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61年,中国人口再次出现自然负增长。
1月17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2022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表示,2022年末全国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14117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全年出生人口956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77‰;死亡人口1041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3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
对此,多位专家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与预料的差不多。”
2021年末,全国人口14126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8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062万人,出生率为7.52‰;自然增长率为0.34‰。2021年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961年以来首次降到1‰以下。2022年,则是时隔61年,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再度转负。上一次这一指标为负,还要追溯到1960年。
“不要将人口负增长当作负面信息”
“人口负增长对于我国的人口发展包括整体人口转型来说,确实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中国人口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史毅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康义在发布会后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人口负增长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的结果,很多国家也都在走这个路。2022年我国人口减少85万人,主要还是由于新出生人口在减少,与生育意愿下降、婚育时间推迟等有关系,也与育龄妇女人口的减少也有关系,这些因素导致了新出生人口减少。出生人口减少,再加上人口老龄化,导致了人口负增长。
史毅指出,人口负增长的问题,不必过于忧虑,更加需要注意的是怎样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以及用好现有的人力资本,来适应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尤其在产业转型及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向下,怎样把人口作为基础条件,让人力资本能够发挥相应的作用,是需要重点去关注的。人口负增长在短期内可能不会显现直接的影响,主要是对政府、社会及市场带来对于经济发展的预期,可能会产生冲击,通过影响社会预期来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性。但短期内的实质性影响相对是较弱的,更多还是中长期的影响。”史毅说。
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任远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人口变动出现长期的自然负增长,是一个客观的人口变动现象。需要实施综合的策略,调整和重新构建人口与发展的关系,为中国长期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人口发展战略。
“我认为不需要过度悲观或夸大人口负增长对于国家发展的影响。实际上,欧洲在1960年代以后,也经历了人口的自然负增长,日本也从上世纪后期经历人口负增长。人口负增长是人口转变内生性的客观现象。人口负增长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也是多样的,并不一定意味人口负增长就会必然带来经济负增长。”
任远表示,总体上来说,不要把人口负增长当作一个负面的信息,人口负增长也会产生一些积极的因素,人口负增长是人口变动客观规律的内在结果。“需要在人口负增长的人口格局之下,重新塑造人口与发展的关系,完善优化我国的人口发展战略,继续保持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
人口负增长的趋势会延续吗
康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个趋势应该是成立的,但并不用太急着担心这个问题。人口最主要的问题在于人口总量、人口结构与产业体系是否是相匹配的。
史毅指出,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角度来看,我国现在确实是出现了人口负增长,但是不是意味着就进入了持续的长期的人口负增长阶段,还是需要再观察的。“但即使在未来个别年份出现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的情况,从长期来看,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的趋势,也是不可避免的。”
他分析指出,因为最近两年的情况比较特殊,一是新冠疫情的原因,导致人口的死亡率相对之前会有一个小幅增长;同时因为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导致大家降低了对家庭收入稳定性的预期,使得生育的计划和安排可能进行了推迟。
“叠加这些因素的影响,一方面导致人口的出生率进一步下降,同时死亡率有一定幅度的上调,共同带来目前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的阶段。在疫情影响过去之后,可能生育率会有一个小幅回升。之前被推迟的生育计划,在经济社会发展稳定之后可能有短暂性的恢复。”他表示,从长期来看,生育意愿的下降、生育年龄的推迟,包括生育水平的持续下降,确实是一个大的趋势。
任远表示,“2021年我国人口实现了极微小的正增长,2022年的人口出现了年度的负增长,不管是说我国已经进入了人口零增长区间,还是开始出现了长期的负增长,我国人口变动总体上基本到顶,会出现从人口零增长向人口负增长的转变,未来将迎来长期的人口负增长阶段。”
他指出,我国未来将出现长期的人口负增长的原因,主要由于1990年代以后的低生育率内生地带来出生人口数量减少,育龄妇女数量和生育水平较高年龄组的育龄妇女数量也总体上在下降,这些带来出生人口数量的减少;我国从上世纪前半期到1970年代的年出生人口数量总体在上升,这些人口慢慢经历死亡,出生队列推移的影响提高每年的死亡人口数量,以及老龄化也会带来人口死亡率的提高,会共同带来死亡人口长期地增长。这些都会带来长期性的人口负增长。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从年龄构成看,2022年末16-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8755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为62.0%;60岁及以上人口28004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9.8%,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0978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4.9%。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仍然在提高,而且将继续提高。在2021年,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社会,65岁及以上的人口2022年进一步提高到了14.9%。可以预见,从2022年到2035年,我们国家的老龄化将会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任远说。
人口萎缩会阻碍经济发展吗
“当前我国劳动力总体上还是供大于求的,并不是说人口总量减少,人口红利就没了。我们的劳动力素质还在提高,人均受教育水平已经接近11年了,和我们整个产业相匹配,这就是一个好的劳动力供给状况。”康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王学博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实际上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增长率都是很低的,并没有证据表明低的生育率,会让经济衰退。他举例,欧洲、中国香港、新加坡人口增长率都很低,但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人口萎缩会阻碍经济,反而现在更多的证据是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率比较低,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率比较高。
“生育本身是人自身理性的选择,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基本权利,从人力资本水平、制度等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看,如果经济基本面的制度很好、人力资本水平很高、科技很发达,即使生育率低,这个经济体也会很繁荣,具有吸引力,会有持续发展下去的动力。”王学博说。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教授张立龙则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从最基本的经济理论比如生产函数看,会发现人口是以劳动力要素的形式在生产函数当中体现出来的。“因此,人口结构或人口规模的变化,对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是有影响的,劳动力要素对于经济增长是重要的”。
张立龙进一步表示,这主要是因为劳动力素质不可能短时间之内发生大幅度的增长和变化,在这种其他变量都一定的情况下,长期的人口萎缩特别是伴随人口结构老化的人口萎缩,对经济增长很可能是不利的。
“实际确实是存在一个临界点,人口萎缩到临界点就会形成对经济增长的阻碍,但现在还没有到达这个临界点。”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教授张耀军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本文作者:彭艳秋,本文来源:澎湃新闻,原文标题:《时隔61年中国人口再现自然负增长:是标志性事件,但不用过度担心》