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中国区总裁李杰:聚焦中高价位,一加没有库存压力

一加明确不玩机海战术,但“我们希望在每一个档位都带来核弹级的产品。”

本文来自全天候科技,阅读更多请登陆www.awtmt.com或华尔街见闻APP。

作者|于惠如 编辑|罗丽娟

手机厂商的新品发布会永远不缺“首”字眼。

1月4日,在一加11的发布会上,一加中国区总裁李杰表示,该款新机含首发内存基因重组技术、首发超帧超画引擎、首发仿生振感马达、首发游戏云计算专网四大领先配置。

据其介绍,一加11解决了安卓手机在内存管理、游戏画质、马达体验、弱网游戏等四个方面长期存在的难题。

“经过两小时的预售,一加11打破了一加历史上的最快销售纪录。”发布会结束后不久,李杰发布微博称。

在众多手机品牌中,一加从始至终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尽管用户数不算大,但凭借只做高端旗舰的策略,一加收获了一众忠诚度极高的用户。2021年,一加销量首次突破1000万台。

2021年6月,一加团队回归OPPO,与后者合并,成为OPPO旗下独立运营的子品牌,创始人刘作虎任OPPO首席产品官。去年4月,一加一改一条产品线打天下的策略,增加Ace系列。

“我们希望给行业、用户带来更好的产品,带来更多的选择,我们也希望成为行业的一条‘鲶鱼’,给现在的行业带来新的变化。”在发布会后的采访环节,李杰说,一加将坚持做精品战略,不玩机海战术。

以下为采访主要内容(经华尔街见闻编辑整理):

“在性能赛道上追求极致”

问:手机行业的竞争蛮激烈的。一加11有哪些亮点?一加又是如何将这些亮点做到差异化的?

李杰:周年庆的时候,我们正式公布了一加未来的方向和定位,就是要在性能赛道上追求极致,我们会在极致性能、质感设计上投入很多资源做差异化。现在整个行业,如果只看硬件的话,确实同质化比较严重。但大家可以看到,我们在一加11这款产品上用了很多全球首发的技术与科技,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基于技术的长期主义,去深入软硬件底层。在一加11上,我们在性能赛道上,带来了“安卓四大不可能”,不管是在网络,马达,刚刚说的内存基因重组,手游体验,基本都是从更高维度,从技术的角度解决当前用户体验的问题,这背后需要有很多的技术投入。同质化的情况下,我们依然还是能做出差异化的体验,我觉得核心的区别就在这里。未来随着我们的方向越来越清晰、资源到位,包括相关的技术人才到位,我们会有更多领先技术亮相。

问:过去几年,国产手机厂商一直在围绕自研芯片、闪充、续航、影像、高刷新率开展创新,OPPO也有参加一些自研芯片的部分。那么一加下一代技术创新类的杀手锏会是什么?

李杰:一加的性能赛道会在芯片、内存、网络、散热、材料这些地方做很深的布局,我们最终是希望给大家带来非常流畅、玩游戏非常好的产品。这里面涉及到很多的技术布局,跟性能有关的,未来很多是一加发起和投入,所以一加在这些地方会得到很多首发。这块的人才和技术资源都是倾斜的。

未来像触控这种以前大家可能还没有特别重视的功能,我们也会深入去做,在合适的时候,我们就会推出相关的技术。

“一加没有库存方面的苦恼”

问:一加目前的库存情况,以及库存的策略是什么样的?

李杰:首先,一加没有库存方面的苦恼,我们现在整体的库存水位是非常低的,各个产品的周转,包括整个的待售量,都是处于非常健康的状态,这是目前的现状。

第二,未来我们整个产品的策略以及备货量,我觉得最终还是要靠整个市场来调节。一加会有比较明确、比较清晰的目标,但是也会根据实际情况去备货。整体策略上,我们会审慎乐观,总体是乐观的,但也不会盲目乐观,需要循序渐进。

问:去年整体线上渠道的比重有进一步的提升,未来线上渠道和线下渠道在国内有没有可能走向两分天下的可能性?

