列第7名,这是其近5年来首次跻身IPO市场前10名。
值得一提的是,安信证券的位次晋升与其操作了多笔大金额项目有关——其2022年的16个IPO项目中,6个募资额超过10亿元,合计承销额占比超过6成。
东兴证券(601198.SH)的市场位次上升也颇为明显,其全年承销金额达117.55亿元,位列第12名,较2021年提升了11个位次。
单一项目对于东兴证券的助力较大,其承销的项目腾远钴业(301219.SZ)IPO募资规模高达54.78亿元,占东兴证券承销金额的比例高达46.60%。
但东兴证券的市场地位能否在2023年得到持续存在一定不确定性,由东兴证券操刀的泽达易盛(688555.SH)已因为涉嫌欺诈发行、信披违法被证监会拟采取强制退市处理,该事件会对东兴证券的执业状态造成何种冲击有待验证。
与此同时,部分投行的排名则出现了较大的下滑。例如兴业证券(601377.SH)的IPO承销额位列第20名,同比下滑5个位次;东方证券(600958.SH)则以第16名的成绩掉队前十;2021年还以25.96亿元的IPO承销额位列第31名的中天国富却陷入了“颗粒无收”的窘境。
破发“灾年”透视
尽管A股的IPO市场创下了时间(有史最高)和空间(全球最高)的两项记录,但新股的破发同样在年内密集上演。
统计显示,2022年全年的428只新股中,高达52.10%均已出现破发。
相比于限价发行、破发比例只有15.49%的主板,而创业板、科创板的破发比例分别已达50.33%、50%;而北交所更是以67只的数量让破发比例达到了80.72%,成为年内的破发重灾区。
新股的大面积破发与2022年以来的市场行情有关。截至2022年12月30日,沪深300指数为3871.63点,较年初跌幅为21.27%。
“受到国内的疫情,国际冲突,美联储的加息等内外因素的影响,市场波动比较大,往年的股市周期也呈现了这个特点,市场比较低迷的时候都容易破发。”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金融学教授张宗新对信风(ID:TradeWind01)表示。
还有业内人士指出部分投资人士参与科创板、创业板“新股打新”时延续了主板的思路,但注册制下新股增多、询价机制都说明“无脑打新”的时代已逝。
“主板打新很放心,破发概率小且能赚钱。这样的赚钱效应传导给科创板及创业板,所以炒新的前赴后继。”一位北方的投资人士指出:“但是询价机制下,各方为了入围采取‘抱团’定高价的策略,导致发行价格过高,二级市场本来行情就不好所以也难以接受如此高的定价,破发就自然而然就出现了。”
事实上,科创板、创业板的定价并不算低。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30日,当年科创板、创业板新股的发行市盈率(摊薄)平均值分别为101.21倍、48.25倍(剔除未盈利企业)。
但相比于沪深市场,有观点认为北交所破发严重与业内对转板机制的预期失灵有关。
“北交所本来盘子就比较小,设立之初的时候大家的预期是可以转板到沪深市场,但现在很多渠道都在说不支持转板,实际情况也是转板的公司很少,那资金就没有预期,这也是破发的原因。”一位深圳的投行人士对信风(ID:TradeWind01)表示。“这当中不排除部分质地优异的企业遭到错杀。”
公开数据显示,北交所设立以来仅有翰博高新(301321.SZ)、观典防务(688287.SH)和泰祥股份(301192.SZ)3家企业成功实现转板。
“北交所开户需100万以上,新股现金认购,这也决定了想买的人大部分可以买到,上市后抛压会多。加之北交所股票之前价格虚高,再此虚价上又定了高价,所以老股东有足够溢价,开盘抛压盘多,造成破发。”一北京券商营业部负责人对信风(ID:TradeWind01)表示。
信风(ID:TradeWind01)注意到,为了减少破发情形的发生,不少拟登陆北交所的企业已经主动降低了发行底价。例如2022年12月23日刚过会的康乐卫士,将发行底价由77.68元/股下调为45元/股,而其募资额也从30.08亿元至34.59亿元降至3.15亿元至3.62亿元,缩水近九成。
这对于停牌前“潜伏”的投资者来说颇为尴尬。截至2022年3月22日,康乐卫士停牌时的股价为57.97元/股,已较45元/股的发行底价高出近3成。
“投资北交所获利比较难,例如本来潜伏的时候预期会涨,所以已经炒过一波。董事会决议通过的发行底价也给了投资者很多信心,本来以为可以获利,结果北交所上市过程中企业又降低了发行底价,再加上市场行情不好,破发就会更严重。”一位北京的投资人士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