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1、展望2023年,大类资产会逐步走向衰退交易。美债利率逐步高位回落,大宗商品有下行的压力,美股先抑后扬,上半年,美股会见到底部。
2、中资股已经反转,港股走牛市,A股走修复市。
恒指还有将近20%的收益,A股我们认为有10%以上的收益,2023年对于中资股来讲,此消彼长是最大的机遇:中国弱复苏、海外轻度衰退。
4、港股投资要把握三支箭:第一支箭是稳增长加码受益的地产链;第二支箭是疫情防控优化受益的消费、医药链条;第三支箭是受益海外流动性反转的互联网平台经济。
5、A股的配置,我们用四个词:托底、重建、转型、突围。
在2022年底到2023年的二季度,更建议大家倾向于配置稳增长受益的地产链、消费重启和医药链条。当二季度经济企稳回升之后,我们建议关注偏成长类的制造业和国家安全的大主题。
1月16日,广发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戴康,在一次线上交流会上对2023年的资本市场进行分析和展望。
以下是投资作业本(微信ID:touzizuoyeben)整理的精华内容,分享给大家:
2023大类资产判断
回看2022年,海外是一个罕见的股债双杀。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美债利率出现了大幅上行,而中资股也呈现了继2018年之后的首个全面熊市A股。
展望2023年,我有一个词叫“一鲸落,万物生”,我们的判断是大类资产会逐步走向衰退交易。美债利率是逐步高位回落,大宗商品有下行的压力,美股先抑后扬,2023年上半年,美股会见到底部。
AH市场已经反转,恒指还有近20%的收益,A股收益会超10%
对于中资股而言,我们运用“复合政策底”的框架判断AH市场已经反转。我们在2022年的11月发布的《破晓AH股,光明就在前方》主要讲的是港股(因为A股在那一轮是没有创新低,港股是创新低的)。随后又发布了深度报告《港股“天亮了”》中,我们重点提示2019年以来我们做的第三个最重要的判断:港股迎来战略机遇,弹性远大于A股。毫无疑问这轮我们是港股牛市的旗手。
站在岁末年初,我们的判断是恒指还有将近20%的收益。因为在11月中旬的港股牛市三阶段中,当时我们认为港股是一个万点行情,恒生指数。A股我们认为有10%以上的收益。建议大家2023年对权益市场要保持偏积极的看法。
2023年对于中资股来讲,此消彼长是最大的机遇:中国弱复苏、海外轻度衰退。
主要源于三个判断:第一,站在2022年底,2023年初,我们对于稳增长的决心和力度更加乐观;第二,从2022年我们看到一些海外制造业大国的贸易格局恶化,而中国制造业呈现了韧劲和追赶的契机;第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会引领资本市场定位的提升。
港股投资“三支箭”
接下来是对于港股的推荐思路。
港股投资有三支箭,第一支箭“稳增长”加码受益的地产链和一些贴息专项再贷款设备更新改造、医疗设备、休闲服务。
第二支箭是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受益的消费的重启和防疫新常态带来的医疗、服务、设备、药店等的需求常态化。
第三支箭是海外流动性反转受益的互联网平台经济,这也是我们在去年11月推荐的三支箭。
简单讲第一支箭就是稳增长加码受益的地产链;第二支箭是疫情防控优化受益的消费、医药链条;第三支箭是受益海外流动性反转的互联网平台经济。
国内外经济判断
对于海外经济,今年会陷入衰退,而美国的核心通胀会在今年一季度确认下行的拐点。
对国内经济而言,我们的判断是在历史上,当中国就业压力大、出口恶化、消费修复比较慢的区间,无一例外都是放松了地产,所以接下来我们能看到更多地产需求端的刺激政策。
从消费的角度来讲,参考海外的高疫苗接种率下的疫情防控的放松,消费是逐步复苏,但是后劲不会很足。我们认为这一轮A股非金融的业绩增长在2023年是真实的增长,比2022年有一个小幅的修复。
关于海外流动性,一般情况下,美国债券的利率往往是在通胀拐点之后,而在他最后一次加息之前,今年的三月份,我们认为是美联储的最后一次加息,所以一季度会确认美债利率下行的拐点。
对国内来讲,我们认为是稳货币、稳信用,稳信用的主要抓手是地产链。货币政策在房地产投资没有企稳改善之前,不会有趋势性的去收紧。
A股配置4个词
关于A股的行业配置,我们用四个词:托底、重建、转型、突围。
我们建议大家在2022年底到2023年的二季度,更偏向于去配置托底和重建。而在二季度,当经济回升之后,我们倾向于建议大家去做转型和突围的配置。
托底主要是稳增长。有两条线索,第一是地产产业链的信心重塑,包括地产、家具、家电;第二条线索是疫情防控优化受益的消费重启和中期的医药链条,比如休闲服务、医疗设备,医药服务等等。
重建也有两条线索,第一是授予资本市场重要性的央国企的估值重塑,还有科创企业专精特新;第二条线索是重要行业的监管政策确定性的改善,比如互联网平台经济。
当经济企稳回升之后,我们倾向于判断它是一个相对偏弱的复苏,所以建议大家转向转型、突围。
转型主要是制造业的中坚力量,有三条线索。
第一条线索,部分的制造业的产能周期的驱动和国产替代的催化,如通用设备中的工控机器人,还有风光设备;
第二条线索就是中国新能源车的渗透率突破40%带来的应用扩散,我们比较关注储能和通用设备中,和新能源车链相关的品种;
第三条线索就是技术周期驱动的绿色化、数字化,绿色化中复合铜箔、温控设备、碳化硅,数字化关注自动驾驶、AR。
突围主要是国家安全这个大的主题,有四条线索。
第一是能源安全,我们关注双碳新周期受益的传统能源保供的油气设备;
第二条线索是供应链安全,国产替代、国产化率有望提升的机床、半导体设备;
第三条线索是授予一体化政务大数据的信息安全,比如信创产业链;
第四条线索是国防安全,剩余军备升级的航空航天。
总结
最后总结一下,我们对于2023年的年度策略展望——破晓。2022年我们的年度策略展望是“慎思笃行”,2023年我们认为是破晓。
建议大家对中资股持有一个积极的看法,就这一轮的“复合政策底”的框架而言,中资股已经反转,港股走牛市,A股走修复市。
对于A股的配置,我们用四个词:托底、重建、转型、突围。
在2022年底到2023年的二季度,更建议大家倾向于配置稳增长受益的地产链、消费重启和医药链条;
对于重建,主要是信心与秩序的重建,更建议大家关注央国企的价值重估,以及互联网平台经济的政策改善和内需的修复;
当二季度经济企稳回升之后,我们建议关注偏成长类的制造业和国家安全的大主题。制造业领域分为三条线索,我们看好通用设备、风光设备、储能,以及通用设备中和新能源车链相关的品种,和一些技术创新、产品创新;
突围主要是国家安全大的主题,能源安全、油气设备、供应链安全、机床、半导体设备、信息安全、信创产业链、国防安全、航空航天。
更多大佬观点请关注↓↓↓
本文作者:王丽,褚倩 来源:投资作业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