李杰:我觉得长期来看存在这种可能性,但是不太好判断这个时间节点。线上也好,线下也好,本质上仅仅是用户购买渠道的偏好,这两个渠道比拼的背后是什么?对用户来说还是比效率、比价格,比整个服务的质量。如果线上的效率和服务能够做得跟线下一样,甚至更好,我觉得它的比例会持续提升。所以问题的核心,还是要看对用户来说线上线下谁的服务更好、购买体验更好。未来线上占比能否持续提升,取决于线上整体的服务和购买的体验,是否能继续往前提升。

问:目前一加的产品矩阵就是数字系列和Ace系列,未来会不会有其他的产品线规划,比如折叠屏机这种产品形态?未来在产品节奏上会有哪些变化?

李杰:第一,一加的整体定位上次已经说得很清楚,我们觉得手机如果性能好的话,基本手机的体验就会非常好,性能是基础,所有功能要实现,就依赖于强大的性能,我们希望用户拿到手的是非常极致流畅的产品。在极致流畅方向下,很多产品、技术,不管是硬件还是软件,都会做相关的布局和首发。

第二,具体到产品线规划,大家都知道我们现在有两条产品线,分别是数字系列跟Ace系列,接下来一段时间内,我们都会保持这两条产品线的布局。这两条产品线,主要聚焦在2千-5千的价位里。一加一直在坚持做精品战略,我们不会玩“机海战术”,做一堆产品,靠产品的数量完成销量目标。我们希望在每一个档位都带来“核弹级”的产品。

我们坚持做精品,会把更多的资源、精力,包括我本人的精力和团队的精力放到每一个产品细项的打磨上,这是我们的方向。至于未来会不会新增别的类型的产品,这个我们也同步在考虑,但这个可能是更长远的事情。

“2000元以上的市场略有增长”

问:上次采访你说了个小目标:国内2000元以上的线上市场份额第一,这个价格段的总体规模大概是多少?你们要达到线上份额第一的话,会是什么样的出货量水平?

李杰:线上2000元以上的规模,大家应该都有数据。这几年其实2000元以上的市场保持稳定,还略有增长。下滑的部分主要是1500元以下的。现在整个市场是完全存量的市场。所以,对于三年以后的绝对值做到多少能成为第一,我们虽然有过数据测算,但我觉得现在这个时机点并不太适合去喊三年以后的目标。现阶段我们的想法比较简单,我们不会仅仅是去追求某个数字,最关键的是要想,对我们而言,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如何把这件事做好,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实现目标。所以,我们会更多去思考,在现在的市场里,到底什么是最核心的竞争力,或者说对用户来说最核心的要素是什么?

我们总结下来,核心就是两点。第一,要做好产品。第二,用一个比较合适的价格跟用户交个朋友。这两个都做到位,不管是今年的销量目标,还是明年的销量目标,它一定会实现,只是时间问题,也可能会比我们说的时间更短。

问:这几年手机大盘的增长是放缓的,用户的换机周期也在拉长。一加有哪些增长策略?

李杰:价格区间,我们还是聚焦在中高价位,大概会做2000-5000多元的价位,主要在这个区间发力。

渠道方面,因为渠道是用户选择你或接触你的触点,核心还是要把产品做到位,把价格做到位。如果这两点能做到,渠道在这方面就能发挥很大的作用。涉及到具体的渠道,现在大家去OPPO的官网,或者去OPPO的京东、天猫等核心渠道,你去里面搜OPPO或一加,前面的位置都会出现一加的产品,包括OPPO的店铺也上架了一加的产品,这是融合以后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在搜索的加成、流量的加持上,都带来了非常大的支持。另外,线下流量也带来了很大的提升。OPPO在线下专卖店的布局是比较完整的,我们在很多核心商圈都有入驻OPPO门店。一加之前最大的问题是,我们在线上不断强调质感,但是用户摸不到。现在融合了之后,OPPO几千家的专卖店,都已经有了一加的产品,会带来很大的流量,以及用户的购买和订单。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